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雁城情緣(散文)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和眾多學子一樣,一紙大學錄取通知書,讓我與一座城結下一世情緣。誠如一只南飛的雁,在此歇翅覓食,蓄勢遠行。
一
1988年夏末秋初,我第一次離家遠行。憑大學錄取通知書在長沙火車站購得一張粉紅色的半價硬座學生票。
進站口,一位身著藍色制服的大姐手持一把鐵鉗,在車票上“咔嚓”一聲夾出一個M形缺口,我登上了南行的綠皮火車。
這是一列慢得要死的普快,一路停停走走,磨磨嘰嘰,隔時還一搖一晃。不知過了多久,忽聽耳畔“哐當,嗤——”,隨即,乘客們集體朝前一個趔趄,車到衡陽站。
我一個剛從農(nóng)村來的懵懂青年,大包小包拎滿了手上,面對陌生的車站廣場,茫然四顧找不著北。正十分焦急時,一條紅底白字的橫幅躍入眼簾——湖南林專歡迎您!原來學長學姐們早已于站口迎候我們,正各自用親切的家鄉(xiāng)話,在擁擠的人群中仔細尋找自己的老鄉(xiāng)。
突然,我聽到人群有熟悉的鄉(xiāng)音在高喊:益陽老鄉(xiāng)到各里來!益陽老鄉(xiāng)到各里來。頓時,我就像一葉失去航向的小舟,一下子找到了溫暖的港灣。
齊裝滿員,一輛四十多座的大校車拉著我們駛出市區(qū),進入107國道后便一路向北加速疾行。約十多分鐘,車至校區(qū)。
學校位于衡山麓南、市區(qū)郊北之周坳,每天除早晚兩趟校車往來城區(qū)之外,另有13路公共汽車經(jīng)校門,直達繁華的解放路百貨大樓。雖然地處市郊,進城卻十分方便。
二
那時,雁城最熱鬧的不過兩條十字交叉的大街——解放路和中山路,其它街道都較狹窄、擁擠、老舊。船山路雖然平整寬闊,但剛修通,車輛行人稀少,兩側房屋也十分寥落。
每逢周末,同學們便三五成群相約到市區(qū)閑逛。當然,最喜歡的地方就是解放路和中山路,不僅樓高人多,街道兩邊還有許多小攤小販。刀叉碗盆、洗衣粉、鑰匙扣、襪子、短褲、小飾品等等,應有盡有,貨色齊全。而且又便宜,又實用。
對我而言,最為難得的是偶爾會遇到一處舊書攤。書本原不以新舊而論優(yōu)劣,便宜且好看是為最佳。至今都不曾忘記,我有一次在舊書攤淘得一本名《中國現(xiàn)代朦朧詩賞析》的舊書。詳細介紹了舒婷、北島、顧城等當代朦朧詩派代表人物的作品,其獨特意向和新穎文風,幾乎完全顛覆了此前我對現(xiàn)代詩歌的理解。它如同一塊巨型磁石一樣吸引著我,讓我?guī)捉V狂地愛上了它??梢哉f,無論思想內(nèi)容還是時空跨度,朦朧詩在中國現(xiàn)代詩史上都堪稱獨樹一幟,前所未有。
此書原價十九塊五毛,我僅用一元錢購得。自此,我便與詩、與文學結下了一輩子的不解情緣。這年年底,我遂在當時著名的雜志《青春月刊》上發(fā)表了自己的豆腐塊處女作。
三
解放路可直達湘江西岸,再往右一拐,就可見一座雄偉壯觀的雙層結構鋼架大橋——衡陽湘江公路鐵路大橋,它如巨龍一般橫臥于滾滾江濤之上。上層公路,下層鐵路。上連雁城東西兩岸交通,下續(xù)粵漢、湘桂鐵路動脈。始建于1955年,系湖南第一座雙層大橋,乃衡陽人引以為傲的地標性建筑。
要不要上去走一走?同行的本地同學說,不過事先提醒你,這橋共振很厲害哦。有這事?管它,上去看看。行至橋中,恰巧有汽車駛過。果然腳下振動劇烈,橋面波動十分明顯。一時不免有些驚悸。
同學說,這是汽車,若是火車經(jīng)過時振得更厲害。不過別怕,通過專家測試了,不會坍塌。盡管他如此安慰,我還是有些后怕,再也不曾徒步而過。
如今,湘江之上已建起數(shù)座新橋,但老大橋雄風猶存,仍以傲人姿態(tài),向世人展示它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萬丈豪情。
四
作為吃貨系列的我,對雁城美食和美酒寵愛有加,已然到了傾心傾情的程度。
衡陽菜系湘菜主要代表之一,煨、燉、臘、蒸、炒工藝豐富,口味獨特,別具一格。
按當?shù)貍鹘y(tǒng),宴席一般先上四大冷盤,麻辣風味。之后其他熱菜再一一跟上?;疱佇〕?、靚湯青菜,有暈有素,一應俱全,總計十六大碗。土色土香,豐盛卻不顯奢侈!
雁城美酒,除回雁峰大曲以外,另有一種地方自產(chǎn)壺子酒。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用大茶壺煮著吃的特色米酒。像極湖區(qū)所做的甜酒,當然,度數(shù)要高一些。來性之后,裝入陶土壇內(nèi),而后用黃泥封口貯存,繼續(xù)發(fā)酵。待月余,隨開隨煮隨飲。
一次在學校小食堂,與幾個建筑包工頭鄰桌而飲。見他們以茶壺溫酒,壺口還浮著一層米糟,想必是原汁原味。
因為此酒平時在市面上買不到,今日確實機會難得。于是起身走近,厚著臉皮說:“老板,能用啤酒跟你們換兩碗嗎?”
“不用換,不用換,來來來,倒兩碗!”老板很客氣。怕失良機,也就不客氣了,徑自倒了兩碗過來。
“不要喝得太急哦,這熱酒沖著呢!”對方隨即叮囑。
不就是我們那的甜酒茶嗎,只是多放了些時日罷了。根本不聽他的,仰頭就一大口?!班圻凇币宦暎七€沒入喉就噴了出來。一股熱氣從內(nèi)直沖鼻子眼,當場就出了洋相。
說過的吧,小兄弟!硬是莫要喝得太急了!
五
在這座以抗倭而一戰(zhàn)成名的英雄城市,幾近半數(shù)的市民卻是一口長沙腔??梢哉f,長沙話是雁城的第二方言。
為什么呢?只因那場慘絕人寰的戰(zhàn)斗,衡陽城僅存三座完整的建筑,人口數(shù)量由戰(zhàn)前53萬銳減至16萬。戰(zhàn)后補充的人口中一大部來自帶長沙口音的湘潭、株洲、長沙等地。平常我們說著半吊子長沙話,市民們大多以為我們就是本地人。這倒也帶來了不少方便,至少打交道時不會被欺生。
戰(zhàn)火硝煙雖然散去已半個多世紀,但在城市周圍,軍營武庫——兵站、部隊醫(yī)院、大門緊閉的老山洞,依舊隨處可見,足以說明衡陽于國中之戰(zhàn)略地位。
雁城,武功聞名于世,文治更是鼎盛千年。
這里不僅是古代四大發(fā)明——造紙術的發(fā)源地,而且,名揚天下的全國四大書院——石鼓書院,就位于城市石鼓區(qū)石鼓山。蘇軾、周敦頤、朱熹等名儒大師都曾經(jīng)在此傳道授業(yè);更培育了王夫之、曾國藩、彭玉麟、楊度、齊白石等一大批對中國歷史文化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名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左宗棠曾為之撰聯(lián):學貫九流,匯此地人文法海;秀開百粵,看群賢事業(yè)名山。
千年弦歌不絕,焉止于文人雅士,普通布衣白丁亦多受熏陶。
2016年盛夏,我們九一屆大學同學相聚于回雁峰下。量身定制的湛藍文化衫,胸前“九一林?!钡淖謽痈裢庑涯?。當我們行走于大街之時,立刻成為雁城之上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瞬間,古城所有眼球聚焦于此,羨慕之情、敬仰之意,寫滿了他們久久不愿離去的目光。
當時,我們心中的興奮與自豪,絲毫不亞于手捧入學通知書時那一刻。仿佛,昔日情景就在眼前。
三十載若彈指一揮間。然而,無論時光如何流轉(zhuǎn),歲月幾度滄桑,我始終不敢模糊這一頁美麗的記憶。
因為,這座文武兼修的城市,給了我太多太多滋養(yǎng)和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