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思】娘親(小小說)
纏著娘時,晴兒才三歲。
三歲的晴兒在老家的爺爺奶奶家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一間茅草屋,兩塊兒菜園地。晴兒只知道瘦小的奶奶是全家的主勞力。割豬草,侍弄園子,每天一曰三餐,全是由奶奶打理。爺爺只管照顧晴兒。
老家是爹出生的地方,也是個山青水秀的村莊。村西頭有座乳白色拱型小橋,河水清,水草美,水里的魚兒來回游。爺爺常帶著晴兒來橋玩。
雖然河水不深,但爺爺從來不許晴兒到橋下玩,只能在橋上看風景。
有一次,晴兒趁爺爺不注意,溜進橋下要抓小魚。小魚好像故意和晴兒捉迷藏,一會兒躲進小石里,一會兒游進草科中,晴兒想抓魚都很難。爺爺發(fā)現(xiàn)后還“狠狠“地揍了她一頓。
晴兒之所以來爺爺家,是因為爹娘都在城里上班,娘比爹小八歲,畢業(yè)于省城某師范學院。
那年夏天,天氣特別熱。熱的晴兒無處躲藏,總是央求爺爺帶她到小橋來玩水,可爺爺總擔心晴兒兒玩水的安全。
爹娘來老家看晴兒。晴兒穿著粉色小短裙,是娘用穿舊的衣服改制的,上面還繡著兩只藍色小蝴蝶。頭上梳著小馬尾辮還是爺爺弄的。娘穿的也很漂亮,米百色小花半袖旗袍,配上娘的齊耳短發(fā),特別精神美麗,還真像那個年代出門在外讀書的女學生。爹穿著白色短袖上衣,配著藍色長褲,梳著小平頭,也挺精神,倆人站在一起可謂郎才女貌。
晴兒見到娘,飛快地撲向娘,抱著娘的大腿哭起來,還說:“晴兒天天想娘,能不能帶晴兒回城里。”爹想抱抱晴兒都不給機會。掃興地看著娘倆親熱。
娘抱起晴兒,親了又親。“丫頭不哭,一會兒娘帶你出去玩好嗎?”
晴兒點點頭,小手抹去眼角的淚。
奶奶為大家做上一桌簡單農(nóng)家飯菜,還告訴爹娘春節(jié)回來殺年豬。吃飯的時候,晴兒不停給娘夾菜,還告訴爺爺奶奶:“俺娘要接我回城了!”小手便“呱唧呱唧”鼓起掌來,可大人們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午后的陽光把小山村映得光彩照人,連樹上的小鳥也熱得找水喝。娘帶著晴兒出去玩,爺爺和爹在后面跟著。大人都知道,娘在哄晴兒開心,也知道娘過一會兒要和晴兒告別。可睛兒不曉得娘一會兒就走,拽著娘的裙角蹦蹦跳跳地笑著。時而撿起小石子扔著玩又玩,時而采著路邊的野花,讓娘聞香不香。
快到小橋頭時,娘蹲下來對晴兒說:“丫頭,娘要進城讀書,你在老家聽爺爺奶奶的話,明年的夏天,爹和娘過來接你!”晴兒一聽,馬上大哭起來!兩只小手死死地拽著娘的衣裙,爺爺過來用力抱起晴兒,掙脫開娘。“我要娘,我要娘??!”哭得讓人心疼,哭的河里小魚跳出來看個究竟,哭的河里的水草挺直了腰身。爹爹也開始勸晴兒:“聽話丫頭!我們很快就回來!”爹的眼角流著淚。爺爺抱起晴兒往回走,晴兒不知哪來勁,一下從爺爺懷里掙脫下來,哭著喊著要娘,太陽真不忍心嗮著她小小的淚臉。晴兒跑著跑著,突然被橋上一塊兒石頭絆倒了,趴在滾燙的小橋上,小手伸著要娘。娘流著淚想折回來去安慰晴兒,爹一把抓住娘的胳膊:“快走吧!一會兒車要開了!”爹和娘都非常心疼和愛晴兒,可當時狀況,不允許懷揣兒女情長,爹娘也相信總有一天會和晴兒團聚的。
娘挎著爹的胳膊,走一步,回頭看一眼晴兒,晴兒就更哭的歷害,嗓子都快哭啞了!“我要娘,我要娘??!”最后還是爺爺抱起晴兒走下小橋目送他(她)們遠離。晴兒似乎哭累了,靠在爺爺懷里竟睡著了,臉上的淚珠還滴答滴答地淌,爺爺看著大孫女的小可憐樣,強忍者淚,想說什么卻吞了回去。
人家都說閨女戀爹和爹親,而晴兒戀娘和娘親。
第二年的夏天,娘在省城某師范學校畢業(yè)了!晴兒終于和娘親團聚了!
真實故事改編
2020*8*25
讀這篇小說,我注意到娘親作為一個普通女性身上具有的多重身份:母親角色、社會關系角色、以及她個人角色,當這三個身份之間發(fā)生沖突,犧牲晴兒的依戀在所難免,所以整篇小說是既深情又心酸。
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我們對母親的感情已少有依賴,更多則是有邊界的相處。我想,作者大概是通過小說來找尋一種讓天下“娘親”既能理性照顧孩子,又能顧及到她的其他身份的方法吧?
小說的其它方面基本無可厚非,但我想提醒一下雪夢兒,完稿后注意校對,力爭杜絕錯別。順頌秋安!
尤其這句:“哭的河里小魚跳出來看個究竟,哭的河里的水草挺直了腰身。”看得我心疼,想抱抱晴兒。這就是文筆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