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戀】用詩喂養(yǎng)魂靈(隨筆)
詩歌是人類的精神財富。自古以來,人們總把美好的事物稱之“如詩如畫”。詩歌是一道清泉。純凈的泉水一定源于鳥語花香的山谷。當然,詩歌也可能成為刀槍劍戟,去痛斥生活里的諸多不公,去斬殺隱在生活中的妖魔鬼怪。但詩歌大部分時候又讓我們這些草根文學(xué)愛好者仰之彌高,驚慌失措,甚至無所適從。
在散文詩“與詩邂逅”中,我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曾無數(shù)次地因為詩歌想起“李白”,“李清照”,想起他們的千古詩情,想起他們驚艷的絕句。是詩歌將我們的距離一次次拉近,又讓我在對他們的膜拜里,一次次地羞愧難當?!?br />
著名詩人伊莎在《餓死詩人》中寫到,“我呼吁,餓死他們,狗日的詩人。一個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幫兇,一個藝術(shù)世界的雜種?!边@樣的詩句讀起來刺眼,聽起來刺耳,想起來刺心。由此可見,詩人在大千世界中的分量。也充分地表明了詩人對詩歌愛恨交加的無奈。是啊,自古以來,有幾個詩人不是在社會的最底層,在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茍且偷生?
詩人無法用詩歌來養(yǎng)活自己,而詩人卻固執(zhí)地“養(yǎng)活”著詩歌。那么,詩歌的價值呢?筆者認為:洗滌心靈,陶冶情操。同時,也是寂寞和孤獨無處排遣發(fā)泄的一種途徑。是更改不了現(xiàn)狀自我慰藉的一種手段,是對人類諸多不公的無聲呼吁。雖然,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屬于無能而頑固的窮秀才。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一群無能之輩,才使得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得以傳承。僅此一點,就高高地站到了人類靈魂的最高峰。
我相信郭建林老師與我有著同樣的對詩歌的理解與感悟。因為在他的詩句里我讀到了我的寂寞與苦楚。正如他的詩“午夜”:夜已經(jīng)很深了/無倦意伏案于燈下/整理著自己凌亂不堪的心/墻上的鐘聲有節(jié)奏地跳躍著音符。是的,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但凡愛好文學(xué)的人,基本上都是與寂寞孤獨為伍的人。在這里我聽到了寂寞與孤獨的聲音。
與郭老師相識有一段時日了,在生活里雖沒有見過面,但在郭老師如泣如訴的作品中,對郭老師有了幾多了解。憨厚、老實、忠誠、命運多舛是郭老師的代名詞。正是這多舛的命運,造就了郭老師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性格,也成就了郭老師詩壇上高高在上的地位。僅此,筆者就感覺此生足矣。
一滴一滴的寂寞,穿墻而去。它不受地域的束縛,不受時間的限制。它就是生命里幻想的綠,郁郁蔥蔥,點亮人生的蹉跎。
誰在午夜的草場,放牧心跳?誰用暗夜的沉寂,喂養(yǎng)魂靈。開在墻上的時光,滴答成一瓣一瓣的韶華,誰在詩行打撈著,過往里的枯萎與茂盛?我相信每一個真心愛詩的人,都會有此感受。
《心音》一書是郭老師許多年來生活感悟。也見證著郭老師前行的每一步。文字的桀驁不馴在心中左右沖撞,順筆尖奔涌而出,融入歲月之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一道疼痛的疤痕。正如他的詩“心堅之聲”所說:站在飄雨的街頭/雨水淋濕了我的憂愁/是堅強讓我昂起了頭......
如果說詩人是一個母體,那么詩歌就是他孕育的小生命,而詩集則是一個嬰兒。在新生命呱呱墜地之際,受郭老師之托,為之寫序。筆者感到了責任的分量,能為郭老師,或者說整個詩壇做點什么,說點什么,也算一種幸事。算是我愛詩這么多年來一點生活的感悟吧!
或許,詩的高度,我只能仰望。詩的純潔,我只配聆聽,詩的質(zhì)地,我只可撫摸。而我,而我總是私心太重,我多么想,多么想和你相濡以沫。這是我的心靈寫照,我相信一定也是郭老師的心靈寫照。
文友趙春然老師說:詩是心靈的清泉,詩是生命的吶喊,常言說,憤怒出詩人!我說,命運多舛同樣出詩人!郭建林就是在多舛的命運中鍛造出的詩人!苦難的人生沒有壓跨他高昂的頭顱,他憑著堅毅和剛強,奏響了生命的最強音!郭建林老師不愧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在郭建林老師新書《心音》即將付梓之際,順祝郭老師文豐筆健。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點亮詩壇的長青。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