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童車羨言 洋車歲語(散文)
每當晚飯后在小區(qū)廣場上散步,看到一群群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在大人的陪護下,騎著各式各樣的童車嬉笑打鬧,你追我趕,盡情的玩耍,著實羨慕,不由得勾起自己對年少時期自行車的記憶。
現(xiàn)如今孩子們童年成長的幸福自不必多言,單就自行車而言,小的、大的;高的、矮的;兩輪的、三輪的、多輪的;從學步車到過千元的童車不同檔次,也不乏有“寶馬”“奔馳”級別的名牌;有寶寶車、玩具車、學步車、平衡車等功能齊全;有賽車、電動車等,品種多種多樣,各式各樣的童車,應(yīng)有盡有,數(shù)不勝數(shù),讓人看了眼花繚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吾之幾輩所不及。
關(guān)于自行車的記憶,那是一份留在腦海中回味無窮的印記。
舊時,自行車叫“洋車子”,是寶貝。改革開放前,農(nóng)村全村沒有幾家有自行車。誰家有一輛自行車,那可了不起,即使二手舊的也很稀罕。那個年代,自行車不是隨便能買到的,要憑票。誰家買輛國防、金鹿、永久、飛鴿四大名牌的新自行車,會在村里引起轟動,當時談婚論嫁,要求男方必須有“三轉(zhuǎn)一響”,自行車就是其中的一轉(zhuǎn)。若村里誰家買了自行車或來了騎新自行車的親戚,孩子們看見就像現(xiàn)在豪華的汽車,前呼后擁,在車子前后面追著跑。對新買的車子,出于稀罕、愛惜,主人會給自行車梁上纏上紅綠黃藍等彩色的塑料繃帶,除了滿足自身喜好主要是用來保護車漆皮的。主人用完車回來,車撐一打,趕緊找一塊抹布擦拭搗鼓自行車。那時沒自行車的人家有急事或重要事就去別人家借,有時我家的車子都外借到孟北、肖家莊、南西灘等好幾個鄰村?,F(xiàn)在誰家買了奔馳寶馬人們也感到司空見慣,沒啥新鮮的了。
我父親是二等甲級殘廢軍人,每月有固定的津貼,我家當時在我村是比較殷實的,有輛黑色的大國防自行車,也不知有多少年頭了,是我們村為數(shù)不多的幾輛自行車之一。外表雖有褪色和掉漆,但我們?nèi)沂謵巯?,平時總是擦得一塵不染,鋼圈輻條锃光瓦亮。平時,車子放在里間屋里,只記得農(nóng)閑時父親經(jīng)常用它出去做點小買賣,去外地換糧食,家里分了麥子,留著到冬天農(nóng)閑了用自行車馱著去益都(今青州)、掖縣(今萊州)換玉米、地瓜干粗糧。這輛承載著兩代人記憶和情感的“國防”,起先優(yōu)先服務(wù)父親為家庭生計,后來我們漸漸長大,它成為我們?nèi)业慕煌üぞ?。家里有自行車,我們兄弟姊妹抽空就學,會騎自行車都比較早。我們姊妹四人的“車技”都是用這輛自行車練出來的。我是6-7歲的時候?qū)W會騎自行車的,那時在同齡人中很驕傲自豪。記得會騎自行車后過年搶著去給親戚拜年,可以自豪地向人們顯擺,親戚和鄰居們都夸贊“人家安民這么小就會騎車子了,真厲害!”
學騎自行車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有車、有場地、有膽量。學車可是不簡單的技術(shù)活,得“練”,不能急于“騎”,要先學推,再學會“溜車”,溜好了自然就會騎了?!熬殹避囎有枰竽?、勤快、抗摔三要素。那時沒有柏油、水泥、沙石路,都是土路,即使摔倒也摔不傷,但破皮出血也經(jīng)常不斷。
印象最深的是剛學騎車時的情景,我那時年齡小個子矮,第一次學車,我的心里也特別緊張,腳都不敢往踏板上放,心里還想著按鈴鐺,推著車子不走正道,也經(jīng)常摔倒。父親鼓勵我,要有信心,不怕摔跤,你一定能學會。我左腳踏上踏板,身子靠上自行車,右腳猛向后蹬,一慌張,“噗嗵”一下子摔在地上,胳膊弄破了皮。父親忙過來把我扶起,鼓勵我不要怕,堅持就是勝利。于是我下定決心,有空就練,摔了再爬起來繼續(xù)。我經(jīng)常用自家的或“偷”的車子先學“溜車”,溜熟練了,待到車速起來了,再慢慢將右腿從車橫梁底下面伸過去用腳蹬車踏板,側(cè)身站立著騎車;起先,坐不到座椅上,坐到座椅上腿短就夠不著車蹬腳,后來,我學會了在大梁上站著(半蹲著)蹬車,掌握了平衡技巧,車速快或慢都不會輕易摔倒了。放了學,我就在村子西邊的場院里練習,這里空曠寬敞,沒有行人,還有好多的麥穰和草垛,是理想的練車場所。每當車子失控不可避免要摔倒時,我都會朝著麥穰或草垛奔去,只要車子靠在草垛上,就會減少一次摔傷的風險。功夫不負有心人,不知摔了多少次,終于幾個星期后,我就能偏上車子會騎了,心里也特別高興。學會騎車子后,戀車,人也變“勤快”了,經(jīng)常主動要求去聯(lián)社買東西,平時,出門、趕集、走親戚都用,可方便了。
自己家沒有自行車,想學騎車就困難了,我會騎車子好多年之后有的同齡伙伴都不會騎。那時候,有的農(nóng)村人,受條件限制,一輩子沒學過也不會騎自行車。有的孩子,家里沒車子撈不著學騎車子,“逮”著自行車就練,有親戚騎自行車來串門,放下不一會就被“偷”出去。我也經(jīng)常如此。記得有一次我把來我家來玩的叔叔的自行車摔壞了車把和車閘,不得已,推到北嶺公社修理自行車鋪花了8角錢修好,為此還管了叔叔一頓飯,過后,挨了一頓揍。
大多數(shù)人學騎車子,為了減少摔倒的次數(shù),以及摔倒后不傷到人或車子,后座上綁上一橫棍子,一人或倆人用手扶著,助力推著向前奔跑,一開始也不走正道,經(jīng)常摔得鼻青臉腫,腿破胳膊傷。我學車子沒有如此流程和“待遇”,沒用別人,是日積月累“自學成才”?,F(xiàn)在的孩子們更不必刻意專門學騎自行車,從小就有學步車、多輪車,人長車高,遵循漸進,齡到自然成,自己練習時間長了就自然“會騎車子”了。先前,學騎自行車不像現(xiàn)在,得慢慢來,歷經(jīng)摔打磨煉。
我大哥在陳莊(利津二中)上高中,父親托人給他買了一輛金鹿牌28自行車。大哥放學回家,在村口就下車,推著嶄新的自行車順街而來,十分引人注目。村里的孩子們感到新鮮,紛紛跟在大哥后面指指點點,我也跟隨其中,內(nèi)心高傲地爬到車后座上讓大哥推著,趾高氣昂地阻止著小孩們亂摸的手。到家,嶄新的自行車往院里一放,伙伴們都來圍觀。圍著車子摸來摸去,這個摸摸車把、那個按響車子鈴鐺。見此情景,父親掛在臉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不言而喻。
家里的國防車,皮實,也舊了,不值得費功夫。大哥知道我喜歡自行車,他的新車子放學回家把車子一放,只要我不拾草挖菜,在家閑暇的時候,就“欺負”我給他拾掇車子:“你小子騎完了給我擦干凈!”我也樂此不疲愿意打理他的新自行車,出去練車子回來坐在院子里緊緊螺絲,給鈴鐺抹點油,有時還把車子倒放在地上,抹抹腳蹬,鏈子上油,車圈輻條用布沾機油擦了又擦,鍍鋅的輪轂、輻條都被擦得干干凈凈、閃閃發(fā)光,漆黑的車身,锃亮的車圈,在傍晚昏暗的燈光影射下,閃爍著耀眼光澤,煞是喜人。
家里有車子的,一般不愿意外借。當年,我姐就因鄰居表叔沒借給她車子至今耿耿于懷。姐姐結(jié)婚,父親給陪送了一輛26飛鴿牌自行車,作為當時的“三大件”之一,車身漆黑锃亮,輪圈和輻條閃閃發(fā)光,令人眼羨。姐姐很喜歡,用毛線織成套將車把、車座保護起來,車踏腳板我用廢車內(nèi)胎剪成“皮套”套在上面,她很高興。
小小的自行車曾伴隨著我們幾代人的工作、生活一路前行,它陪伴著億萬中國普通百姓的日常出行,也見證了我國一段時期的發(fā)展變遷。建國前,自行車是稀有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自行車是奢侈品,普通百姓家沒有;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車是年輕人追求的時尚品;九十年代自行車是工作、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家庭的必需品;現(xiàn)如今自行車則是最廉價最經(jīng)濟最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在中國百年的近代發(fā)展史,可以說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難忘的記憶。從“洋車子”到自行車,從稀缺到普及,從“多鎖具”到“隨地扔”,自行車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不斷變化著,反映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
社會的不斷進步,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交通工具越來越多樣化,家庭轎車是主流,城里人家?guī)缀跫壹叶加衅?,就連進城打工的年輕人都有汽車。如今,小轎車已經(jīng)普及,如同八九十年代的自行車一樣進入尋常百姓家。但自行車不會被淘汰退市淡出人們的視線,仍然與生活密不可分。自行車依然是中小學生生活的必須品,也是無車族的重要交通工具。如今共享單車“出世”,代表著一種健康、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新的風尚。
如今,“車子”又承擔起了陪伴、培養(yǎng)少兒成長的重要玩具和工具。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童年、青春,與自行車相伴的童年和青春充滿著歡樂和自由,是留在腦海中最美好的記憶。
感謝“柳”老師的推介,感謝老師的精彩【按語】,感謝老師的跟帖留言!感謝支持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