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齊魯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齊魯·愛】清幽靜謐說佛峪(散文)

精品 【齊魯·愛】清幽靜謐說佛峪(散文)


作者:吉言 布衣,298.5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263發(fā)表時間:2023-04-30 10:24:20

【齊魯·愛】清幽靜謐說佛峪(散文) 佛峪是龍洞景區(qū)的一個景點,距現(xiàn)在的濟南市政府約5公里。
   佛峪原叫籮圈峪,因地形曲轉(zhuǎn)回旋,形似籮筐而得名,可能是修建了般若寺后才有了佛峪其名,現(xiàn)在地圖上標注的是佛峪溝。
   與讓人震撼的龍洞峪相比,佛峪顯得清幽靜謐、委婉動人。如果說龍洞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么佛峪就是園林高手的精心設(shè)計。佛峪適合輕松的游,慢慢的賞。
   佛峪的主要看點是茂林、古寺、奇崖、幽泉、清流。
  
   一
   去佛峪的石鋪路面與去龍洞峪的石鋪路面不同,為了減少汽車行進時的顛簸,在與汽車輪距同寬的地方鋪了兩列平整的青石板,從近向遠處看去,蜿蜒起伏向前延伸著,像鋪了兩條狹長的地毯,很有鏡頭感。及至石板路的盡頭,迎面就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中的金龍泉。金龍泉的位置很可人意:那里是進入佛峪腹地的入口,游人大都會在那里小憩,或鞠水解渴,或浴面提神,好攢足了精神迎接美景“大餐”。
   穿過金龍泉上面那片丫丫叉叉的野皂角灌叢林,頭上的天空剛一露臉,便又進入了一片遮天蔽日的欒樹和青檀的混交林,一股清新濕潤的空氣也隨之將你浸泡了起來。待過了“茶壺泉”,再跨過一條林間小溪,“羞抱琵琶半遮面”的佛峪就“春風拂面露華容”了。
   第一眼的佛峪是滿目的青翠。山坡上,懸崖上,溝豁中,高高低低的喬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把整個山野遮掩的嚴嚴實實。不走到跟前,你就不知道要看的景點兒在哪。
   轉(zhuǎn)過一個小坡,迎面一座上書“佛峪勝景”的四柱三樓木結(jié)構(gòu)牌坊,牌坊雖略顯陳舊,但紅柱彩繪依然醒目。過了牌坊,一條石階小徑斜上,穿過一片盤根錯節(jié)的青檀林就是般若(bōrě)寺。
   般若寺建在南靈臺山半山腰六、七十米高的巖崖下,依山就勢,緊湊而空靈。據(jù)明成化年間碑文記載,寺院為隋文帝時創(chuàng)建,原有山門、廊亭、正殿、東偏房和生活居住房數(shù)間,現(xiàn)僅存山門、東偏房和廊亭。北面的生活居住房遺址亂石堆累,墻基猶存。我在那里工作時,佛峪林場的職工住在東偏房里,還養(yǎng)了一條大狗,游人難以進入。
   山門內(nèi),是一個長不過五十米,寬八、九米的小院,北面和西面被一面幾十米高的弧形巖崖?lián)碜o著,南面是一個廊亭,廊亭下的石墻上有幾棵枝葉正茂的青檀和一棵很大的桃樹,墻外是密密麻麻的欒樹林,林外便是牌坊前的那條山溪。北面巖崖上古木虬掛,野藤倒垂,稍西有一片鐘乳石,粗大的幾根石柱像車床加工的樓梯欄桿,上面爬滿了地錦,夏天一片蔥綠,秋后火紅如染,又添幾分景色。據(jù)說當年殿內(nèi)還常有白氣升騰而出,飄飄渺渺,恍若仙界。走進院內(nèi),就有一種隔絕塵世,超凡脫俗的感覺。
   靠近山門的那段巖崖,頂端層疊探出,形成一個天然石檐,當年的正殿就依崖就勢建在那里。石檐廈下的巖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題記、造像。由于石窟遮風避雨,加之半空高懸,避免了人為的破壞,使那些古跡保存的相當完好。佛像多為隋開皇七年(587年)至唐乾元二年(759年)之間刻鑿,那一尊尊居高臨下、生動逼真的造像,好像在洞察著人世的一切,讓人頓生敬畏之念。左下方一尊佛像的頂部,雕刻了兩個精美的飛天圖案,被游客稱作“小敦煌”。巖窟的西北部,鑲嵌著一塊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四月寺內(nèi)眾僧與佛教信徒110人為紀念大德和尚所刻的《大唐結(jié)金剛之會碑·石彌勒像贊并序》石碑,記載了齊州歷城縣信眾創(chuàng)立金剛經(jīng)會的舊事,其中還提到了唐大和六年(832年)一個叫什么“方”的禪師受靈巖寺之請,住持般若寺,使該寺一時名聲遠揚,直達長安。由此可知,該寺當年隸屬于靈巖寺。
   “林壑尤美”、“巖阿仙境”、“別有洞天”、“舍靈館真”等大字題刻,多為明清時期的題作,其書法有楷有隸,各有春秋。顯眼處有一方題詩,頗有杜牧《山行》意境:“千巖秋氣寒,半嶺斜陽暮。留戀不下山,依石看紅樹”,落款為光緒丙申(1896年)九月毓俊。毓俊,滿族顏扎氏,字贊臣,號友松山人,祖籍長白,出身官宦世家,是清代末年的滿族詩人,著有《友松吟館詩鈔》。1896年,其胞兄毓賢補山東按察使,奉命鎮(zhèn)壓曹縣、單縣大刀會起義,毓俊隨毓賢鞍前馬后,可能就是那時留下的墨跡。
   落款為冶山居士的那方大字題刻讓人很感興趣。冶山居士就是李鴻章的外甥張世珩,時任山東學政?!澳?,調(diào)息;調(diào)息,凝神。”后面小字解釋道:“此三峰(注:張三豐)真人語也,凝神之后繼以調(diào)息,調(diào)息之后繼以凝神,原要大旨盡在是亦?!边@富有哲理的語錄,透著空谷幽寂與深山古寺的和諧,與修行者精神、心境的和諧,是修行者的參悟心得,也是悟道、修道的方法。按照佛教解釋,般若,全稱“般若波羅蜜多”或“般若波羅蜜”,意即“智慧”。這種智慧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智慧的大智慧;這種智慧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去般若寺,是為了修心養(yǎng)性,修得大智慧。在這里,可以遠離塵世的喧噪,放下浮華的功利,收起七情六欲,靜下心來,一心一意的修養(yǎng),靜心凝神的悟道。
   還有一方“云殿泉廚”的大字題刻很是應(yīng)景。巖壁下有一眼山泉,泉水從石壁中流出,匯在一個鐘乳石坑內(nèi),是為“露華泉”。因泉水甘美色如乳汁,又稱“乳肖泉”。原來出家人也講享受:本來那山泉離廚房只有幾步只遙,他們卻還嫌方便的不夠,干脆將它直接引進灶房。清代金石家阮元有詩贊云:“云護巖上佛,泉養(yǎng)廚中僧”。只是有幾尊佛像被熏得漆黑,像非洲黑人,不知算不算對佛的褻瀆?
   那個依山勢而建的長亭,更是享受的好去處。試想,伴著鳥語花香,清泉小溪,沐著富氧清風,或一杯清茶,一卷經(jīng)書,或三兩友談古論今,品茶論道,真是羨煞神仙。
   般若寺北百余米的巖崖下,還有一眼大如臉盆的山泉,曰“一壺泉”,可惜藏在巖下人罕至,空留清碧對深山。
  
   二
   出般若寺山門,是幾十級很陡的石階,石階之上,是一高臺,叫禹登臺。禹登臺是處于佛峪的“心臟”部位,獨立于佛峪峪底的一座高二十多米、直徑約七、八米的柱形巖峰。傳說大禹治水到龍洞捉拿黑龍時,曾經(jīng)登上過這個巖峰,因此叫禹登臺,又稱禹王臺。又因此巖峰北面與靈臺山相接,故又稱“靈臺”;禹登臺東南鄰溪,溪有“浴佛池”,所以又叫做釣魚臺。禹登臺的頂面是整塊平整的巖石,巖石上一圈矮墻圍著一座四角涼亭,因亭上題有“環(huán)翠”二字,故名“環(huán)翠亭”;又因亭下不遠處有一簾瀑布,故又名“聽瀑亭”。巖璧四周數(shù)株側(cè)柏貼壁而生,蔥翠簇簇,讓巖崖顯得生機勃勃。
   站在禹登臺上,佛峪的風光盡收眼底:環(huán)抱佛峪的靈臺山似虎踞龍盤,山上和澗內(nèi)茂密的林木連成一片如綠波蕩漾,巖崖之巔的石塔像高聳的燈塔;俯視周圍,臨近的般若寺山門半露,綠樹掩蔭的觀音堂、龍峪觀青瓦浮現(xiàn),半抱禹登臺的溪流從頑石密布的澗底穿過,置身于亭中,沐快哉清風,看萬木蔥蘢,聽亂蟬鳴唱,仿佛置身蓬萊仙境,令人飄然忘我。
   禹登臺西北不遠就是佛峪的盡頭,也是佛峪那條小溪的源頭。那里有個天然形成的石底石壩的水池,叫浴佛池。浴佛池三面皆是懸崖峭壁,北面被流水沖刷的凹陷處有一簾八、九米高的瀑布。夏季雨水豐沛時,二、三米寬的水流直瀉而下,先是跌落在層層疊出的巖壁上,濺起的水花撒珠落銀,然后瀉入浴佛池,攪的浴佛池白浪滔滔。傳說,當年韓復榘的二姨太甘世青盛夏常在此沐浴沖涼,不知真假。
   與禹登臺相對的北側(cè)巖崖下有一個山泉,即是歷代被列為濟南七十二名泉的林汲泉。泉水從巖石上的一個小洞流出,水流很大,能聽到汩汩的流水聲。進入泉池的水溢出后鉆入地下,又從下面水池壁上的三個石雕龍頭口中流出,落進長方形的水池。當年韓復渠修建的游泳池里的水,就是那池水通過高架水渠注入的。
   最有詩意的是那條山溪。溪水從浴佛池流出后,繞過禹登臺,時急時緩地向下流去。過了禹登臺,溪底全是干干凈凈的巨大花崗巖石,溪水在巖石上時而歡快地奔流,時而聚成或大或小的水灣,那清澈靈動的樣子,讓人忍不住想親近它。溪側(cè)的頑石上,冷不丁就會冒出“聽泉”、“臨流”、“清泉石上流”等題刻,讓你在驚喜中欣賞上好一會兒。
   溪流臨山的一面,是密密麻麻的灌叢林,間有紅葉夾雜其中,靠近禹登臺的一側(cè)則多是喬木,有幾株是野生的楓樹,常有人在楓樹下的大石頭上野餐。我每次去那里,都要沿那段山溪逗留一會兒,欣賞一下高山流水、巖崖林木的和諧,體味一下“鳥鳴深澗中”,“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我想,如風輕月明之夜,定比王維的“山居秋暝”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
   佛峪的清幽靜謐引去了不少文人墨客和官宦達人。
   “林汲泉”附近有一排坍塌的房屋,那是周永年的“林汲山房”遺存。周永年,字書昌,一字書愚,別號林汲山人,山東歷城人,清學者、藏書家。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后入館參入編纂《四庫全書》成績斐然,被欽賜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任??薄队罉反蟮洹纷胄藜娣中9伲幾氲谋?、農(nóng)、天、算、術(shù)數(shù)諸家,嚴謹精辟,為館中同仁所推重。同僚說他“百無嗜好,獨嗜書”,“竭數(shù)十年博采旁搜之力,棄產(chǎn)營書”,積書十萬卷,自建“林汲山房”、“水西書屋”聚書其中,還與志趣相投的桂馥共同出資買田建“藉書園”,供人閱覽傳抄,開我國圖書借閱先河。著《儒藏說》,認為過去的書籍私藏,“藏之一地,不能藏之于天下;藏之一時,不能藏于萬世。”因此主張將私藏為“公藏”,以供天下人共讀傳抄,使之永無散失之憂。他在林汲山房藏書五萬余卷,在那里著錄圖書、編撰藏書目錄十余年,被詔進館編纂《四庫全書》時,仍對林汲山房戀戀不舍,便繪制《林汲山房圖》帶在身邊,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翁方綱為其圖題詩曰:“倚枕春明勞夢寐,故鄉(xiāng)如此好林廬。因山傍寺托幽居,對畫看山十載余。清梵云中出鐘磬,浩歌風外答樵漁。芳菲百本仍開圃,悵望千秋更借書?!蓖砬鍧显娙酥祛翟谄湓娂都t蕉館詩鈔》中有一首題為《游佛峪至龍洞,探禹穴,懷周太史》的五言律詩。詩曰:“隔澗白云滿,漫山紅葉稠。始知真洞府,到處更清幽。門辟石穴遽,泉通林汲流。讀書人已往,風景至今留?!?br />   不僅周永年,當時山東規(guī)模最大的書院“濼源書院”的學子,也都喜歡到佛峪讀書。他們筑精舍于寺旁并冠以雅號,如“松露書屋”、“愛山廬”等。如果你留神,就會看到般若寺周圍有很多斷墻殘壁,那大概就是他們的書房遺址。
   佛峪是避暑勝地。據(jù)有網(wǎng)友量測,那里的氣溫盛夏時要比濟南市里低10度左右。我在龍洞工作時,濟南市里的機關(guān)工作人員夏日中午經(jīng)常熱的坐不住,電風扇扇出的風都是熱的,我們卻從沒遭此之苦。據(jù)說,韓復榘在山東期間,每年夏天都去佛峪避暑,并在佛峪修建了別墅、游泳池等。龍洞村的一位老人講,韓復榘每次去時,沿途及山野布滿手槍連的崗哨,地方官員則動員老百姓夾道歡迎,韓復渠看了高興,就命屬下分送給參加歡迎的百姓每人兩塊大洋?,F(xiàn)在位于金龍泉右側(cè)的游泳池遺址尚存,別墅遺址被一棟庫房覆蓋。
   佛峪還有一處不為人知的獨特景觀。
   有一次我獨自去佛峪游玩,當走到金龍泉上方那片灌木叢林時,看見右邊有條被野草遮掩的山路不知道通向哪里,便想探個究竟。
   過了小溪,在山路旁的一塊荒地頭上,竟有一眼幽碧的山泉。泉雖不大,但水源好像很充足,方形的泉池砌得也很美觀,但從沒聽人提及。
   過了山泉,就沒了路徑。待向右翻過山梁,一處奇特的景象赫然展現(xiàn)在眼前:一個直徑近百米,高約六、七十米的弧形巖壁靜靜地矗立著,巖壁表面平直光滑,沒有任何凹凸斷裂,也沒有任何植物,像巨大的環(huán)形銀幕,但不是豎直的,而是成七、八十度斜仰著,好像是天外之物砸出的半個大坑。巖壁下面則布滿大大小小的亂石,石縫里雜生的野薔薇、爬山虎、葛藤等灌叢,或纏繞,或攀附,一簇簇,一片片,生長的熱熱鬧鬧。雖然時見螞蚱、蝴蝶飛舞,但還是空寂地令人恐懼。我兀自站在那里,呆呆的看了好一會兒,心想,如果稍加整理,定會成為一處令人驚嘆的景點。
   現(xiàn)在想來,佛峪就像是個夢境。

共 4757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是一篇特別精彩的濟南市龍洞景區(qū)旅游景點佛俗勝境的詳細介紹??赡苁亲髡咴诖颂幑ぷ鬟^的原因吧,此文比一般游記的含金量要高出許多。遺憾的是小編曾三次到過濟南,一次都沒有機會到此一游。感謝吉言老師這篇《清幽靜謐說佛峪》的文章,讓我們一起隨著吉言老師精湛的文筆到此一游吧!百度得知:佛俗景區(qū)位于濟南市市中區(qū)礦村村北側(cè)二公里處的龍洞山景區(qū)東南側(cè)。此處四面環(huán)山,重巒疊嶂,林木蔥郁,山花爛漫,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環(huán)境清幽深秀。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了作者為什么把文章的題目定義為《清幽靜謐說佛峪》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國度。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數(shù)不清的名勝古跡供我們瞻賞游玩。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人文景觀不同,歷史淵源不同,諸多名勝古跡,旅游景點可以說是春蘭秋菊各有千秋。但如濟南市龍洞景區(qū)的旅游景點的佛俗如此清幽靜謐應(yīng)該說不是很多。人生苦短,我們終其一生也不可能游盡祖國三萬多的名勝古跡,旅游景點。只能借助于各位老師的游記或吉言老師的景點介紹一飽眼福。讓我們觀看到了濟南佛俗的茂林、古寺、奇崖、幽泉、清流了。本文層次清晰,語言流暢,旁博引證信手拈來,足見作者深厚的文學涵養(yǎng)。感謝賜稿?!揪庉嫞汉ā俊窘骄庉嫴?精品推薦202305010004】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含笑花        2023-04-30 10:26:36
  如此幽靜雅致的佛俗,再有機會去濟南,一定到此一游。
位卑言輕布衣身,我以我筆寫我心。
回復1 樓        文友:吉言        2023-05-01 10:12:43
  謝謝含笑花主編的精彩編按。 區(qū)本世紀初龍洞景曾開放過一個階段,但不久就又封閉了。地方政府一直與部隊協(xié)調(diào)開放的事,我在那里時聽說還曾提出過營區(qū)搬遷的選址意見,但一直沒達成協(xié)議。前些年我又去過兩次,雖然新建了些景觀,如龍洞寺、佛峪觀等,但似乎找不到以前那種感覺了。
回復1 樓        文友:吉言        2023-05-01 10:18:42
  我上傳的封面可能太大了,只看到三分之一,見笑!下次裁小點兒。
2 樓        文友:成敏        2023-04-30 15:09:47
  濟南南部山區(qū)的佛峪谷,景色幽靜,氣候宜人,有很多名人古跡,是一個難得的觀光旅游的好地方。作者的文章,讓人讀后流連忘返,記憶深刻,真想去看看。感謝老師賜稿問好遙握!
回復2 樓        文友:吉言        2023-05-01 10:15:56
  成敏老師好!你離得近,有機會?,F(xiàn)在濟南市的地鐵站、環(huán)城高速都到了龍洞大門口,很方便,只是好像還沒開放。
3 樓        文友:陳雨        2023-05-03 19:08:42
  恭喜精品,祝創(chuàng)作愉快!
始終相信,只有文字才是點燃生命的火柴。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