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鶴城扎龍大濕地公園游記(散文)
來到世界著名鶴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就不能不到丹頂鶴的棲息地——扎龍世界大濕地去好好看看,否則,就白來一趟了。正當暑假,我們一家六口、祖孫三代乘坐直通濕地的公交車,興致勃勃前往大濕地公園游玩。
汽車出了城區(qū),沿著濕地專線行不到半小時,便來到位于烏裕爾河下游流域的扎龍濕地自然保護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濕地森林公園。園內森林繁茂、百鳥鳴唱,是大濕地公園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走進森林公園大門,沿著蜿蜒的林間小路步入林中,頓感涼風習習,熱汗消散,周身為之一爽,仿佛進入一個清涼神奇世界。林間樹木多為松樹和白樺樹,樹干高大筆直,挺拔聳立,枝葉茂密,陰翳蔽日。陽光透過枝葉縫隙灑落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碎金似的斑斑點點,隨著樹影搖動,遍地浮光躍金。
離開森林公園,走進大濕地公園。沒有了林蔭的清涼爽適,卻增添了濕地的寥廓和曠達。藍天白云之下,艷陽和風之中,只見濕地廣袤,湖水浩淼,河流蜿蜒,蘆蕩幽深。水面上,漁舟飄蕩,鳥兒飛翔,滿湖翠影,萬點波光。陣陣清風吹過,送來濕地花草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
走進觀鶴園,大家盡情欣賞丹頂鶴的風姿雅韻。只見有的在濕地上空翱翔,有的在沼澤淺水中覓食,有的在湖畔草叢中單足休息。它們頭頂紅冠,修頸長腿,羽毛潔白,配有黑色的飛羽,好像貴婦人的黑色紗裙。一只只體態(tài)秀美,喜歌善舞。站則亭亭玉立,矯健多姿;行則步履輕盈,穩(wěn)重有節(jié);飛則直沖云天,飄逸瀟灑。其鳴聲清悅、高亢、嘹亮,在空曠的濕地上能傳出5公里之遠。因此古人常用“鶴鳴九皋,聲聞于天”來形容,認為丹頂鶴象征著幸福、吉祥、長壽、忠貞,高潔清正、品德高尚。
據(jù)講解員介紹,扎龍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頂鶴繁殖地。丹頂鶴是世界瀕危物種,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全世界丹頂鶴不足2400只,扎龍濕地就有340只。鶴城“賞鶴世界”共有15種鶴,中國有9種,在扎龍濕地生活的有6種,有丹頂鶴、灰鶴、白頭鶴等。扎龍是名副其實的鶴鄉(xiāng)。
丹頂鶴又名仙鶴,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鳥類,也是極其貴重的國際性鳥類。身高1.2-1.6米有余,體重20公斤左右。而且十分長壽,壽命可達60多年。古往今來,人們都把它視為高雅的珍禽,吉祥長壽的象征。常把它和龜合稱“龜齡鶴壽”。又把它和松樹一起繪畫成“松鶴延壽圖”,懸掛于廳堂之中,寓意延年益壽。其實,丹頂鶴是典型的沼澤性珍禽,覓食、棲息、繁育,均在沼澤地帶,并不入林登樹,這只反映了人們祈求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望。
我國古代宮廷苑囿經(jīng)常養(yǎng)鶴,放鶴,以為盛事雅事。清朝的官服,甚至以鳥圖案區(qū)分官員等級,仙鶴列首位,其次錦雞,再次孔雀。可見仙鶴的尊貴。由于仙鶴巨大的美學感染力,自古至今,人們在詩文、歌賦、音樂、舞蹈、攝影、美術諸方面,常以仙鶴為題材大做文章,不同的人以觀鶴的不同心情、志趣、感受、聯(lián)想來抒寫襟懷、抱負,為世人留下諸多不朽的佳作名言。如唐代崔顥的千古名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劉禹錫的“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還會想到志大才疏的前秦天子苻堅在淝水之戰(zhàn)中“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故事,和古代道家夢想“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的瀟灑風度。湖北武漢市的黃鶴樓,因為一個關于仙鶴的神話故事而成為千古名樓,自古至今,不知多少人到此觀光游覽,多少文人雅士留下千古名句。
大家游覽結束,感慨良多,激情難抑。女兒詩興大發(fā),即興吟詩一首,題作《扎龍濕地記游》:
補天媧石落人間,輝映扎龍翠玉顏。萬朵祥云布天宇,一泓吉水潤塵寰。
仙鶴翩翩巡瀚海,輕帆續(xù)續(xù)探云山。漁歌聲里游人樂,攝影吟詩幾忘還。
返回的路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扎龍濕地公園的森林公園,觀鳥臺,丹鶴園,生態(tài)博物館,水族館,魚類繁育中心,蘆葦迷宮和扎龍濕地度假村,興致勃勃地談著各自的觀感。
同行的一位當?shù)乩蠣敔敻袊@道:“沒想到扎龍大濕地會開發(fā)建設得這么宏大、美好,真是大開眼界!”大伙不禁問:“以前是什么樣子?”老爺爺回憶說:“我小時候,春夏季節(jié),跟著父親來這里打鳥。只見一大片沼澤地,一望無際,長滿荒草、蘆葦和高高低低的雜樹叢。大雁和天鵝在湖邊的草叢中或沼澤的淺水里覓食、休息。我們躲在雜樹叢里,看見了就瞄準開槍。每次都能打好幾只。少了,就自家吃,多了,就拿到集市上賣錢?!彪S后,爺爺又嘆息道:“不過,那樣也不好,人類就成了鳥類的敵人,它們看見有人來,就遠遠地飛跑了。哪像現(xiàn)在,游人來都帶著食物,鳥看見不但不飛,還走過來覓食,多親切!”又說:“還是開發(fā)建設成濕地公園好!你看這大森林,觀鳥臺,仙鶴園,水族館,蘆葦迷宮,多美!多好!如今的扎龍大濕地,天更藍,水更清,樹更綠,草更茂,鳥更多,空氣更清新,風景更美麗了!還有,每年都有這么多游客來觀光旅游,收入可比種莊稼多得多了!”大家聽了一齊鼓掌贊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