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新溝鄉(xiāng)宴(散文)
寒冬臘月到了,鄉(xiāng)下的酒席也漸漸多了起來。老家新溝的鄉(xiāng)俗,誰家婚喪嫁娶,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都要去湊個熱鬧,吃“十碗”。
就是請來遠親近鄰,三朋四友,幫忙的,送恭賀的開懷大吃一頓。男女老幼,城里的本土的,有牙的沒牙的,圍坐一起,熱熱鬧鬧,敲鑼打鼓,場面十分壯觀。每一道菜都是滿滿的記憶,每一道鄉(xiāng)味,都寄托了鄉(xiāng)親們的喜怒哀樂情感心緒。這“十碗”的滋味,既是人生百味,更是思念,也是記憶,是時光留給我的人生禮物。
我小時候,生活還很清苦,鄉(xiāng)野之地,物資匱乏,一年到頭難得吃到肉,母親喂的雞鴨只有親戚們來才舍得宰殺,平時指望下蛋換點針線,鹽醋什么的。心里總有些許期待被大人帶去走人家,吃“十碗”,趕場合,那時是一件很奢侈的舌尖上的體驗。不像現(xiàn)在這樣有點害怕喝酒,更沒產生過任何抵觸情緒。相反,十分樂意,踴躍參與,態(tài)度積極,想裝出一副無所謂樣子都難,家里要是有幾個兄弟姐妹的,還只能輪流帶一個去,剩下不帶的,還死皮賴臉趕路,發(fā)犟。不怕笑話,我那時的人生小目標,就是碗碟里飄著裊裊的香味那么簡單。
我家親戚也不多,加之要上學,這就決定了我參加機會有限。姑媽家有許多表姐,也給我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有酒席可吃的良好外部條件。她們要出嫁,我自然必須去,姑媽自小喜歡我,我不去,酒席都不開,這也成了我有限幾次鄉(xiāng)宴吃“十碗”中比較完整的記憶。
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嫁女的酒席要吃三天。臨行前,我換上新衣裳,大人囑咐說,不許坐位置,不許搶食,不許和小朋友打架……只要帶能我去,都能愉快無條件接受。
正日的前一天,親朋好友陸續(xù)到來。姑媽家已張燈結彩,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正屋擺不開,還在院子搭棚,擺滿了幫忙的從臺上借來的八仙桌,長條凳,八人一桌,可不是自由組合。坐上席,下席都有講究,不能亂,客人一般由執(zhí)賓先生安排?;旧隙际蔷藸敼脿斪舷孔酪粋€執(zhí)壺的,相熟要好的人在一起,互相招呼,謙讓客套,款款落座,邊吃邊談笑風生。
上午一餐,老規(guī)矩,上春盒。九個碟子冷盤,放在格子里擺盤,外加幾個大碗熱菜。中國人“9”這個數(shù)字有點圖騰,代表至高無上,寓意長久吉祥。這應該是江漢平原人們兒時的味道,有花生米、鹵蛋、鹵藕、鹵雞、千張海帶,牛肚等,其中必定有一盤煎魚。再上個煎糍粑,煮豆皮子,農家炒米配面湯,較簡單。我喜歡吃姑媽家的藕圓子,每一顆細膩圓潤,清香松脆,回味無窮。
鄉(xiāng)親們在灑滿金燦燦陽光的小院中按照喝酒的流程推杯換盞,家長里短,雞毛蒜皮,天下大事,都高談闊論一番,似乎要顯示出雖處窮鄉(xiāng)僻壤,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境界來。老人家們滿是皺紋的臉也酣暢淋漓地舒展開來,像盛開的花朵,吐露著幸福的芬芳。人們喜笑顏開,眉飛色舞地講述著農村特有的詼諧幽默故事,似乎吃的不是席面上的菜,更多的是那些記憶里鮮活的時光,咀嚼在歲月中沉淀的人情世故罷了,如同門前的東荊河水,流走的是歷史,積淀的是鄉(xiāng)愁。
農村只吃二餐,下午才上“十碗”。
到下午正餐,我圍著屋內外轉一圈之后,找了張老弱婦幼多的桌子就坐,我的經驗,這桌一般不喝酒,沒那么多拘束。開席后,我謹遵大人的教導,講規(guī)矩,守家教,等別人先動筷,但老人們沒我吃的快,有的老人們還在給她們的小孩子夾菜時,我的第二塊肉已經下肚了。上菜四處看,手快心不慌,有肉不吃骨,沒肉先喝湯。后發(fā)先至,看起來我文質彬彬,實際上深藏不露。
酒席盛菜,用大號碗,俗稱“十大碗”。這豐富多彩的“十大碗”,象征著豐裕富足,也代表著分享與祝福,融匯著和諧共處之道,將主人家的全部心意盛入碗中,飽含著濃濃的人情味,似乎是鄉(xiāng)親們骨子里對眾人吃飯才更香的真諦的傳承,妙不可言。主打蒸魚、蒸扣肉、蒸菜,所謂不上蒸籠不成席。端第一碗菜叫獨占鰲頭,依次類推到十全十美。原汁原味,葷素搭配,老少皆宜,一菜一式展示出人們關于幸福的儀式感,讓鄉(xiāng)親們用相聚表達喜悅,挑動味蕾深處的渴望,讓你永遠懷念。文化底蘊深厚,也簡樸實在,體現(xiàn)了人們對完美、圓滿、吉祥如意不懈追求的民俗心里。
要說最有特色的,當數(shù)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的魚糕最負盛名。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泵利惛火埖慕瓭h平原,自古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xiāng),盛產淡水魚類,制作而成的魚糕口感好,將粗狂轉化為細膩,綻放出獨具特色的味道,是一款湖北傳統(tǒng)佳肴。據(jù)載,魚糕在戰(zhàn)國時就已出現(xiàn),當?shù)赜袩o魚糕不成宴席之說。相傳舜帝南巡,其湘妃喜食魚而厭其刺,荊州一漁民便制作了“吃魚不見魚”的糕。從此,魚糕聲名遠播,北宋時成為天子宴請群臣舉行的“頭魚宴”中的名菜之一。清朝乾隆皇帝稱贊:“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br />
魚糕上桌,初看,潔白如玉,鮮嫩光潤,清雅大方;細嘗,有點清爽醇美;再品,唇齒留香,濃郁芬芳,酥嫩香滑,味道留在舌尖,醉在心頭。
姑媽家境較為殷實,又客氣,沒有局限于十碗,桌子上擺了十幾碗各色菜肴,滑魚、煎魚、炒鱔魚絲、燉土雞、榨菜肉絲等等。這些傳統(tǒng)農家菜,傳承的是淳樸民風,也是許多游子歸鄉(xiāng)的腳步和遙遠的鄉(xiāng)愁。
這“十碗”鄉(xiāng)宴是一朵絢麗燦爛的奇葩,鄉(xiāng)親們辦酒席,錢大多是平常積攢下來的,有女要嫁,有兒要娶,就將幾年的節(jié)衣縮食,換來一時的揚眉吐氣。吃不是主要的,大家分享的是主人的幸福和快樂。平素最沉默寡言的人,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人,最卑微平凡的人,這一刻,都是至高無上的客人,忘記了生活的重荷、歲月的悲摧,將美好心情在歡聲笑語與觥籌交錯間,作華麗的釋放。
一場“十碗”,一場幸福生活的表達,飽含著主人家對客人的深情厚誼,也見證著一個普通人家值得紀念的時刻,組成了平凡生活味道。精妙絕倫的美味菜肴,別具一格的風俗習慣,彰顯著江漢平原鄉(xiāng)村文化生活的底蘊。一次經歷,一段人生,一個故事,也是我學生時代的舌尖記錄。人們常說生活中,唯有美食與詩不可辜負,在我心里,人間五彩繽紛,最簡單的就是這日常的煙火氣息,承載一段歲月的“十碗”,打開的是百味人生,或許難得吃上一次,但也大可不必羨慕,美好生活要靠努力奮斗。
就在這最簡單的快樂生活中,一輩子一輩子就這樣過來了。
歲月靜靜流淌,那永遠散發(fā)著獨特的誘人味道,熱鬧歡暢的笑聲和市井煙火交織在一起的場景,好像慢慢地沉浸在兒時模糊的記憶里。
在鄉(xiāng)宴中讓我們感受到來自鄉(xiāng)村的熱情,
同時也感受到鄉(xiāng)村的變化,時代的變化。
問好老師,祝老師筆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