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人生家園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園】寒冬取暖炸吃的腳爐(散文)

編輯推薦 【家園】寒冬取暖炸吃的腳爐(散文)


作者:潘建 布衣,150.9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099發(fā)表時間:2023-12-04 09:40:50
摘要:那時候,外面北風呼呼,屋內卻其樂融融。我們幾個孩子躲在家的老房子里,合著共焐一個腳爐,有時偷偷地在爐子里放上幾顆蠶豆,或幾粒毛豆,慢慢炸著,焦香氣徐徐從腳爐蓋的小孔中飄出來,有時也會聽到輕輕的“啪啪”聲響,那種興奮和滿足無法言表,出爐的豆子黑乎乎的,灰不溜秋的,可那時我們感覺嘗到了天底下最美味的零食了。

【家園】寒冬取暖炸吃的腳爐(散文) 再過幾天就進入立冬,天氣是越來越冷了,再寒冷的天也沒關系,現(xiàn)在家家都有空調暖氣,盡管這是60后我們那輩人可望不可即的奢求。不過,再嚴寒的天也不要緊,那年頭戶戶都有烘腳爐取暖,腳冷或者陰雨天把腳踩在腳爐上從腳一直暖上身,太溫暖了??珊⒆觽冏畲笈d趣是在寒冷冬日里,還能享受最美味的腳爐炸東西吃。
   “炸”是興化方言,就是“煨”的含義,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就是把生的食物埋在帶火的熱灰里燒熟的意思。記得我在孩童的冬天里整天圍著腳爐烘手腳炸食物吃。
   小時候,江淮地區(qū)的冬天特別特別冷,北風一起,寒潮一到,氣溫驟降,滴水成冰,再加上雨水,下雪,里下河鍋底的興化的天和地便是被森森寒冷潮濕裹挾著。縱橫交錯的河塘里結著或厚或薄的冰,屋檐下掛著一根根長長的尖尖的冰凌,似乎永遠融不掉化不盡,街道路面石子混雜爛泥冰層,踩上去咔咔作響,人呵出的氣一下全都凝成了白白的霧氣。那時候大多數(shù)家庭的孩子還穿不上毛衣,沒有貼身的棉毛衫褲,抵御寒冬就是身上的花棉襖了,冷風嗖嗖往里鉆,小手常常凍得像紅蘿卜。
   那時候,外面北風呼呼,屋內卻其樂融融。我們幾個孩子躲在家的老房子里,合著共焐一個腳爐,有時偷偷地在爐子里放上幾顆蠶豆,或幾粒毛豆,慢慢炸著,焦香氣徐徐從腳爐蓋的小孔中飄出來,有時也會聽到輕輕的“啪啪”聲響,那種興奮和滿足無法言表,出爐的豆子黑乎乎的,灰不溜秋的,可那時我們感覺嘗到了天底下最美味的零食了。
   我家那個精致的銅腳爐,那是媽媽出嫁時外公外婆的陪嫁品。腳爐高約15厘米,蓋和底直徑約25厘米,中間直徑約27厘米,呈扁圓鼓狀,平平的腳爐蓋上打有一百多個黃豆大小的圓洞眼,排列整齊均勻,主要便于流進空氣,助燃腳爐內的大糠。暖腳爐兩側各鉚有一只形似如意狀的“耳朵”,上有寸把寬的拎把手,里面可放木屑、大糠、棉籽殼、草穩(wěn)子種火。
   記得,我小的時候,腳爐種火用的是大糠,畢竟爸爸是在立新米廠上班,冬天便常常從米廠取些脫米的大糠回家。灶臺大鍋早飯燒好后,拎著種好火的腳爐,坐在鍋鏜門前矮板凳上,用鏟灰鏟子慢慢伸進鍋鏜里,鏟上幾鏟沒有燒透的柴火。再用火鉗小心翼翼地夾點旺柴枝,紅紅柴火灰蓋在腳爐大糠上面。一會兒引著了,冒一陣煙,稍歇片刻,煙散盡蓋上爐蓋。大糠慢慢燃燒,可以經(jīng)很久,從早到晚不作興熄滅。假如大糠在腳爐底部太實了,空氣不夠,火力漸弱,用撥火板沿爐邊挖一圈,撥松種火,灰又復燃,漸漸旺起來了,腳爐暖人,遍身不冷,暖暖和和。
   腳爐不僅用來烘腳,還可以焐被窩,更能烘干衣物。如連續(xù)遇到陰天雨雪天氣,家中有小孩子的,潮衣褲、鞋襪、尿布等可以撣在腳爐蓋上烘干。不管北風怎么呼嘯,冬天零下冰凍再冷,家家戶戶都用腳爐取暖,非常低碳環(huán)保,節(jié)約燃料。
   不過,這腳爐也是奢侈的生活必需品,一般一家只有一個,所以通常給老人、女人和孩子。尤其是老太太或者半大不小的女孩子拎著腳爐取暖時,周圍小孩們都會圍著,一來借暖,二來解饞。所謂解饞,是腳爐里可以炸各種各樣的吃的,就是哄孩子,當零食解饞,最常見的是炸蠶豆、黃豆和青豆。
   腳爐取暖炸蠶豆,是我小時候冬日太陽下最常見的一個場景。
   記得那時放寒假時在家,父母早早去上班了,我們姐妹仨各自賴著床不想起,陰雨冷凍天那就持續(xù)捂在被窩直到中午才起。
   但要是個有太陽的日子,隔壁鄰居五奶奶就會來叫我們姐妹仨起來,然后搬出凳椅,拎著她冬天的取暖“寶貝”腳爐,在我家屋前的院子里曬太陽。五奶奶這個腳爐有點年頭了,銅制的,狀圓而稍扁,有提梁,表面已磨得锃光瓦亮,金色耀眼。
   我家的東山墻處,空著兩間屋的地,因為院里東南面是一條小巷,沒有其它房屋的遮擋,陽光總是最先照射到那??课鞅泵婺沁吺歉叽蟮泥従蛹疑綁Γ脫踝×宋鞅憋L。我們在院子西山墻和北山墻的夾角里窩著,陽光溫暖,太愜意了。
   院子西北角搭建一間簡易廚房,這時,灶堂里有些燒過早飯后的大糠灰,五奶奶夾出熱灰放到了腳爐里,又在那些忽閃著熱火星的灰上撒上一把大糠,蓋上腳爐,把它放到稻草做的焐窟里。我們一個個坐在板凳上,伸出穿著布底棉鞋的雙腳,排放在熱燙的腳爐上,膝蓋上再蓋上件舊棉衣,渾身暖和暖和的。
   我們一幫孩子,曬暖了身體,又焐暖了腳,哪還坐得?。筐捵斓慕憬銚屜忍嶙h:五奶奶,我餓了,炸蠶豆吃吧。
   嘩,建議立即受到我和妹妹熱烈的擁護。五奶奶笑了笑站起身,撣撣身上的草屑,慢悠悠地走回她家屋里去取蠶豆。不一會兒,她拿來大半三洪碗蠶豆后,打開腳爐蓋,把老蠶豆一粒粒地插入熱灰中,密密麻麻地,直到灰面上無處可插,剩下的就是等待。
   大糠灰的火力不大,炸蠶豆需要耐心,但小孩們最缺的就是耐心,總有迫不及待的小手想伸過去撥弄蠶豆?!芭尽钡囊宦?,炸蠶豆的五奶奶用夾蠶豆的筷子打了一下躁動的小手,“窮急吼吼的,蝦兒等不到燒紅啊?”(興化方言,一會兒工夫都等不及的意思)言語中有帶著疼愛的責備。
   炸蠶豆需要翻身。等了一會,估摸著差不多的時候,要把蠶豆翻個身,把另一頭沒插進灰的地方插進灰里,照例接著等,一直到熟。剛撥過的火,一會火力發(fā)著,蠶豆只能七八顆朝上撒,撒多了來不及搛的,容易煳,會燒焦,只要一炸就搛,否則立即會煳掉,一股煳味直鉆鼻孔,不能吃了。烘火炸豆,臉上熱烘烘的,身上暖和和的,非常舒服。
   再撒一點,片刻功夫,噼里啪啦炸開了,有的啪一聲,有的吱一聲,有的嘣一聲,把個煙灰噴老高的,不小心手一抹,立時臉上像長了黑胡子,我們姐妹仨笑得前仰后合。
   蠶豆兩頭一炸到有地方焦皮了,也就差不多了。用筷子夾起來,一人一粒分配。初接過蠶豆時,蠶豆還燙手得很。炸得快,搛得快,朝嘴里撂得快,燙得頭甩甩,于是,這發(fā)燙的蠶豆,不停地在小手里從左手到右手倒騰,稍微涼一些,吹口氣,吹掉上面沾上的草灰,或者干脆手一擦或往衣服上一擦,然后扔進嘴里,牙齒嚼豆子咯哩嘣脆,嘴里噴噴香,酥糾糾,齒頰留香,舌頭生津,幸福滿滿,忘記了寒冷。
   那個時候,我們的興奮點就那么低,太容易感到幸福了,一粒蠶豆就可以。有的時候,我和妹妹忙著玩翻手繩的游戲,顧不上,炸蠶豆的五奶奶,總是把炸好的蠶豆,整齊地碼在腳爐襻手放下時和腳爐圍成的槽里,就像羅漢一樣,一個個排列著,直到我們散了游戲呼嘯而來。
   讓人垂涎欲滴,腳爐里炸的,不僅有蠶豆,黃豆、青豆,炸得最多還得是小毛芋頭,因為毛芋頭又香又能填飽肚子,興化地區(qū)盛產毛芋頭,一般家里冬天儲存的又多。炸的時候,將腳爐灰向四周扒開點,埋進幾個毛芋艿,再覆上熱爐灰,蓋上腳爐蓋。因為芋艿不同于豆谷類,其個頭大,水分高,所以炸的時間要更長些,等你捉過三圈迷藏后才能夠聞到芋艿香。將炸熟的芋艿取出后,把皮扒開,先別急著吃,聞聞,再吹吹,然后一點一點剝去芋“衣”,咬一口,再剝一點,再咬一口……那種香純軟糯真的別提啦!要是能蘸點蜂蜜白糖吃,味道也就更加好了。
   其實,古代也有一些文人墨客描述過煨芋頭這件事的。記得陸游有過:“會揀最幽處,煨芋聽雪聲”的佳句。而文天祥的“釣魚船上聽吹笛,煨芋爐頭看下棋”更是說得明白:一邊守著火盆或火爐煨芋頭取暖,一邊下棋,嘴里咬著香噴噴的芋頭。而文人們的煨芋之意不在吃,而在體現(xiàn)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罷了!
   可玩皮孩童不會像文人先賢那樣溫文爾雅,在炸東西的過程中,我們也會伴隨爭吵,誰吃多了誰沒吃到,雖然只是些小玩意。但臉紅耳赤之后,一會兒工夫,又和好如初了。有太陽的日子,每天上午十點以前,都是這樣。沒太陽的時候,是自家兄弟姐妹在屋里炸這些小東西。
   這樣的生活,陪伴童年的我度過了嚴冬,忘卻了寒冷,充滿著溫暖,成了我成長的重要記憶。如今水鄉(xiāng)風物大變,生活的富足,家用電暖器具的齊備,徹底改變了舊時生活,這些生活場景,也就成了永遠的回憶。
  

共 3148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篇散文,回憶童年時代寒冬取暖的腳爐,腳爐取暖炸蠶豆是小時候冬日太陽下最常見的一個場景,陪伴自己度過了童年的嚴冬,成了永遠的回憶!內涵厚重,內容感人,感謝發(fā)文分享,推薦閱讀共!【編輯:秋覓】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秋覓        2023-12-04 09:42:31
  回憶童年時代寒冬取暖的腳爐,陪伴自己度過了童年的嚴冬,成了永遠的回憶!內涵厚重,內容感人,感謝賜稿,欣賞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覓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