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頌】君子的清醒(隨筆)
這世間從來不缺小人,總有月光照不到的角落。
小人其實活的很迷茫,惶惶不可終日。君子活得清醒,所以坦蕩無所畏懼。面對作妖的小人,君子們只冷眼旁觀,清醒地算著小人的結局。
清醒,在一些世人眼中,是不夠精明的自嘲,是無欲無求的傻呆。所以,世人眼中,他就是個二愣子,傻傻地棄了官印兒,扛著一把鋤頭只身來到南野;他還假裝自得其樂,在一塊破石頭上自顧自地彈起了無弦琴。他一定是郁悶才倚窗獨酌,置身世外,在心底冷冷嘲笑那些蠅營狗茍。
小時候讀陶淵明,看到的無非是書本上介紹的那些名稱。他是大隱者,是中國士大夫精神的一種歸宿,他夢中的桃花源也成為我小時候心中向往的世界。結尾那段太守尋境,弄了個有名有姓的真實人物,讓這個故事又真了幾分,這老頭子壞得很!若論拐騙小朋友,他這手段絕對能上榜。
二十幾歲,再去讀陶淵明,才知他在文學史上是個人物,讀過他的《雜詩》,也讀他的懷古詩。初探其內心世界,一面決定歸隱,一面又心有不甘,原來他也是個矛盾體。就像我們有時候做了些決定,在世人眼里傻瓜至極,自己還要拼命做出一副樂得其中的樣子,以掩蓋內心里那一絲絲夜深人靜時的悔不當初。那時我對陶淵明相當地崇拜,才華是不必說的,中國詩歌史上,唯有陶淵明堪與李白并肩。感其偉大倒不是因為才華,而是他活的太清醒,“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對過去那些用低頭換柴米的日子,何必留戀,何必因離去而感傷?
已過而立之年,一路跌跌撞撞走過,生命中一切的波折都是因為心有不甘。如今也漸漸明白,沒有誰是勝者,有的只是狼狽。清醒最難,最難清醒!清醒像二月夕陽中一陣凜冽的春風,吹落表面的繁花,留下冰冷的日照。清醒就是一杯酸到頭皮的醒酒醋,酸酸楚楚的就像你所堅持的理想,不過是一廂情愿。清醒意味給醉生夢死渾噩度日的自己兩個狠狠的耳光,一個耳光叫現實,一個耳光叫自知。從歷史到當下,有多少是活得清醒的人?上至帝王,哪個不追求長生,不肯面對的是生老病死;下至布衣,誰不想一朝富貴,不肯面對的是寒門貧窗;至于儒、僧、道,把信仰寄托在前人的文字里,失意的時候到信仰里躲一躲。而世俗所謂的“清醒”是痛苦的,它使你洞穿一切卻又無力改變,于是人們寧愿醉生夢死。
陶淵明的清醒,從來都不痛苦?!伴_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既然不肯不為五斗米低頭,可家里的活計要緊,那就自力更生,躬身耕荒;“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既然討厭那些作妖的小人們,那就索性關上門,將他們的聒噪拒之門外;即便是面對年華的老去,也不必憂傷,大自然有枯榮,人類有生死。一切都是自然輪回,安心遵守便是,死時若無春花相送,必有白雪相迎,“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青山埋骨,與日月共存,有什么可悲痛的?
與其說他看的通透,不如說他懂得務實。獨立的人,才最清醒。他學儒,也寫過懷古詩,流露建功立業(yè)之心。一旦夢想破滅,立即選擇歸隱,絕不戀仕。有人歸隱只是在家養(yǎng)老罷了,而他是真的隱士,回家種田。他沒有在家中凄凄惶惶自飲自酌,弄兩包五石散一口悶,也沒有跑樓上大雄寶殿里(廬山東林寺,淵明在此山腳歸隱)燒燒香就剃光頭。盡管和幾個大師都交好,但,人情是人情,理智歸理智。不能因為關系好,就不好意思拒絕宗教信仰。他不信佛不信道,閑著就到處勸人農桑,什么死后極樂,那是不可期的。
陶淵明不愧是陶淵明,從不賣弄文藝風騷,從不怨天尤人假裝歸隱。歸隱就歸隱,窮就窮,窮也得過日子,老老實實種田墾荒,誠實,務實。放在今天,誰好好的班不上了回家待業(yè),估計得妻離子散了。但淵明雖然不上班,也沒讓老婆孩子餓著。據說他還在鄉(xiāng)里教書,看看,人家哪里不食人間煙火,人家清醒著呢!傲骨不能當飯吃,既要有傲骨,又要能勞動,這就是淵明!這才是現世的清醒!
人活得清醒卻不痛苦,需要多大的勇氣,要敢于扛起生活的責任,敢于直面生命的短暫,敢于做真實的自己,并且,能用實力為做真實的自己而買單!
我們拒絕算計,因為懶得鉆空子。我們拒絕瞎混,因為生命短暫。
你的身邊是否總有長輩會數落你,不夠精明,癡癡傻傻,也許他們有他們的人生閱歷,或許,也因為他們未讀陶淵明的清醒。
哪有沒有城府的聰明人,只是不愿與人一般算計罷了。有那個功夫,我還不如做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