【江山·根與魂】【東籬】古村固洲(散文)
一
游完楊萬里故里,準備打道回府,同行的朋友告之可以去游古村固洲。
我游過太多的古村,其建筑景觀一般雷同,我擔心固洲也不另外。友說,那里有古樹、古書院、古瓷、古渡……那里,滿村花簇簇果累累。那里,亭臺閑坐長廊漫游。那里,魚翔水底長河落日。那里,風拂柳,柳拂風……他給了我關于固洲足夠的意境,我有些按捺不住了。好吧,就去固洲。
遠遠迎接我們的是兩棵古樟。古樟渾身掛滿了斑斑龍鱗,其中一棵樹空了心,容得下一張小圓桌,我頓時被震撼到了,我無法想象它曾經(jīng)歷了什么,又是怎樣自愈的。如今,它依然挺著脊梁,伸著繁茂的枝葉,把亭臺軒榭,回廊欄桿,古渡碼頭,寵溺地攬在懷中。不遠處,一棵古柳,披一身綠,盡可能地把自己的身子探入水中,與影子重疊成一種守望的姿勢。哦,一心等候的故人,會不會如約而至。
贛江水綠如翡翠,細長的水草漂浮在江水里,如絲如縷,甚是好看。有婦人提了桶子來洗衣,她不緊不慢地一件一件地掏出,借了江水慢慢地搓揉,一江的水,因她蕩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紋,溫柔而綿長。不遠處,游著一群白色的鵝,灰色的鴨,“哦哦哦,嘎嘎嘎”,那聲音悠閑而自得。一江的水,又因它們變得生動而活潑。幾只水鳥,在周圍詩意地盤旋著,劃出好看的弧線,偶爾發(fā)出“哇哇、咕咕”之聲。那一下子,我頓時明白了好友為什么要勸說我來固洲。我感覺自己的身心泡在了畫里,身體如陽光一樣柔軟,靈魂如水一樣清透。哦,這里的時光是用來成仙的。
我繞村而行。村里大多數(shù)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青磚黛瓦,木門木窗,天井,高高的馬頭墻,深深的庭院,長長的巷道。村莊很是安靜,我們一行走在青石板上,我時不時地把頭往屋里探。屋里擺著舊式的家具,有條臺,方桌,竹椅。屋角放著鋤頭、鐵鍬、犁耙和扁擔。墻上掛著字畫,也掛著斗笠、牛繩、竹籃、魚簍。有一個年老的阿婆,坐在門前,對著智能手機唱著“九九那個艷陽天,十八歲的哥哥……”她唱得很投入,雖說不上甜美,但情感真摯。她抬眼看見我們,那一刻,她臉紅了,趕忙低下頭害羞地笑。我暗地里想,也許她在回憶著什么,在唱著青春時的疼痛。哦,原來蒼老的背后也是一張?zhí)煺婵蓯鄣哪槨?br />
二
不遠處,有一棟約一百平方米的兩層樓房,房子兩側放著廢棄的酒壇、瓦罐、軟胎和空心的樹樁,里面有泥,種著花草,開著一簇簇或紅、或紫的花。門口掛著牌子,寫著“木葉天目盞工作室”。
“木葉天目盞”我是知道的,那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吉州窯瓷器。吉州是現(xiàn)在的吉安,窯是始于晚唐,盛于大宋,衰落在元代末年。據(jù)說流傳在世的宋朝吉州窯木葉天目盞全球僅三家博物館有,而在我國博物館只有一盞,另外的在日本和英國。據(jù)資料所顯示,當時的吉州窯是“民窯官用”,那是專門為朝廷定制的貢品。那這木葉天目盞又是怎樣流入海外的呢?我想到了八國聯(lián)軍,想到了太多的不公平條約,想到了燒殺掠搶……這對我國來講,無疑有太多的諷刺、辛酸與恥辱……事情雖過去了幾百年,我想起,依然義憤填膺。我更沒想到一個斷代近800年的燒制技藝,在這里得以見到,我有一種按捺不住的激動與喜悅。
女主人在不遠處與人聊天,看見了我們,把話遞過來,你們進去隨便看看。我回頭,看見她正向我們走來,臉上綻開如太陽般姣好的笑。她操著半生的普通話問我們從哪里來,吃飯沒有。親切中透著熟稔,仿佛是相識很久的故人,你即使是蒙著一張被塵世傷透的冷漠面孔,見了她,也不由自主地抹上了一層微笑。
架子上擺放各式各樣的瓷器。當然,最惹我眼的是木葉天目盞。別看它寬口淺底,全身黝黑,但氣質卻是古樸端莊。更值得一提的是盞中的那片葉子,仿佛剛從樹上悠然翩至,鮮活生動,或平鋪盞底,或卷縮盞腹,或橫掛盞口。我以為它是凸起的,伸手去觸摸,它是跟瓷面融為一體的,沒有任何凹凸不平。女主人拿來水壺,注入水,那一下子,仿佛注入了魔力,那葉片兒若飄似沉,在盞中一漾一蕩的,鮮活如精靈。那水,我不感覺是水了,仿佛開了一盞眉眼盈盈的花。女主人告訴我,那是桑葉和菩提葉。她一邊說著,一邊從儲物間提出兩包葉子,告訴我哪些是桑葉,哪些是菩提葉。她還說,銀杏葉也可以,最好在七八月時采摘,那時葉片全部撐開,葉脈清晰有勁道……我拿起一片,捏著葉柄,轉著圈兒看。有無法想像,一片看上去弱不經(jīng)風的葉子,居然經(jīng)得起一千多度的高溫,把自己變得更加豐姿綽約。估計這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欲火重生吧。
左邊那間門半掩著,女主人推開。從擺設和堆放的物品來看,應該是半成品室,桌面上擺滿了還沒有燒制的盤盤罐罐,也擺著各種畫筆,各種修坯工具。我問女主人是否請了工人。她告訴我沒有,就他們夫妻倆帶著還在上學的女兒。桌上一個蓋碗,繪了一半的蓮花圖,蓮花開的清麗,蓮葉卷曲,像藏了心事,畫筆和染料還在桌上擺著。我指著問,你懂這個。女人憨憨地笑答,我家男人畫的。我們驚訝,他的手真巧啊。女人笑了,說他就喜歡弄這些,他爺爺,他爸爸都是“窯匠”。她的語氣里都是自豪和贊賞。她指著另外的瓷器讓我們看,有魚戲蓮葉,有蘭花梅竹,有喜鵲登枝……畫面清新,栩栩如生。我們還來不及贊嘆,她又介紹開了。說選料、制坯、燒制,包括網(wǎng)上銷售,全是他男人。她還跟我們說,現(xiàn)在她孩子也會弄,節(jié)假日幫著制坯,修坯,貼葉子,有時也繪畫。她極力表現(xiàn)出平淡來,可歡喜的神色,是藏不住的,早已在她的眼眉間蕩開。我們相視笑笑,有點羨慕她,我之前看見了她的熱情大方,那現(xiàn)在我又看見了她的單純、樸素、自然和真切。這就是俗世里該有的幸福的樣子。我贊嘆道。
我挑了一對菩提葉的木葉天目盞帶回家,每次坐在椅子上喝茶,我都會想起那個女主人,我的眉梢也忍不住浮起微微的笑,我喜歡那種俗世里的簡單與幸福。當然,我更喜歡手中的茶盞,它在我心目中已不是一件普通的器件了,它讓我有了思想,它讓我觸摸到了泥土的堅硬,草木的剛強。透過它,我觸摸到了質料的本身。
三
“非遺”展示館設在“固洲小學”內(nèi)。固洲小學很是吸人眼球的。首先,房子的建設很是闊綽,“眠磚到頂”,并用“藍灰勾縫”。何為眠磚到頂?就是從墻基到屋頂,全是采用平鋪青磚壘砌的。此種砌法,自然結實,但比一豎一平的砌法至少要多用三分之一的磚料。正面以高墻封閉,中間高,兩邊依次稍低,呈“品”字形,雖沒有“馬頭墻”的韻律美,但他多了一份殷實與厚重。門頭上嵌有五角星,書有毛主席語錄。里面設有天門、天眼、天窗。從房子構設來看,可感知當時人們對教育很是重視。話又說回,如果這里的人們對教育不重視,何以評為吉水是“才子之鄉(xiāng)”??上?,現(xiàn)在農(nóng)村孩子大多數(shù)隨父母進了城,此房空閑了下來。有人說,農(nóng)民進城是一種文明的消逝,但我愿意相信,一種消逝,必帶來一種崛起。
我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步入館內(nèi)。館內(nèi)有各種介紹,如“吉水長龍、廬陵微雕、吉水三角班、吉水竹編……”
說起竹編,我忍不住要提下剛才在巷中看到的竹器店鋪。店鋪不大,卻擺著用竹篾編制的各種生活日用品,如竹籃、簸箕、菜罩子、竹碗、竹扇子、魚簍、竹椅、篾席……應有盡有,我數(shù)也數(shù)不清。除生活日用品,還有精美的藝術品。如手鐲、花瓶、花籃,花燈,還有各種動物的像和各種字畫。每個造型都很逼真,格調(diào)高雅。更讓人震撼的是還編出人物像。每個像都有著自己的表情,或喜、或悲、或怒,或笑,它們仿佛擁有了靈魂,有了生命力??梢哉f,每一個物件,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每一個物件都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更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價值。店主一邊忙著手中的活,一邊與我聊著,從他口中得知,從砍竹子到成品有30多道工序。刮皮、剖竹、分篾、抽絲、烤色……他說得我信,從墻頭掛著那些還來不及編織的竹篾可看出,薄得如蟬翼,細得如游絲。我敬佩著在如此快節(jié)奏的社會里,依然有人堅持著這份傳統(tǒng),將竹編藝術發(fā)揚光大。
廳堂的正上方擺放了一架龍頭魚身的東西。村民告訴我那是“鰲魚燈”。
鰲魚燈長約2米,由竹篾編織拼結而成,上面雕刻著眼睛、嘴巴、牙齒,描著胡須,畫著鱗片。做工十分精細,顏色也十分絢麗??吹贸觯谱黯楐~燈是很費工夫的,它是集雕刻、編織、拼接、繪畫、刺繡為一體的藝術品。可這些足以看出村民對“燈”的虔誠,不,那是對日子,對自然,對生命的虔誠。傳說中鰲魚為海中大魚,可浮天載地,掌控著天地安寧,世間太平。而固洲在贛江邊,每年都有幾場洪水來犯,給當?shù)匕傩諑砭薮髶p害。于是,有了用鰲魚燈祈愿的做法。后來,又延伸出“魚跳龍門”、“獨占鰲頭”之說法。不管哪一種,都寄托了老百姓樸素的愿望。
我一邊看著,一邊想著,一邊感嘆著。我想伸手握住鰲魚燈的把柄輕晃一番,可又怕舉止太輕佻。村民仿佛看出了我心思,善解人意地讓我拿起舞動一番。我輕輕一晃,鰲魚燈如魚得水,搖動的十分靈活。
他們還告訴我,鰲魚燈平時是放在禮堂里,到春節(jié)時特選少壯青年,在鞭炮、鑼鼓聲中舞動起來,一直舞到元宵節(jié)。舞動的節(jié)目有“雙龍入?!薄ⅰ昂苫ㄌ剿?、“喜跳龍門”。有時白天玩得不盡興,晚上還繼續(xù)。于是,三更半夜了,還是鑼鼓、鞭炮和歡笑聲一片。這種興奮和歡樂,沒經(jīng)歷的人是無法想象的。
四
“篁寮書院”必須要去看的。說起篁寮書院那話題可要回到唐朝。
唐開元年間,在吉州(吉安)任職的劉慶霖在其治所(固洲)創(chuàng)建了篁寮書院。那可是我國最早由私人創(chuàng)辦的書院。據(jù)說,比唐明皇設置的麗正書院還要早十年。更主要的是,他這一創(chuàng)辦起到了連帶作用,周邊的村鎮(zhèn),山里鄉(xiāng)間,紛紛效仿。螺城書院、黃家邊書院、馬田書院、仁文書院……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有因必有果,這書院的崛起,無疑給吉安地區(qū)帶來了文風鼎盛,學術繁榮,也造就了吉安地區(qū)科舉考試有“三千進士冠華廈”的美譽。
我繞出巷口,問迎面而來的一位老者,知道篁寮書院嗎?他搔搔腦門上的白發(fā),笑答,具體我也不清楚,有人說在洲頭的渝州村。他說的這個村剛好是這里的西北方向。我查閱了資料,對于篁寮書院宋朝明朝都有記載,其中《篁寮書院記》是這樣記述的:“劉慶霖隱居,教授鄉(xiāng)里子弟,四方學者翕然師尊之。奈所居湫隘,無以處學者,乃于居之南開地數(shù)畝,建屋若干楹,依山俯溪,環(huán)植松竹,幽偏宏敞,規(guī)模壯觀,不事雕斫,不施黝堊……”我們從描述中,能感知到當時書院規(guī)模是較大的,學生也是很多的??戳诉@些,我恨不能立馬站在書院中??墒牵瑲v史已走了那么久,好多的痕跡,早已被風霜洗去,哪里可尋?可我還是固執(zhí)地從村東走到村西,從村南走到村北。我企圖在荒草里,在泥浪中,看見被風雨染得發(fā)黑的墻基。有一個農(nóng)夫,揮舞著鋤頭開墾著一塊荒地,他不時地彎腰把一塊殘磚破瓦撿出來,扔到路邊。我隨手拾起一塊,擦凈泥土,我想像著它就是篁寮書院的一磚一瓦。
有人告訴我,村中有一房,書有“篁寮書院”的字樣。我忙忙趕去,當然,房子肯定不是那座房,梁也不是那根梁,可我還是在“書院”里輕移腳步,想象著自己的腳印與某位先人才俊的腳印重疊著,心里仿佛獲得某種感應和感受。于是,我找一個位置坐下不想走了,做這里的學生。此時,歐陽修、楊萬里、文天祥、周必大、羅洪先、解縉他們穿著長衫,從我腦海里款款走來,沖我點頭微笑,或者與我相對而坐,我們聞著蘭香、竹香和梅香,我們喝一杯茶或捧一本書,一起念: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焉……這樣想著,我竟然兀自發(fā)笑了。
是的,青磚黛瓦會倒塌,房梁椽子會風化,但一代一代的才俊從未斷絕,文化與精神從未消亡,偉大的靈魂無所不在。
五
我出了“書院”,又拐進了另一個巷道,巷道悠長悠長的,仿佛拉開了一個長長的夢。有一座老房子,門頭掛著一塊匾額,書寫著“蓮花心經(jīng)禪意閣”的字樣。右手邊掛著木牌,上面寫著“農(nóng)民貼心人工作室”。門雖緊鎖著,但我想像著,里面一定供奉著觀世音菩薩的像,像前擺放著香爐,香爐里插著香,點著燭?;蛘呃锩媸裁匆矝]有,只擺著一張桌子,幾條板凳,但里面一定裝滿了動人的故事與傳奇。
在固洲,我遇見的每一個人,看到的每座房,每個小店,每一條小巷,每一塊青石板,都讓我驚嘆,她們雖繁華落盡,可依然讓我能感覺到昔日的風釆和今日的奇跡。我有一個特別的感覺,凡是古存與非遺,都不只是一個符號,或者是標簽,一定有著背后的故事,甚至這個故事還在今天進行著演義,帶給我們的一定是更精彩,只要你肯于邁開腳步,睜大眼睛,總有歷史和現(xiàn)實的驚艷。靈魂,不是因為祭拜而出現(xiàn),而是需要我們挖掘,擦亮其上蒙著的塵埃。
在我回家時,我慶幸著今日聽了朋友的話,不然我就錯過了。
固洲很精致,很壯闊,很悠久,很現(xiàn)代,很安靜,很質樸,很浪漫,很繁華。請原諒我用一連串的“很”來修飾固洲,其實,這還不夠表達固洲的好。
朋友,你一定要來啊,固洲一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收獲。
“朋友,你一定要來啊,固洲一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