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寫給塞罕壩的詩(組詩)(3)
馬蹄坑會戰(zhàn)(注)
——決定塞罕壩林場前途的一場決戰(zhàn)
鋪天而至的寒風,把塞罕壩變成了雪窩,
一場罕見的大雪,毀了兩年的造林成果……
大自然在施威,想給塞罕壩人一點點“顏色”,
要逼迫拓荒者,在困難和挫折的面前退縮。
“樹被刮倒了,扶起來再給它挖個新的窩,
林子被毀了,我們就再把新的樹種栽播!”
這就是壩上人的回答,也是對黨的承諾,
只要我們?nèi)瞬坏?,塞罕壩就永遠生機勃勃!
“一棵松能夠生長,機械造林難道不能活?”
“在困難面前后退,這不是塞罕壩人性格!”
壩上需要成功——老書記再踏勘每個角落;
人們需要勝利——翹尾巴河邊拉起帳篷座座……
雖然是春寒料峭,冷透了筋骨又算什么,
一百二十個戰(zhàn)士,白天黑夜吃住在荒坡;
苦累全都不算啥,守在馬蹄溝寸步也不挪,
全部心思只一個:只盼機械造林結(jié)出碩果。
一個月以后,春風溫柔地在人們臉上摸,
噢,滿腮胡子的“老人”,卻是這里的眾小伙;
看他們臉上,全都被沙土塵埃盡數(shù)涂抹,
噢,保證苗木不干渴,幾天不洗臉又算什么!
誰說在塞罕壩上,機械化造林難以成活,
會戰(zhàn)后看成活率——百分之九十六還要多!
好一片嫩綠啊,在春風里覆蓋坡嶺溝壑,
整個塞罕壩啊,歌聲和笑聲震顫天上云朵……
(注)1964年春季,王尚海選定了離總場
只有5公里的馬蹄坑進行“大會戰(zhàn)”。這是
一場只能打贏、不能失敗的關鍵之戰(zhàn)。大
干3天,馬蹄坑坡上全部栽上了落葉松。
20天后,放葉率達96.6%。面對一片稚嫩
的綠色,王尚海等人號啕大哭,淚如雨下。
這是國內(nèi)首次用機械栽植針葉樹獲得成功。
夫妻“望海樓”
——五十多年有二十對夫妻守在這里
半個多世紀,塞罕壩人改變了塞罕壩的面貌,
一百多萬畝人工林,鎖住渾善達克沙地的腿腳!
美麗的高嶺,現(xiàn)如今真的是前所未有地美麗, (1)
衛(wèi)星云圖上的綠色,就是幾代塞罕壩人的創(chuàng)造。
這一片深綠,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綠色波濤,
就像是,把這壩上無數(shù)感人的事跡向世界昭告——
“一棵松”這林場的象征、馬蹄坑會戰(zhàn)時的熱潮……
還有啊,九處望火樓串成控制火患的保險鏈條。
這些望火樓,像屹立綠色森林海洋中的小島,
防火瞭望員,就是扼守塞罕壩綠海的邊防崗哨;
這些個小島,雖然人跡罕至幾乎與世間隔絕,
而這些崗哨,守得住寂寞更受得住困苦和煎熬。
第一代住窩棚,油燈雪水冷饃相伴,寂寞難熬,
第二代住平房,仍是是冬天冷徹骨,夏季似火燒,
第三代住小樓,生活和工作條件,有了大改善,
第四代望火樓,現(xiàn)代化設備,寸步不離在身邊繞…… (2)
就是在這里,他(她)們盡忠值守書寫自豪和驕傲:
一架望遠鏡,每十五分鐘要瞭望一次林海波濤,
一個記錄本,要記錄每一次觀察是否有火情,
一部電話機,每十五分鐘向場部做一次“零報告”。 (3)
夫妻們把家安在這里,如同板上釘釘那樣牢,
風也好,雪也罷,守護林場安全的初心絕不動搖;
手牽手一起精心觀察,每個角落也不會丟掉,
度過秋,熬過冬,使命感讓他(她)們甘把重擔肩上挑。
(1)塞罕壩為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
的高嶺。
(2)現(xiàn)在的望火樓已經(jīng)是第四代了,第
一代是簡易窩棚,第二代是平房,第三
代是座兩層的小樓?!?013年,機械
林場對望火樓進行翻建,安裝了供熱鍋
爐、接通了數(shù)字光纖,打了深水井,望
火樓瞭望塔上還安裝了自動化紅外監(jiān)控
和通信裝備。
(3)防火瞭望員的工作就是登高瞭望,
看看是否有哪里冒煙了。就是沒有情況,
也要用固定電話向場部報個平安,這叫
“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