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神采飛揚】聚散兩依依(隨筆)
又到月末了,按照慣例,我們要把孩子們的行李打包裝回家清洗。我們一邊裝行李,一邊不停用語言鼓勵自理能力強的寶貝們自己穿褲子,時不時還要放下手里的工作去幫助穿不上衣服的小不點兒們。
自從進了這個幼兒園,我和彭老師一直在托班擔任老師,照顧小不點兒們的吃喝拉撒,不知不覺變成兩個女超人,動作既迅速又輕柔,語言既嚴厲又慈愛。以前,我一心認為這兩組詞語是矛盾的,當了幼師之后發(fā)現(xiàn)它們組合在一起是如此天衣無縫,如此和諧統(tǒng)一,如此能夠體現(xiàn)一個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而這一切能力的形成,都有賴于孜鷺幼兒園的人員安排,別的幼兒園基本上是兩教一保,我們幼兒園秉承大中華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硬是壓縮到一教一保,所以我們倆兒必須又快又準地做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喬老師敲門走進教室的時候,我和彭老師正忙得不可開交,只簡單打了個招呼。
“曉娜,有人來看你了?!眴汤蠋熚⑿χ艺f?!澳悴率钦l?”
我突然停下手,愣住了?!罢l呀?孫熙桐?”我脫口問道。
桐桐是我剛來幼兒園工作時帶過的一個小女孩,那時候我只是個生活老師,自覺和桐桐沒有多少親密接觸。而且沒過多久,桐桐便因搬家而離開我們幼兒園。再見的時候,是桐桐和媽媽從我們幼兒園門口路過,孩子執(zhí)意要進園來看看楊老師,說想楊老師了。劉園長說,楊曉娜,這個工作什么時候讓人感覺最值得?就這個時候。哪怕只有一個孩子記得你,你也會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當時我摟著桐桐肩膀,感動得要落淚。
隨著喬老師的腳步向前挪移,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從她身后的衣柜處慢慢走進來。
“這是……”我?guī)н^她!我在記憶里搜索她的名字。
“萬紫燁。”喬老師直接說出了小女孩的名字。“還有印象嗎?”
“對對對!萬紫燁!”我激動地喊出來。
喬老師帶著紫燁走到我面前,我扶著她的肩膀打量她。
“長大了!這么高了!小臉兒比小時候瘦了,更好看了。眼睛和以前一模一樣?!蔽矣洃浿凶钌畹木褪沁@雙眼睛,眉目含笑,炯炯有神!
談話中得知,紫燁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一年級了,她和媽媽這次是來送妹妹上幼兒園的。媽媽正在外面辦入園手續(xù)。辦完手續(xù),我們匆忙做了簡單溝通,互留了微信。
晚上回家,紫燁媽媽發(fā)微信跟我說,這次把妹妹送到我們幼兒園,是紫燁的主意,她一直堅持說楊老師對小朋友們最好,強烈要求把妹妹送到我們班。
聽了這些話,我心里五味雜陳。我從來不認為我是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甚至,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還常常自我調侃:我可不是老師啊,千萬不要叫我老師啊。有沒有那一紙證書,我也不敢說自己是老師。
我們小時候讀書,課本里說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里的哪一個字,我都想焚香凈手,奉若神諭。正如德國學者雅斯貝爾斯所說的:“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的使命是給予并塑造,使學生成為有靈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熱愛學習和具有特長的準職業(yè)者。有靈魂的教育是追求人類永恒的精神價值,比如真善美、智慧、公正、愛、自由和希望……長大了,我們也常聽到,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也是一個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教育,是多大的責任啊!真的,“老師”這個詞,我擔不起。最初硬著頭皮當上主班老師的時候,最怕的就是有人喊我“老師”,一聽到這個詞,就心生惶恐,深怕自己帶不好他們。于是我盡量不讓自己良心不安,我盡我最大的努力從各個方面引導和照顧他們;我的心里始終覺得,如果我希望別人怎么對待我自己的孩子,我就要怎樣對待別人的孩子——將我心,換你心。
如果有誰問我有沒有私心,我毫不隱瞞地說,我有。我當然希望我所帶過的孩子們都能記得楊老師,記得我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就像一個遠行的孩子,你不希望他有一天會忘了媽媽——雖然,這些時光中也曾夾雜著批評的碎片,但并不妨礙我們的快樂成長,畢竟大多數(shù)的成長都是有淚有笑。
然而,事實正好相反。就像很多成年人終其一生都會記得那個自己曾經(jīng)最愛的或者傷自己最深的人,我憑著經(jīng)驗妄自揣測,他們一般都會記得自己離開幼兒園時最后相處的那一位老師,他們不成熟的記憶也會短暫停留在那個時刻。成年之后,也許就煙消云散了吧。
我呢?我常想,有誰還會記得自己托班的老師呢?然后苦笑。
陶行知老先生有一句教育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自從進入幼教行業(yè)以來,我一直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然而我卻并沒有做到。在托班待了四年了,雖然我的那點兒小私心還會時不時地出來作祟,不過,每天看著孩子們的笑臉,也就什么都釋然了。我感謝桐桐和紫燁,她們的“記得”讓我覺得世界更加明朗,萬物更加可愛。
如果孩子們的記憶真的會停留在離開的那個時刻,我希望童童的記憶里永遠都會有楊老師和彭老師。因為就在紫燁來看我的同一天中午,我再次收到童童媽媽關于“孩子要轉走”的信息。心猛然一沉,但我沒有挽留。
童童二十幾個月時,姥姥和媽媽便把她送來我們幼兒園,那時候的童童還留著小短發(fā),稚嫩的嗓音略微沙啞,在操場上跑起來總是很拼命,橫沖直撞,活脫脫一匹小野馬。也正是童童的這份野性,常常闖禍,不是今天撓了這個小朋友,就是明天咬了另一個小朋友,要么就是撞人,因為搶奪別人的玩具而大打出手。姥姥有時候帶她去游樂場玩,她也常會因為和別的小朋友打架而被強制帶回家接受懲罰。大一點之后,偶爾還會臟話連篇。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童童的原生家庭,童童的媽媽是個單親媽媽,年紀輕輕生下童童,為了工作養(yǎng)家,就把童童交給姥姥帶。而童童姥姥對童童則是隔輩兒親,童童小時候就是家里的小霸王,在家里呼風喚雨,要什么給什么、說什么是什么,等家長意識到給童童造成的不良影響時,已經(jīng)后悔莫及了。所以童童媽媽決定把孩子接回自己身邊,嚴加管教一段時日。臨走前,童童媽媽說,也許過一段時間我就給送回來了。我眼中含淚,笑著答應。
我是一個不合格的老師,同樣也是一個不合格的媽媽,但我深深懂得一個母親對子女深沉的愛和期望。媽媽和孩子,就像蒲公英,孩子總會長大,離開媽媽四海為家。老師和孩子,又何嘗不像蒲公英?我相信我的童以后還會回來,像之前某個小朋友那樣自豪地跟我說:這是我的母校。而我,還是你的楊媽媽。
那個中午,我同時經(jīng)歷了相聚和分離。朱自清先生說: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也許,只有時光才知道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