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臨西湖有感(散文)
初識西湖,是在八十年代初。我在小學四五年級時,父親到外地出差,會帶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景觀的明信片。一次在翻看一沓風景明信片時,其中一張讓我眼前一亮,湖中水光粼粼,岸邊桃花綻放,遠山朦朧,若隱若現(xiàn),好似人間仙境!父親說“這是西湖,它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的杭州。”那時由于經(jīng)濟條件所限,母親五六年才會帶著我和妹妹回北京探親一次,從哈爾濱到北京需要坐24個小時的火車,出門時的興奮和新鮮感不久就會被車廂里的擁擠嘈雜吞噬殆盡,只盼望著快點到目的地。在那個年代,“天堂”里的西湖只能被傾慕與憧憬輕裹著,似夢非夢,悄悄地藏在心里的某個角落。
時光荏苒,轉(zhuǎn)眼幾十年過去了,國家飛速發(fā)展,中國速度舉世矚目,高鐵、D車、磁懸浮列車,這些優(yōu)質(zhì)資源闖入了我們的生活,人們不再只有眼前的生活煙火,還要追尋更多的詩和遠方。我時常會踏上旅途,沉浸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廣闊如畫的旖旎風光中,驚嘆于香格里拉空靈神秘的原始風貌,陶醉于蜈支洲島清逸絢麗的碧海青天……祖國的錦繡山河讓人嘆為觀止,潛在心底的那個小夙愿也蠢蠢欲動,今年的四月末,從魔都上海乘高鐵到了杭州,直奔西湖。
從西湖南門進入,直接來到蘇堤。蘇堤始建于北宋時期,是蘇東坡任杭州刺史時修建的,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棲霞嶺,悠長綿延。蘇堤的兩邊綠植豐富,香樟樹高大挺拔,枝葉盡展,相擁著連成了青翠色的通道,優(yōu)雅歡地迎著五湖四海的游客。我努力地回想著那張明信片上風風物,哪里能按圖索驥啊,只能撇開那張圖的限制,投入到實景當中,盡情享受風景的撞眼。
江南四月芳菲盡,桃花、玉蘭花、櫻花皆已不見,但有一種叫海桐的小白花,乍一看以為是茉莉,但它體態(tài)略小,花瓣有四個的、五個的,向后微卷著,黃嫩嫩的花蕊,小巧淡雅,春風拂動,暗香飄來,像一曲動人的歌兒直入心田。
蘇堤上有六座古橋,從南到北依次是映波橋、索蘭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沛橋和跨虹橋。橋體是石砌的,橋欄雕花,古香古色。壓堤橋的橋南便是“蘇堤春曉”,蘇堤報春,“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湖光山色就傲然展開了。六橋與堤相依相隨,走在上面,西湖的千嬌百媚,任爾品鑒。此時頓時要為每一座橋?qū)懻娴南敕ǎ瑏硪唤M“橋系列”。
細雨綿綿中遠山如黛,煙波空蒙,幾葉扁舟劃過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好似那傳說中的青蛇披著淺碧的絲綢隨風漫舞,靈動妖嬈。隱映在山間的灰白亭閣,飛檐翹角,似蒼鷹雄踞在層巒聳翠之中。夕照山上靜靜佇立的雷峰塔水波倒影,古樸雅致又莊重祥和。在蘇堤上漫步,不由自主地會想起歷代文人墨客對它的眷顧。白居易的“最愛東湖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蘇軾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林升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鶯啼燕語,煙柳籠紗,如同在詩書畫卷中暢游,讓人流連忘返。
在我的詩境里,沒有一處風景可以如此就把詩意喚醒。
隱隱的鐘聲傳來,悠揚清遠,仿佛穿越了時空,訴說著千年的滄桑,“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凈慈寺,靜靜地守護在西湖的南端,與西湖一起鑒證和傳承著千年的歷史文化。我愛上了西湖,始于顏值,敬其內(nèi)涵。
江山多嬌,幸承恩于強大的祖國!世界上那些戰(zhàn)火紛飛的國家,它們也有山川美景,但槍林彈雨中或化為烏有、或殘破不堪,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祖國強盛,人民康樂,生于華夏,何其幸福!
我是普通一人,能夠隨時臨西湖看景,如果不是趕上最好的時代,只能想想而已。如果將來,有子孫說起,我也曾來到西湖,子孫也會以我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