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能給啥能要啥(隨筆)
這個題目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在這矯情嘛呀,想給就給,不想給就拉倒,或者想給嘛就給嘛,不就得了嘛。這是沒遇到給與要的麻煩,當你面臨這道難題的時候恐怕就不這么說了。
我說的不僅是給和要,而是怎么給予和如何接受的問題。有給的就必然有接受的,這是不可分割的雙方。人與人是有差異的,脾氣秉性,性格愛好,都直接關系到送與收是否恰當性,是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愿不愿意給,收的開心不開心,是送與收的關鍵,你想送的東西不一定就適應你送的人,別人想要的未必是你送的。
這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給受相互依存,你給的未必是他要的,他要的未必能給。能給點啥和想要點啥是存在矛盾的。我們在現(xiàn)實中是不是會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問題,送的東西收的人是否滿意,想要的是否有能力送得起?送的一方能不能讓收的人得到滿足,滿足的程度,是一般還是全部?
無論送什么,基本上都是生活中的物質(zhì),物質(zhì)需求在經(jīng)濟社會中占據(jù)第一,金錢是物質(zhì)的載體,被看作第一追求目標,已經(jīng)達到登峰造極的時代。追求物質(zhì)或金錢對還是錯,誰能給出一個準確的回答?
送與收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出于真心實意而沒有任何附加條件,還是抱著什么目的?而這種出發(fā)點又是很難看穿的。
給與不給,要與不要,說簡單并不簡單,說復雜也并沒多復雜。如果是出于心意而絕無其他目的,那就很簡單,反之就不這么簡單了。目的不同效果也會不同。價值觀的不同會導致很多問題的取向不同,在同一問題上必定各異。
意識體現(xiàn)在三觀上,決定或指揮行為。境界和素質(zhì)的高低,反映了一個人的品德。人與人之間是否能夠達到心靈相通,表現(xiàn)的則是彼此心靈是否相融。人的思想和品質(zhì)的形成于教育,尤其與家庭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接受的教育不同,在堅持原則和設置的底線上也不盡相同。同樣一件事,這個人看后覺得很正常,無可非議,而另一個人卻覺得有損人格而難以接受。一個人的觀念或思想意識直接影響著一個人言行。行為的好壞表現(xiàn)在一個人做事的原則,代表一個人的水平,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行,體現(xiàn)的則是一個人的思想品質(zhì),展示的是一個人的素質(zhì)。
送與收看似平常,但其中牽扯到方方面面。不管東西多少,也不問東西貴賤,給不給是你的事兒,要不要則是他的事兒,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做事的原則,不要把你的意愿強加于對方身上。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否認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大有人在,把自己的好惡強加于人者比比皆是。在對方不能接受的情況下,強求對方的結(jié)果大都是不歡而散,這不僅是對人格的不尊重或侮辱,嚴重的會從此反目而成為路人。
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給和要的事,有些事往往不可預料。在給與不給和要與不要中如果非要來個二選一,你會作何選擇?如果觀念正確就很簡單,互送禮物是人之常情,但要做到給不了的不要強給,不能要的更不可強要。在給和要上要有原則,既不可貪又不能唯利是圖,更不能觸碰底線。給不給是你的事兒,要不要則是他的事兒,該給的則給,該要的才能要,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給和隨便要的。這其中有明確的界限,要了不該要的東西,會給自己留下后患。在原則問題上根本就不能選擇,比如說行賄受賄,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在社會上混是要還的。
社會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進入經(jīng)濟社會,物質(zhì)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把物質(zhì)放在首位,視物質(zhì)為唯一的大有人在。當社會把物質(zhì)視為第一位而擺在首要的時候,不管什么事兒都要打上價值的標簽,而這種標簽卻不是等量交換。經(jīng)濟社會中一切付出都要求得到回報,無償?shù)母冻鲆呀?jīng)被某些人恥笑為傻。等價交換不再僅僅是付出與回報,隨之產(chǎn)生的錢權交易,甚至把感情當作一種商品來出售。付出和回報成為變色的等價天平,在做任何事的時候,唯一能看的就是價值天平是否傾向于自己,反之便終止一切。
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促使拜物教的加劇形成,越來越的人被捆綁而難以自拔,這就導致了人們價值取向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這種狀況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影響并支配著那些唯利是圖的人們。這種現(xiàn)象對年輕人的影響最大并深受其害,在戀愛的年輕人中層出不窮,導致物質(zhì)男物質(zhì)女大量的涌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寫到這里,自覺不自覺的聯(lián)想到那些走出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不論他們是出來打工的,還是求學后參加工作的,都離開了生他養(yǎng)他的家鄉(xiāng),在城市里生活了。他們脫離了貧困地區(qū),適應了城市的生活后,都會面臨著一個回避不了的問題,那就是到了戀愛結(jié)婚的年齡,如何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結(jié)婚是戀愛的最終目的,面對這種無情的考驗,又該如何選擇?
毋庸置疑,很多走出貧困家鄉(xiāng)的孩子們,深知回到家鄉(xiāng)面臨的就是繼續(xù)貧窮,而憑他們的經(jīng)濟實力,又很難在他們生活習慣了的城市里筑一個安樂窩,即便是找到一個可以結(jié)婚的對象,在物質(zhì)條件達不到的情況下也難以實現(xiàn)。
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是,一些貪圖安逸的年輕人為了達到留在城市的目的,希求得到父母的幫助,不惜向父母伸手,甚至逼迫。在這樣窘迫的境況面前,作為本身就經(jīng)濟困難的父母,必定陷入兩難的境地。給還是不給,給,拿什么給,不給做父母的又不忍心。為了滿足子女的要求,讓他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即便砸鍋賣鐵,甚至賣掉祖房也在所不惜。然而,僅憑那點兒可憐的,有數(shù)的錢難以實現(xiàn),美好的愿望只能是空幻,別說在城市里買三室,兩室或一室,就是一個廚房或廁所都很困難。
戀愛談的是感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基礎之上,建立在等同的價值觀上,需要彼此吸引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感情才會牢固。個別價值觀不正確的青年男女,在戀愛時考慮第一的不再是感情,而是物質(zhì)的厚寡。什么真愛,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而一文不值。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一心想著:娶妻要娶白富美,嫁人要嫁高富帥。
理想很美好,現(xiàn)實很骨感。社會現(xiàn)實是很殘酷的。社會上沒有那么多的高富帥和白富美供你挑選,更多的是普通家庭中一般條件的人。盡管人人知道這個道理,但高富帥和白富美仍然是年輕人追逐的夢想,甚至是唯一的選擇。能不能遇到是個未知數(shù),費盡千辛萬苦,苦苦地尋覓,能達目的的又有幾人?為了達此目的,不惜退而求其次的對已婚的富翁富婆下手,把做小三和吃軟飯當作一種時髦而苦苦追求,不以為恥發(fā)以為榮。
在不正確人生觀的慫恿下,心里想的只有索取,一方只要看上了一件東西,不管貴賤,便想盡千方百計的要另一方買。在經(jīng)濟實力有限,無法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賭氣使性子,揮手拜拜,終止交往的比比皆是。反之,男方的經(jīng)濟實力雄厚,自以為只要有錢就一定能俘獲芳心。女方不是物質(zhì)女,視金錢如糞土,在她眼里,價值不菲的奢侈品,不過是為了顯示身份或地位,價值和價格的剪刀差太大沒有實際的使用價值,婉言拒絕。非以物質(zhì)為戀愛標準的女方的坦誠行為卻使得對方多疑,心里恨恨,憑我這么好的條件什么樣的找不到,即便是你長得漂亮,在腰纏萬貫的高富帥面前也沒什么可吹噓的。別以為你有什么了不起,比你好的人有的是,憑什么非得在你這棵歪脖子樹上吊死,像你這樣的,上趕著追的人一群一幫的,你看不上我,我還看不上你呢。
最這種戀愛觀不正確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是值得慶幸還是令人擔憂?恐怕認識不同回答也各異。在男女戀愛的交往期間,如何對待互送禮物,尤其在禮物的輕重上,更能直接地反映出戀愛的價值觀。送與不送反映的是禮貌問題,禮物的貴賤則反應對戀愛價值觀的認識問題。怎樣解決送與要的問題,送什么禮物才恰到好處,這又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戀愛中的年輕人在送與要的兩者間,要做到彼此都樂于接受,又不給雙方增加負擔,這不僅反映出智慧,更彰顯做人的品德。
以愛為基礎的戀愛男女青年,彼此相送的最好禮物就是安全。送給對方以真誠,一個充滿溫馨的環(huán)境,彼此受到傷害時可以相互療傷。愛巢是人人向往的,不需要多大的面積,也無須華麗,但要充滿溫馨和愛,把對方時時掛在心中,這樣就會彼此珍惜。親手建造的愛巢,夏天才可以遮風避雨,冬天就可以擋風御寒。忙碌一天后躲在里面,歡聲笑語的說著悄悄話,溫暖著對方的心,讓愛在整個空間中彌漫,把兩顆心緊緊地貼在一起,讓歡樂變作日常生活的調(diào)料。
小巢是溫暖的港灣,是在海中航行的小舟遇到風浪顛簸時停泊的地方。愛是知心,愛是相融,愛是相互牽掛。在飛累或遇到困難,感到心身疲憊的時候,可以停下來,在里面緩口氣兒,使體力和身心得到恢復。愛巢里充滿體貼和關懷,以疼愛的口氣告訴對方,工作是必須的,但不要增加不必要的壓力,給自己一個緩沖和補充的時機。小巢里是溫暖的,在寒夜中凍得瑟瑟發(fā)抖的時候,可以躲進去暖暖身。小巢里充滿希望,當你迷路的時候,小巢就是指路的明燈,照亮你腳下的路。
在給與不給和要與不要的二選一中,要選擇的是一個能讓你靠靠的肩膀。在你堅持不住的時候,可以靠著休息;當你受傷的時候,可以靠著療傷;當你受到委屈,心里難受而又無處發(fā)泄的時候,可以靠著傾述,甚至揮動拳頭,使勁地捶打,直到把一切不愉快都捶打干凈,以豁然開朗的心情迎接新的朝陽。
當你遇到各種煩惱又無處可述的時候,把一切,無論是好的壞的,不管是煩惱的還是委屈的,怕人聽見的還是愿意公眾的,都一股腦地傾瀉給愿意聽的,不嫌煩且不打斷的忠實聽眾。在你傾述后,心情放松感到舒服,才會明白,只有愿意聽你傾訴的人才是對你最包容的人,才是最關心和疼愛你的人,這種傾聽和包容和比任何禮物都貴重,因為他愛你。
也許他給你的不多,他難讓你變成富婆,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通的人,一介平民,但他可以給你愛,給你一個溫暖的家,一生中牢牢地牽著你的手走最平常的路,過普通人的日子。這就叫生活!
在經(jīng)濟社會中,的確有一切都站在利益的角度去取舍的人。拋開戀愛和家庭不說,現(xiàn)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心里想到的就是對方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利益,值不值得交往。能有所回報就交往,如果沒有回報,交往又有何用。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或者以此為出發(fā)點,彼此之間也就談不上關心和幫忙。有人說在經(jīng)濟社會中人們的感情淡薄了,甚至于根本就無感情可談了。這種觀點也許有點極端,但并不能否認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
在我國還沒進入經(jīng)濟社會之前,盡管那個時候人們的收入很低,生活艱苦,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真摯的。街坊鄰居不管誰家有什么事兒,不用請,更沒人談報酬,大家都會真誠而積極主動地上門幫忙。不管出多大的力氣,即便是忙的天昏地暗,累得腰酸腿疼也毫無怨言。生活條件稍好一些的管你頓飯,家庭生活困難的,忙完了連話都不說,回自己家里吃自己的飯。
現(xiàn)在的人能做到這樣嗎?街坊鄰居有事兒請求幫忙,不僅管酒管飯,還有一定的報酬,即便如此嘴里還會發(fā)點兒小牢騷,嫌酒飯不夠檔次,埋怨報酬太少。如果沒有回報,幾乎沒人出頭幫忙。站在這個角度看,人與人之間,包括街坊鄰居之間的感情太過單薄。
說到這里你是不是心中不由自主地生發(fā)出一絲涼意,在那里埋怨現(xiàn)在的人們感情太過冷漠?我想很多人會有這種心理的,尤其是出生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或者更早一些的人,心中的感慨會更大一些,他們親身經(jīng)歷過那個人人懷中都揣著真摯感情的年代,都真情無私的幫助過他人,也得到過別人的幫助。
人們期盼著過去的那種人與人之間單純感情能夠回來,讓那個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熱情而真誠的關系重新出現(xiàn),使人與人之間都真心相待。我想會的,只要人人都獻出愛心,遇事多想想別人,站在對方角度去考慮,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為他人付出真心,過去那種彼此間的真摯感情就一定能夠得到恢復。
難道不是嗎?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戰(zhàn)役中挺身而出的勇士們,哪一個是為了報酬,哪一個不是舍生忘死,為了挽救同胞的生命而奮不顧身,其中涌現(xiàn)出的視自己生死于不顧的英雄們不計其數(shù)。這難道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嗎!
這次抗疫告訴我們,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的境界都是高尚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深厚的,助人為樂的熱情是高漲的。在我們?nèi)A夏大家庭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熱愛和平美好的祖國,彼此都是一家人,我們都是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