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固執(zhí)之我辯(雜文) ——堅持與堅守
一個人的性格不同,對待和處理事的風格也各異。不管遇到什么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點,或堅守,或修正,或改變都是很正常的。每個人不僅是行為上的堅守,更包括信念和觀點上的堅持??桃鈭猿肿约河^點,不愿意改變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被認為固執(zhí)。有人管這種堅持或堅守叫認死理。這種人不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只要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管別人怎么跟他辯論,只要拿不住足夠的證據(jù),他都堅守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別人的觀點是不對的,哪怕爭得面紅耳赤,也不妥協(xié),不管是誰,哪怕是他的領導或他的長輩,統(tǒng)統(tǒng)沒有通融的余地。有人說這種人固執(zhí)。
固執(zhí)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是指:(性情或態(tài)度)古板熱情,不肯變通:性情固執(zhí)。除了固執(zhí),《現(xiàn)代漢語詞典》還有固執(zhí)己見,是指:頑固的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這兩個詞條雖表意并不是完全相同,但卻大同小異。
固執(zhí),指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不為他人的觀點所動,也有固執(zhí)己見的意思。堅持自己的意見或看法,而這種觀點或看法又不能被他人同意或接受,別人提出不同意見或說出自己的觀點對他反駁時,不僅不接受,而且一再堅持。
不管是固執(zhí),還是固執(zhí)己見,這兩個詞雖然是一個貶義詞,但卻表現(xiàn)出一個人對自己意見或觀點堅持或堅守的態(tài)度,有種不愿隨波逐流,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放棄的意味。之所以會堅持不變,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別人的觀點在他看來是沒有道理或站不住腳的。雙方各持觀點,各執(zhí)一詞,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但又說服力不了對方,無法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仔細想想,固執(zhí)不是指一方,而是指雙方,都在表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不管被不被對方接受、理解,只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故而堅持。這就充分表明,在你說別人固執(zhí)的同時,也表明了你的固執(zhí)。
堅持自己,不承認別人的態(tài)度好不好,或對不對,這無關緊要,關鍵是所持的意見或觀點是不是正確的,有沒有堅持的必要。
站在這個角度,我們看待固執(zhí)也好,固執(zhí)己見也罷,都是一方指責另一方,這似乎有失偏頗而不公正。沒有矛就無所謂有盾,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固執(zhí)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不是只反映了一方的性格,同時也把對方的性格暴露的一覽無遺。沒有固執(zhí)的指責對方,就沒有固執(zhí)之說。有句俗語可以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一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其他人置之不理,既不表明是對的,也不是以錯的去反駁,沒人去理會,誰去和他爭辯?還有一句俗語同樣可以說明這個問題:上嘴唇下嘴唇一碰,什么話都說的出來。這同樣是有條件的,沒有上嘴唇和下嘴唇的配合,話是說不出來的。只有上嘴唇和下嘴唇碰到一起,想說的話才能說出來。如果只是單方的,上嘴唇動了,而下嘴唇則不動,不配合,話是說不出話來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固執(zhí),還是固執(zhí)己見,這兩個詞的形成,都必須有先決條件做支撐,那就是必須有對方來配合或支撐,否則再固執(zhí)的人找不到辯論的對象,即便是自己和自己豁著挒子搗撇子,也是無用武之地。這就告訴我們,自己和自己再怎么辯論,沒有別人的參加,哪怕一個人在那鬧翻了天,也不會有人說他固執(zhí)。
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土語,對固執(zhí)一詞的表達方式也不同。天津人一般對這種情況不說固執(zhí),而是說“犟”,意思是諷刺那種死不改嘴的人,遇到厲害的,還會在“犟”之前加上修飾詞語“太犟”,或“太犟了”,有的人在遇到那種死犟的人甚至不惜臟話諷刺,“犟死他爹都不戴孝帽子”。這句話糙理不糙的話雖然不太文明,但卻能說明問題。
“犟”要怎么看,是堅持真理不變,還是錯了死不改口,這其中有天壤之別。站在不同的角度,持不同的觀點或看法,用固執(zhí)來形容不一定就是貶義詞。造成堅持而不放棄被說固執(zhí)的人,很多情況下,是遇到那些認識短淺,看不透問題,分不清是非的人,不知道人家說的是對的,由于自己的水平達不到反而認為是錯誤的,還在一味的和人家狡辯,甚至諷刺,這種人才固執(zhí),才是固執(zhí)己見,這種人不是犟,而是瞎犟,死犟,用固執(zhí)一詞形容似乎有點兒搞抬了。
人生一世,被別人不理解的事太多太多了,指責更是遍地都是。你我之間抬杠拌嘴是常有的事,抬不過就說人家犟也司空見慣。說別人犟,卻看不到自己的犟,這不就是典型的老鴰落在豬身上。說白了,或用句透徹的話,說他人固執(zhí)或固執(zhí)己見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固執(zhí)或固執(zhí)己見的人。之所以會出現(xiàn)固執(zhí)或固執(zhí)己見的情況,往往是因為,一個人說出一段話,或講出一個道理時,在很多情況下因聽到的人水平有限,不理解,或參悟不透,不是冷靜地分析,而是不假思索,大言不慚的張嘴就提出反駁。這是種無理的,更是普遍的。追究起來,不外乎是說者和聽者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或所站的立場不同,從自身利益考慮而造成的分歧。立場不同,所持觀點各異,誰也說服不了誰,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足為奇。每個人都有自信,相信自己往往大于相信別人,這人的本性。誰都不愿承認自己是錯的,認為自己說得對,不管對與否,死抱住不放,不肯放棄自己觀點,不承認或不接受別人的觀點。為了表示自己的正確性,便竭力地反駁對方,雖然說服不了對方,卻毫不相讓,不把他人綁在固執(zhí)的恥辱柱上誓不罷休,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是對的。
彼此發(fā)生爭執(zhí),文明語叫辯論,老百姓則叫抬杠。辯論雙方都應有正確的態(tài)度,不應武斷的把一個犟字,或固執(zhí)強加于對方的身上。辯論也好,爭執(zhí)也罷,必定由雙方組成。說對方犟或固執(zhí),反應的是自己犟或固執(zhí),不過是為了臉面,為自己下臺階,爭得或保住自己的面子。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說別人犟的人,往往骨子里是最犟的,他說別人犟的目的是為了抬高或粉飾自己,目的是掩飾自己的犟。為了達到目的,甚至不惜損毀別人,其實這種人才是那個居心不良的主兒。
別人理解不了你觀點就強制對方接受,違背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非要別人放棄自己的觀點,接受你的觀點,這本身就有一種強加的意味。有的時候,不接受他人的觀點,是為了表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故而堅持也無可厚非。關鍵是你說的是否是對的,連自己都不敢肯定自己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還在那里像堅持真理一樣堅守到底,這在某些方面來講,不過是一種標榜掩蓋下的虛偽。你說服不了別人就表明你的觀點并不一定正確,別人對此提出異議,說明你的觀點有懈可擊。假如你的觀點真的很正確,怎么會說服不了別人呢?同樣一件事,由于人與人的水平不同,個人所站的立場不同,認識也就不同,出發(fā)點不同,不同的認識必定會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
誰對誰錯不是爭執(zhí)的焦點,重要的是誰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凡是正確的都有說服力,反之便沒有說服力。說不了別的觀點究竟是否正確,這個結論無法下。當你發(fā)現(xiàn)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的有所不同,說服對方承認你的觀點正確而接受就是強加,你不能說服別人,怎么會接受你的觀點的。只有被他人接受的觀點,才是正確的觀點,反之很難說是正確的。一味的堅持自己的觀點,在別人難以接受的情況下,你卻下一個固執(zhí)己見的結論也不足為奇了。
給他人下結論是你的自由,其中有沒有隨意性?是否也反映了你的固執(zhí)?你把固執(zhí)的頭銜強硬的扣在了別人頭上的同時,其實也給自己扣上了一頂。你不接受別人的觀點,卻一味的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變,還企圖把你的觀點強加于別人的頭上,強迫別人去接受,這難道就不是一種固執(zhí)地表現(xiàn)?
人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受接受知識的多寡,掌握知識是否全面,看問題是否透徹的限制。沒有一定的知識存儲,沒有透徹分析能力做支撐,看問題往往限于表面化,極端化,很難看到深層次的東西,很難做到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站得高看得遠,人的智慧是在不懈的孜孜以求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是靠憑空想象,隨隨便便張嘴說出來的。
人的思維屬于個人的大腦活動,受知識面廣寡的限制。行萬里路,看萬卷書,對知天下事來說,只是一個基礎,還需要融會貫通,反復琢磨,認真思考,最后才能得出結論。人的學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認識程度,它引領方向,反應的是一個人看問題的遠近與高深。
思維決定意識,分為固守型和開放型,固守型的思維方式往往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設定認識問題為標準,固囿并深陷其中,很難突破。開放性的思維往往是活躍的,勤于學習,勇于接受,已開放的胸懷去接受新知識,并用于指導自己的言行,在認知的過程中不斷地加以補充完善,并及時的修正不正確的觀點,找出正確的方向。
人貴有自知之明,客觀的認識別人很難,客觀的認識自己更難。能夠正視自己的人,在了解自己長處的同時,更清楚自己的短處,這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無論人的大腦容量,還是一生所擁有的時間,不是無窮的,都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每個人必定都有自己知識死角,認識盲區(qū)。要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同時明確自己的短板,有意識地克服或避免。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缺陷,很難做到對人對己的完全,完美更是難求。無論對人還是對己,都難做到認識的完全與徹底,總會留有那么一點空缺,也就是每個人都會存有看不到的盲點。對人也好,對己也罷,不管是自己的觀點不被他人接受,還是自己不認同他人的觀點,其關鍵點就在于,能否找到正確點。自己很難絕對正確的認識自己,尤其是不能把自己看透。同時也很難正確的看待他人,同樣看不透別人。這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局限性,而這種局限性又是無法可克服的,能做到盡量避免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固執(zhí)不是單方的而是雙方的,沒有一方的堅持就沒有另一方的反對。在沒有把自己看透的情況下,說出的話做出的事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在看不透別人的情況下,對他人提出的觀點一味的否定,同樣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徹底看透了自己,不一定能徹底看透別人,只有正視自己,才能正視他人……
二零一九年三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