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愿】小鎮(zhèn)裁縫(征文·散文)
年二十九,帶女兒們回老家過年,進門跟老人們打過招呼,正要進自己的屋子時,只聽“哧啦”一聲,旁邊的面條機尖角把我攔住了,低頭一看,我嶄新的羽絨服被劃了一個L型大口子,雪白的羽毛正紛紛揚揚往出飛舞。我趕緊找來針線簡單地縫了一下,暫時先止住那些紛飛的羽毛。在通往廁所的磚頭鋪就的路上,居然又不小心摔了一跤,剛穿上身的新牛仔褲的左膝蓋處被硌了小孩嘴樣的口子。哎,心里別提多懊喪了。怎么辦呢?想起本家一個妯娌曾做過裁縫,現(xiàn)在鎮(zhèn)上一家美容店上班,只有等她晚上下班回來請她想想辦法了。
晚上,她看過后說,自己也沒法,只有去裁縫店了,人家會用花型給補上。我說大年三十,誰開門啊,她說可以去老街勤翠那兒,勤翠這個名字實在是太熟悉了。我們小時候,她已經(jīng)名揚臨淇、五龍、茶店三鎮(zhèn)了,出了名的好裁縫。做的衣服樣式時尚,做工精細,收費合理……一提到她,沒有不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贊的。我問妯娌這大年三十的,人家會開門嗎,她說那是他們家,她就在那個院子里住,說不定會開,可以去看看,并說還在老地方,好找。我只好穿著這一身帶口子的新衣服,抱著撞撞運氣的心情去了鎮(zhèn)上。心里想著,好在開門吧,否則,明兒一大早,大年初一要出去給長輩們拜年,穿著這樣的衣服可怎么見人?而回來時又沒有帶別的外套,除此之外,沒啥可穿。
這些年回老家,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從沒到處轉轉,鎮(zhèn)上的變化真可謂是翻天覆地。原來繁華出名的臨淇小北街因為新的商業(yè)街的日漸繁榮而沒有了往日人們摩肩擦踵的擁擠,各個店鋪基本還維持了多年前的模樣。政府的規(guī)劃是讓新的與小北街平行的商業(yè)街繁榮起來,老街只是順應了它的慣性僅僅維持原狀罷了。新的商業(yè)街路面寬闊、門面房是長廊白柱琉璃瓦的歐式風格,鱗次櫛比的各家店鋪門頭門臉一律高舉著闊大的店招,光鮮耀眼,威風凜凜,它們張揚著,顯擺著……
開闊的正街中心又被開辟出露天鋪位。賣衣服鞋帽、發(fā)夾飾品的,熟肉、油炸面筋的、干菜干花茶葉的、煎餅果子雞蛋灌餅的、奶茶炒冰粥的、烤面筋、糖葫蘆……真是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人們逛著轉著買著,心滿意足。有喜歡逛的,會說,不急,再去小北街看看,貨比三家不吃虧;有懶得逛的,會說,小北街有啥好,都是便宜貨、地攤貨,沒有一家子是品牌的,不逛了!于是,就在商業(yè)街把一應需要的貨品——穿的戴的用的吃的干的濕的一應買齊備了。
憑著多年前的關于勤翠家門樓子的地理位置印象,我從北大街小北街口進去。
除了北頭有家商場是后來新開的外,別的幾乎沒變,還是小小的門頭,逼仄的店面,門頭上隨便掛著一個小小的牌子,寫著某某店,一幅畏畏縮縮、羞答答欲說還羞的模樣,跟商業(yè)街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腦海里不知不覺就蹦出杜甫那句“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來。雖然商業(yè)街是后來者,卻以它敞闊、光鮮、時尚的形象赫然搶去了風頭,而小北街正像一個舊人一樣由于各方面的局限,只能固守在原地畏首畏尾、低眉順眼地悄悄打量每一個過客。
在老街接口處左拐,一下就找到了多年前那個出名的“過道”。那時,人們說起勤翠,總要強調一下她的裁縫鋪就在那個門樓子的過道里。過道還像多年前一樣,沒有店招,就一個普普通通的木門框,兩扇大木門此時正敞開著。進得封閉的過道,里面的墻壁上掛著上中老年服飾,下面還像多年前一樣擺著操作臺、縫紉機,操作臺上有皮尺、剪刀、劃粉。
過道沒人,我進到院子里喊聲“有人嗎”,一個年輕的女子應聲而出,笑吟吟地問我有啥事,我說明來意,她說她得問問她媽今天過來不過來,并解釋說她媽們在另一處院子里住,離這兒不遠,就是不知道是否有空,接著便掏出手機打起電話來,打完,說一會兒就過來了。
女子邊在屋子里邊收拾邊跟我嘮嗑。說勤翠是她婆婆,她和丈夫經(jīng)營著臨街的兩間門面,賣年輕女裝。我才想起剛才有個年輕男子正在往門面外墻上貼對聯(lián),她說那是她丈夫。我出去往門面里瞅了一眼,花花綠綠的,全部是年輕女孩的時裝。
不一會兒,勤翠過來了。跟記憶中的那個勤翠已經(jīng)不搭邊了。穿一件土黃色大衣,一雙平底皮鞋,個頭矮矮的,圓臉龐,小眼睛,蒜頭鼻,紋過的眉毛尾微微上揚。皮膚跟她這個年齡的人一樣,暗黃,不過,還算緊致、平展,沒有多少皺紋。打過招呼,我說明來意,她說本來是不計劃過來的,大過年的,事多,想著大年三十來補衣服的顧客,肯定是急,所以就過來一趟。我連忙說麻煩了之類的客氣話,并說起多年前我曾像她的粉絲一樣對她頗為敬佩呢。印象中的她,眉目明朗,上衣常常穿一件齊腰小衣服,下穿闊腿褲,一雙高跟鞋很好地彌補了她身高的不足,常常站在操作臺前為顧客量尺寸、裁布料,裁好,就有人過來拿到旁邊的縫紉機上縫紉或者送到樓上的縫紉間,那里有一溜五六個縫紉機,噔噔噔,不停地工作著,盡管如此,成衣也常常要排隊等上一周以后才能來取,那生意,真是好著呢!
她從一個盒子里翻找著跟我的羽絨服相匹配的顏色的各種花型,最后選了兩個橘黃色的蓮花,說口子太大,只能用兩個補了。她開始細細地拆線,小心地貼上花型,先用熨斗熨熨帖了,再去縫紉機上走線,因為花型的邊緣彎彎曲曲的,一直需要拐針,因此走得很慢。走好線,又仔細地把線頭剪掉,再用手輕輕地拍打貼花的部位,說這樣才能讓羽絨重新挓挲開來。
在干活的過程,她跟我閑嘮著。
說起她的經(jīng)歷,說她十八歲就開始干這一行了,現(xiàn)在都快六十了。說當年家庭條件不好,沒有錢上學,文化不高,不干這個,也沒什么可干,所以就選了這一行。既然選了,就要干好。說起那時的繁榮,她說是啊,那時用了十來個人管縫紉,她只管裁剪。后來,隨著服裝業(yè)的發(fā)達,各式各樣的時裝都可以在店里買到,而且也不算貴,做衣服的就逐漸減少,慢慢到現(xiàn)在幾乎沒人做了。后來大家常常找她縫補衣服,也就改成現(xiàn)在這個模樣了,一邊賣些中老年人穿的衣服,一邊幫大家縫縫補補。她說,自己就一個兒子,兒子媳婦都很孝順,家里也不是指望她掙錢,但是就是喜歡這一行,所以就一直這樣干著了。
聊著聊著,說到情感婚姻。
她說當年自忖自己長得不咋樣,就想著也找個不咋樣的才安心。當年曾有媒人介紹過吃商品糧有正式工作的、長得帥的,她都一律拒絕了。她說她就看上她的丈夫了,就圖他長得一般,老實。我不由覺得她的邏輯挺新奇的,居然還有如此自降身價的人。要知道,那個年代,像她這樣的手藝人是頗吃香的,收入高、受人尊重,找個各方面都出色的丈夫應該是沒問題的。
我覺得嫁給這樣的人才踏實、安穩(wěn),一輩子不用擔心被他甩了。她接著說。我笑,說你這邏輯真有點不可思議。
她笑說,我沒文化,頭腦簡單,就是這樣想的。說著給我說了一件事。
那是前些年,一位鄰居來找我聊天,說,你怎么就嫁給這樣一個人?要模樣沒模樣,要本事沒本事,還那么丑,那么窩囊……那時,我家他(丈夫)就在旁邊蹲著,聽得清清楚楚,我連忙用眼色示意她不要說了,可她不理會我的眼色,還是自顧自地說我多么委屈,嫁了這樣一個人,說她自己的丈夫長得帥,還有本事,會抓錢,一年給她掙好幾十萬。
我說,我覺得我家林(她丈夫)就是最好的呢,當年,可(方言,全)臨淇鎮(zhèn),那么多男人,我可就相中他了呢——我要維護我家他呢。
當年,她跟她丈夫倒真是好,去哪兒都像年輕人一樣手挽著手,她咯咯咯的笑聲常常能穿過半條街……
誰能想得到呢?前幾年,鄰居丈夫外面有了女人,把錢財轉移完后,向她提出了離婚。她氣得要死要活的,又是不離婚,又是要財產(chǎn)的。丈夫一走不回來,任她鬧,人家在外面跟那個女人早就生了孩子,眼看著她撈不到半點好處,再磨下去也毫無意義才答應離了,后來也沒有再婚,就跟著倆女兒過,哎,日子也不如意,這讓我想起她當年笑話我的情景了,你說,人一輩子,誰知道誰要經(jīng)歷啥呢?是不是?
哎……我不禁唏噓,多么庸常的故事,多么平白的道理!
她把我的褲子也補好,共用了一個多小時。三個花兒十元,手工費十元。真是沒有想到這么便宜,在縣城我們樓下的小店里,一個小小的花兒就要五元,走個小小的口子又是五元,按這算法,就算收三十元也不多。
活兒完了,我該回去了,可是我們的嘮嗑卻意猶未盡。她再次總結說,人啊,還是安安穩(wěn)穩(wěn)的好,不能盼著他大紅大紫,那樣的話,反而說不定就不是自己的了呢!
路上,我回味著她的話兒,多么樸實的話,卻蘊含著多年深刻的道理呀!
人生的一些道理不是靠講出來的,而是靠實踐出來的,人生的一些哲學往往也不是出自哲人之口,而恰恰是出自那些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嘴里。
最平淡最樸素的,是不是往往才是最恒久的呢?最熾烈最耀眼的,難道真的注定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這個問題真不是我這平俗之人能夠回答得了的。
如果您尚有興趣,不妨聽聽她的故事——
姚招娣的老公常年駐外地工作,一年回不來幾天,平時幾個月不來一個電話。姚說,他占用老公的指標,有他等于沒他,指望他黃花菜都涼了。
有男人說,離開他,和我過,我會對你好。
姚說,一邊涼快去,我會相信你?
姚招娣服務好,手里很出活,用一雙手縫縫補補,買下一套房,又撫養(yǎng)兒子上大學。姚說,沒有男人,我照樣活的好。
……
先說到這兒吧,浪費您寶貴時間。
如果我沒讀到這篇美文,姚招娣也不會這么快出場吧。借作者寶地,我和姚招娣謝謝您嘞。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