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人間和,天下貴(隨筆)
今日有閑,徜徉書海,興致盎然,目光迥然,老子之《道德經(jīng)》赫然。
駐足,拈來,飽讀。
定睛處,是第五十六章之《知者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br />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蘊意頗深。世人讀之,各有所得。愚一讀再讀,一思再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啟迪。心靈,瞬間像霽日之晴空澄明。
重溫歷史,再說老子。老子,又名老聃,實名李耳,春秋末期楚國人,道家始祖,后被神話為太上老君。相傳他生就白胡子、白眉毛,并因此而得名“老子”。
史書記載他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當于今日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是科學泰斗、精神領袖、元首顧問。其地位不低,頗具影響力。
百度百科介紹:《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jīng)之王……
《道德經(jīng)》妙語箴言,深刻玄遠。包羅萬象,微言大義。我在學生時代讀不懂,讀懂時,歲已近黃昏。許是心隨境遷,抑或是看淡世事,《知者不言》格外觸懷,感悟連連,心語滔滔,故以文記之。
首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焙苤卑椎馗嬖V我們,真正明白的人不多說話,夸夸其談的人往往不是真明白。也就是說關注表象而忽略深層本質(zhì)者,喜喋喋不休、口若懸河。細思量,有時候,我好像“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似的,典型的“滿壺水不響,半壺水響叮當?!笨梢坏┍蝗松顔?,我卻答不出個子丑寅卯,明顯是跑馬觀花、一知半解之人。過了浮躁冒進的年紀,倒也開始沉靜,開始反思、自省。今日,研讀老子之言,如醍醐灌頂,不得不承認之前的我無知、淺薄、沒思想。羞慚中,告誡復告誡:學做智者,克己,克己!
老子認為,得“道”者,能夠“挫銳”“解紛”“和光”“同塵”,達到“玄同”的最高境界。因此,他提醒人們,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排除私欲,不露鋒芒,超脫紛爭,混同塵世,不分親疏、利害、貴賤,以開闊、無偏見的心胸去對待一切人和物。
“挫其銳”,乃因尖銳之物容易折斷,容易造成傷害,持尖銳之物者,唯有把尖銳之物磨掉,鈍化、挫圓,才能避免折斷,避免傷人的危險。
何以“解其紛”?人,面對同樣的問題,從各自的視角出發(fā),堅持己見,排斥他人。故而,是非紛紜,各執(zhí)一詞,難以辨清。解紛之上策,唯以各自放棄片面之觀,全面看待問題,綜合彼此意見,方由分歧到統(tǒng)一。下屬與領導之間,同事、朋友、親人之間,若各自收斂銳氣,放棄無謂之紛爭,固守本分,天地和諧,人間和諧。
人類,乃命運共同體。同在一個屋檐下,相互施以柔,克其剛,蓬蓽生和,貴人貴己。
“和其光,同其塵?!奔凑{(diào)和了光芒,混同于塵垢。都說“出頭的椽子先朽”,“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無論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不要太“另類”。若你成了周圍人眼中的“異類”,必將遭到排擠、妒忌或被陷害。
地球之上,太陽之下,有陽光照射得到的地方,就有陽光照射不到的陰暗角落。所以,我們不可忽略陽光照射不到的另一面。
灰塵彌漫,人世紛繁。超脫塵世,可想,不可為。現(xiàn)實,注定了超脫塵世既不實際也不可行。任何事都有對立面。人,若有睿智和遠見,必化對立為統(tǒng)一!
何以得睿智與遠見?必有一顆無私之心也!心,無私,才能讓好的更好,不好的轉(zhuǎn)向好。如此,對立何來?如此,臺灣早已回歸,祖國也早已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實乃金玉良言!其意彌深,其格彌高。老子年代,風云激蕩,變化莫測。能抵擋住外界干擾,不受親疏利害貴賤左右,非常人也!我極其平凡,尚無圣人之智慧和境界。但我愿尊道貴德,修之于身;愿保持善良和熱忱,樂為身邊人營造和諧氛圍。
“天下貴”,必人先貴!何為貴?“和”為貴!人之貴,貴行于大道,而非貴于親疏遠近、榮辱得失、貴賤禍福。若被欲困,被欲貴,難得天下之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