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大漠深處的忠誠(散文)
西北大地坐擁幾座高山,橫臥著綿延千里的荒漠、戈壁。如此雄渾壯闊之地,正適合生長英雄和忠貞之士,猶如靈秀的江南適合生長才子一樣。
◎大漠的忠誠衛(wèi)士——胡楊
進入大漠,最勾魂攝魄、吸人眼球的莫過于胡楊。一眼望去,會驚得你目瞪口呆,靈魂出殼。它傲然挺立,目視蒼穹,鐵骨錚錚,倔強、堅韌、頑強,枝干蒼勁遒健,全身鼓動著信心和力量。遠遠望去,胡楊林像身披鎧甲的御林軍,闊步向前,斗志昂揚。當自然環(huán)境開始惡化時,脆弱的生命都消失了,唯有胡楊,宛如忠誠的衛(wèi)士,堅守著陣地,像一堵綠色長城,抵擋著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瘋狂擴張。它們夏頂烈日,冬冒嚴寒,與貧瘠、干旱、風沙、鹽堿對抗,將根深深扎于邊疆大漠,始終忠誠地護衛(wèi)著自己的故鄉(xiāng)。即使是那些千年不倒,“陳尸”遍野的胡楊,如同戰(zhàn)爭留下的傷痕,也呈現(xiàn)出古老的原始風貌。這些死去的胡楊,站立在狂風中,如同疆場上犧牲的將士,它們與命運抗爭,與風沙較量,經(jīng)受歷史的洗禮。它是威武的大漢羽林,正列隊等候,只待一聲號角,鐵騎將踏破祁連山雪,劍鋒直指龍城,飲馬瀚海,封狼居胥,多么雄邁的步伐,多么壯觀的歷史。??????????
千百年來,萬劫不復中只有它以一種絕美的姿態(tài),在茫茫沙漠中,站立成一道絕世風景。胡楊的根,可以深扎到80米的沙層中尋找水份和養(yǎng)料。它的旁側(cè)根系可以伸展到100米,只要百米以內(nèi)有水份,它都能尋到。為了忠誠地守衛(wèi)大漠,它會創(chuàng)造條件,拓展生存空間,使自己蓬勃,使自己成長,擔當著大漠的守護神,日日夜夜、歲歲年年。胡楊,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它是沙漠竭盡忠誠的衛(wèi)士,是永恒不朽的雕像,是沙漠里仰天長嘯的英雄,是大漠屹立不倒的脊梁。因此胡楊精神也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象征。
可能沒有任何一種物象可以讓我們和古老而緊密聯(lián)系起來,那些被歲月風化為化石的東西,只能是一種曾經(jīng)歷史的印記,唯有胡楊可以在風化中長生不倒,不老。胡楊,忠誠于大漠,大漠給它不朽。
?????
◎忠誠的信念——歷史的力量
大漠深處向來不缺少忠誠,忠誠是一種信念。每個人都有信念,無論崇高與否,它都是鼓舞人們前行的動力。崇高的信念始終是我們強大的精神支柱,給予我們巨大的勇氣和力量。有了信念,就能長出無窮的能力,去克服逆境和挫折。對于一個信念堅定的人,成熟的標志就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而卑微悲慘地活著,做出必要的犧牲。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忠誠之士永遠是忠于初心,百折不撓,不惜犧牲一切,包括獻出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和使命,成為時代的中流砥柱,民族的楷模和國家的棟梁。
荒漠的土地,從來不能缺少和胡楊一樣的英雄。
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班超投筆從戎,出使西城30載,李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古至今的千千萬萬忠貞之士,數(shù)不勝數(shù)。
在此我們只說蘇武,作為漢朝使者,他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信念的力量有多強大多堅定,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對大漢是何等忠誠。
蘇武出使遇變,臨危不懼,面臨“屈節(jié)辱國”,他對屬從?;莸热苏f“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乃引佩刀自刺,決心以身殉國,以成其忠心。單于也很贊賞他的氣節(jié),朝夕遣人問候,其實就是威逼利誘,多少酷刑與誘惑的關口都過了,蘇武還是堅決不從,單于還想讓他屈服,以顯懷柔。于是把蘇武幽禁在大窖中,斷絕他的飲食。下雪后,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又將他遷徙到北海無人處放羊,羝乳乃得歸。武既至海上,冰天雪地,寒風怒吼,掘野鼠穴中草木果實和御寒的氈毛而食之,就連睡覺也握著漢節(jié),節(jié)旄盡落。
單于得知降將李陵與蘇武深交,就派李陵前往北海勸降。蘇武堅定地說,我們父子兄弟全依賴皇上提拔培養(yǎng),都是皇上的近臣,非常愿意為朝廷犧牲一切。現(xiàn)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湯鑊之極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兒子效忠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李陵見蘇武對朝廷如此忠誠,慨然長嘆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wèi)律的罪惡,上能達天!”說著眼淚滂沱,浸濕了衣襟,告別蘇武而去。
后來李陵又到北海,對蘇武說:“邊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個俘虜,說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喪服,說是皇上死了。”蘇武聽到這個消息,面南放聲大哭,以至口吐鮮血,每天早晚哭吊,長達幾月之久。
幾年后,漢朝與匈奴和解,漢朝向匈奴索要蘇武等人,幾經(jīng)曲折,終于在北海找到蘇武。
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蘇武祝賀,說:“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朝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跡,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李陵老淚橫流,與蘇武永訣。
蘇武回到長安的那天,全城百姓都出來迎接,看到衣衫襤褸,步履蹣跚,須發(fā)皆白的蘇武手里,依然拿著那支只剩一根棍的符節(jié),人們都流下了熱淚。是啊,蘇武被扣留19年,7000多個日日夜夜,頭白了,背彎了,唯有一顆忠心未變,回歸大漢的信念未變,始終牢記著自己是大漢的使臣。其間無盡的寒冷,生活的困窘,各種地威逼利誘,都不能使他變節(ji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真乃忠貞之至,千古大丈夫。
一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有了堅定的信念和一顆忠心,什么樣的人間奇跡都能創(chuàng)造出來。
多少故事,皆湮沒于大漠,被歷史的塵埃封蓋,唯有一顆如玉般的忠誠之心,雖蒙塵還是雪亮。蘇武,書寫了一部忠誠歷史巨著。從這部巨著中透出的力量,一直是中華民族的最活靈魂,靈魂不息,忠誠永遠。
心中有“義”,雖遠不棄;無義之人,雖近而不能令人尊敬。19年,在一個人的歷史中,可以庸碌無為,也可以剝蝕出生命的底色。在我心中,蘇武就是大漠中千年不倒的胡楊樹。
◎大漠肅立一座忠誠的豐碑——王進喜
在玉門,我站在王進喜的雕像前,心潮起伏。紀念館里一樁樁、一件件英雄事跡呈現(xiàn)于眼前。
王進喜生于甘肅玉門一個貧困家庭。新中國成立后,有一次進京參加群英會,看到公交車上面頂著一個大包袱,他問別人,車上頂著個那干啥?人家告訴他,那是煤氣包,因為沒有汽油,只能燒煤油。王進喜的心被錐子狠狠地扎了一下,從此一定要為國家找到石油這顆信念的種子,就深深地種在了他的心里。他經(jīng)常對同事們說,找到石油,是我們石油工人的責任。大慶發(fā)現(xiàn)大油田的消息一炸響,他熱淚洶涌,渾身充滿了力量,率領1205鉆井隊直奔大慶。
1960年年初,大慶天氣特別冷,困難比比皆是,公路沒有、車輛沒有、糧食不多、住處簡陋。但這些都擋不住人們的沖天斗志,大家只有一個目標——打井,為國家打井!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進喜他們先到,眼巴巴地等著鉆機的到來。好不容易收到通知說鉆機到了火車站,可又等了兩天還沒到工地,咋回事?
原來沒有吊車,60噸重的鉆機只能躺在火車站睡大覺。于是他們把鉆機大卸八塊、化整為零,用肩扛,用人拖,用車拉,浩浩蕩蕩,硬是把60噸的“鋼鐵大王”拖到了工地。他們只用幾天時間,40米高的井塔,站起來了!那可是這片荒原上的第一座井塔!他們創(chuàng)造了來到大慶后的第一個奇跡!
可以打井了,可困難又來了——沒水。打井是需要水的啊!離工地二三里有個水泡子,大家拿出自己的臉盆、水桶,破冰取水,37人齊上陣,拎水桶的拎水桶,端臉盆的端臉盆,發(fā)揚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的精神,排成了一條長龍,穿梭在河水和工地之間。
附近的老鄉(xiāng)看到這個場景都被感動了,紛紛過來幫忙;油田會戰(zhàn)指揮部領導聽聞消息,把部里的所有技術干部和工作人員,全都叫來參戰(zhàn)。一時間送水的隊伍壯大起來,竟然用一天一夜的時間運了50噸水,可以提前打井了!這是他們來到大慶后創(chuàng)造的第二個奇跡。
1960年4月14日是值得中國人永遠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清晨,紅日初升,霞光萬道。王進喜穩(wěn)步跨上站臺,手握冰冷的剎把,大喊一聲“開——鉆——啦——”“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五天以后,烏黑的油龍從地底深處噴涌而出,上萬名石油工人群情激動,圍在油龍邊高舉著雙手奔跑著、歡呼著、雀躍著!“出油啦!出油啦!”中國打出了石油,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
半個月后,在石油大會戰(zhàn)萬人誓師大會上,王進喜說出了那句至今還在流傳的口號:“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
第一口井完鉆后,王進喜被鉆桿堆滾下的鉆桿砸傷了腳,當時就昏了過去,但他醒來后還繼續(xù)工作。領導把他送進醫(yī)院,他又從醫(yī)院跑到第二口井的井場,拄著雙拐指揮打井。
這口井的位置,地壓很高,很危險,極易發(fā)生井噴。井噴就是地下的高壓氣流挾帶著石塊、泥土、水、原油和可燃氣一起噴出地面幾十米高。如果持續(xù)噴下去,地面會塌陷,鉆井會倒下、鉆塔會坍塌,還有可能著火,后果極其可怕。
可是怕啥來啥。當鉆頭鉆到地下700米的時候,碰到了高壓氣層,井噴還是發(fā)生了!只見高壓液柱裹挾著大量稀泥和碎石飛出井口,沖上幾十米的高空,那場面真令人驚悚。
王進喜臨危不亂,命令鉆機保持高速旋轉(zhuǎn),以免產(chǎn)生火花發(fā)生火災;同時讓隊員往泥漿池中倒入大量水泥,增加泥漿的比重,以壓制井噴。可是水泥一倒入泥漿池,轉(zhuǎn)眼就沉了底,沒發(fā)揮作用?,F(xiàn)場又沒有攪拌機。眼看著井噴越來厲害,情況萬分危急!
王進喜不假思索,扔掉雙拐,帶著傷腳,縱身一躍,跳入了泥漿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當起了攪拌桿,攪拌起了泥漿!其他工人也紛紛跳進泥漿池。
在嚴冬的泥漿里,帶著受傷的雙腳作攪拌機,這種頑強的毅力簡直超越了人性。
經(jīng)過王進喜和隊友們的全力奮戰(zhàn),終于壓住了井噴,避免了一起大事故,保住了油井和鉆機。王進喜被人們尊稱“鐵人”,他和他的隊員們,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奇跡!他用忠誠燃盡了生命之火,用信念造就了生命傳奇。
有信念這把利劍,有忠誠這面堅固的盾牌,無論什么困難,都會望風披靡。
大漠,造就了硬漢,他們心中都有一個最硬的信念。我站在王進喜曾經(jīng)踏足的這篇沙漠,尋找他的足跡,大漠狂沙早就湮沒了他踩深的足印,但那股精神氣質(zhì),卻還寫在風沙的大幕上。一個人留下的東西無需多,一個名字就是一部歷史,王進喜,就新中國石油工業(yè)開篇的第一頁。
???????
◎把忠誠刻在大漠上
在西北有多少英雄兒女,像胡楊一樣在死亡之海,在生命禁區(qū),硬是拓開一片天地,頑強地生存,頑強地工作,勇于擔當,甘于奉獻。
古往今來,當我們的民族處于危難之中,總有一批仁人志士,出于對民族的忠誠,挺身而出,拋棄個人私利,不惜犧牲生命,擔當起救亡圖存的大業(yè),像“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戰(zhàn)神霍去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和那些“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革命英勇犧牲的無數(shù)先烈;在和平建設時期,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也會有無數(shù)英雄兒女,憑著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克服一切困難,冒著生命危險,站在國家需要的第一線,像一座山一樣,矗立在困難和危險面前。
我國老一輩頂尖科學家錢學森,鄧稼先,錢偉長等,都是祖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為我國的航天事業(yè)付出了畢生精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我國軍事史上的里程碑。
錢學森,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五易其志,時時以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竭盡忠誠,有擔當,講奉獻,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也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命運。
最初,看到百姓出行困難,錢學森做出了第一個選擇學鐵道工程,學造火車頭。
1929年錢學森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工程機械學院,他的夢想是和詹天佑一樣修建鐵路,給中國帶來交通便利。
正在這期間,形勢突變。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fā)生,日軍飛機對上海狂轟濫炸,目睹著天空中肆虐的日軍飛機,錢學森做出人生的第二次選擇,改學航空工程,學造飛機。他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航空方面的書籍,還發(fā)表了多篇關于航空的文章。錢學森最終考取了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專業(yè)是航空工程。1935年8月錢學森從上海乘船赴美國留學。
1936年,錢學森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在學習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當時航空工程的工作,依據(jù)的基本上是經(jīng)驗很少有理論指導。他想,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論,并以此來指導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錢學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選擇。從做一名航空工程師,轉(zhuǎn)為研究航空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