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茶趣(散文)
中國被譽為茶的故鄉(xiāng)。在蘇州,茶文化起始于西漢,盛于唐宋,逐漸浸潤至尋常百姓家。
小時候,爺爺常常領(lǐng)著我去附近的茶館吃茶、聽評彈。館里大都是像爺爺輩的老人和一些熟悉的街坊。修鞋的、擺水果攤的、做饅頭包子的、退休的……三教九流,擠擠挨挨,招呼聲此起彼落。
大人們隨意落坐,泡一壺茶,閑聊起家常里短。開場了,說書先生從后面撩起幕布款款上臺,一聲驚堂木響起,茶館里除了吃茶的嘶嘶聲,便是說書先生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評彈小調(diào)聲。偶爾,入迷的爺爺會輕呼一聲,好。我嚼著滿嘴的茴香豆,也跟著喊,好。其實,孩時的我根本不懂評彈,只知說書先生(說書先生有男有女,但女的也稱先生)的旗袍好看,琵琶好玩,點心好吃而已。
印象里兒時的茶館,孕育了蘇州獨特的茶文化。它樸實,接地氣、人氣與茶的靈氣,且以不動聲色的光陰傳承著茶的精粹。當一片茶葉落入水中,邂逅水的溫度,便演繹了百姓家的一杯煙火。
江南人家,茶是一種待客之道。走親訪友,主人必先倒上一杯香茶。茶不可太滿,十分容量七分茶,三分是留人情面。太滿如是“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寓意做人得謙而不露,如茶般沉穩(wěn)、內(nèi)斂。
茶香裊裊中,主、客未語心已暖。倘若無茶,心里多少生些怠慢之感。蘇州人愛喝茶,方言叫吃茶。茶是用來喝或品的,怎么吃,想來這也是蘇州方言的一種地方特色吧。
父親也愛吃茶,但他舍不得買茶杯,就把原本裝著干果透明的玻璃瓶子,仔細地刷洗干凈。燒好開水,大拇指和食指伸進茶葉罐,捏一撮茶葉放進瓶子,感覺多了,又捏幾片出來,再把開水慢慢倒入,砰的一聲瓶子爆了。父親一臉懊惱地看著滿地的玻璃渣和茶葉嘆氣。第二次,父親不再用滾燙的開水泡茶,大概都在70~80℃水溫,瓶子自然不爆了。碧綠的芽葉卻倔強地浮在水面,父親鼓著腮幫子對著瓶子吹氣,半天下沉,然茶味卻失了真。父親念叨著,得去買個茶杯才好。
后來,父親買了一只有內(nèi)膽的雙層玻璃茶杯,擦得锃亮。我捧著茶杯顛來倒去地看,搞不懂隔層里怎就沒水呢?父親則提心吊膽地看著,呲牙咧嘴,下意識地伸出手接,怕我摔了、磕了。母親說,這茶杯比老婆孩子還寶貝,蓮兒,摔了。說完還給我示范個摔的動作,父親只是呵呵地笑。父親喝茶并不講究品種,也無所謂紅茶、綠茶、白茶。但茶葉不能太次,也不會太高檔。父親說,太次的茶葉只能解渴,差不多就行,給“日腳”(日子)加點味道就好。
常見父親一個人獨坐吃茶時,忽而微笑,忽又一臉凝重,時又起身揮筆撅字,時又哼幾句老掉牙的歌詞……我想,父親的茶水里,一定封存著歲月深處的往事,那澀后回甘的味道,恰似流年里最溫暖的底蘊。
印象里從不見父親大口吃茶,即使外出游玩,走得口干舌燥,也斷不像我把一瓶礦泉水喝得咕嚕咕嚕冒泡。父親只喝自帶的茶,礦泉水、飲料、奶茶一類如同與父親隔了一個世紀。
父親吃茶,吃的隨意、率性。不分場合、不管時間,不為口渴,是個十足的茶迷,簡直是無茶不歡??措娨暎呗?、坐車、開會、上課……想吃就從口袋掏出茶杯,輕輕旋開蓋子,深情地瞄一眼杯口,緩緩將杯子送到唇邊,微微瞇眼,呷一口,眉眼舒展。再一口,抿唇,舌尖伸出微翹,嘴角上揚,喉嚨里發(fā)出一聲長長、幽幽的嘆息聲。仿佛世上最快樂的事就是吃上一口茶。
母親也學著父親一聲嘆息,半是調(diào)侃、半是羨慕地說父親是個有情趣的人。
父親吃茶時的樣子如同正品嘗著一桌山珍海味,誘得我哇哇直叫。猜想父親的茶杯里一定藏了什么稀罕物。我奪過杯子對準嘴巴學著父親的樣子呷幾口,些許微澀,稍頃又洇出淡淡的清香。咦,不就是茶嗎,沒啥特別。我咂巴著嘴,仰脖咕嘟幾大口,依然是茶味。干脆把手指伸進茶杯,卻摳出幾片暗綠色的茶葉,偏又不死心,索性把杯子扣地上一探究竟,除了茶葉還是茶葉,傻了眼。父親哈哈大笑,說我這饞樣,將來怎嫁得出去喲。
父親的話讓我信以為真,生怕長大了嫁不出去,無遮無掩的饞樣為此收斂了許多。只是偶爾,我依然會去吃父親杯子里的茶。有時,父親會故意左躲右閃地把杯子舉得高高,逗得我跳腳才呵呵笑著給我。
蓮花盛放時,父親答應為我畫一幅荷蝦圖。畫一會吃一口茶,端詳一會再吃口茶。急性子的我偷偷把茶杯拿走換了硯臺。父親習慣性地伸手去拿杯子,摸起硯臺當茶杯,一口吃下去,噗地噴了出來,即將完工的畫作成了廢紙。我一看不妙,怕父親責罵,一溜煙跑得沒了影。
春去春來,我聽到萬物快樂地拔節(jié)聲,那個任性的女孩在父母眼里變得善解人意。
參加工作后,我給父親買了一只茶杯,那是我半個月的工資,價格當然瞞著父親。紅色外殼,只想著顏色是父親喜愛的。父親很開心,說中國紅是正宗的國色,紅色寓意吉祥、喜慶。父親捧著茶杯,看著我笑,眼里卻起了一層濕氣。
記憶中父親也曾換了不少茶杯,但多是因其不再保溫。他不在乎貴賤,只是任何東西伴久了,都會有感情。父親本就是個懷舊的人,喜歡老物件,仿佛盛年時所有的故事都在里面收藏著。
結(jié)婚后,我如父親般愛吃茶。冰箱里儲存著西山親戚贈送的碧螺春茶,都是清明之前采摘的芽葉,尤為珍貴,蘇州東山、西山盛產(chǎn)全國有名的碧螺春。我常給父親帶些,有時直接去店里買些上好的茶葉讓他品嘗,并教父親怎么辯別茶葉好次。父親卻不以為然,說吃茶無需多好的茶葉,但一定要先有心境再吃茶。茶葉攝取天地精華,茶可洗盡繁蕪雜陳的世事,濾去人心浮躁。父親又道,茶杯泡久了,得茶葉靈性,若不放茶葉,倒入白開水,茶杯里也會茶香氤氳。
我懂父親話中的教誨。茶經(jīng)春秋熬煮,依舊碧綠醇郁。茶有性格,有品德,也有風骨。父親的一生,歷經(jīng)風雨、磨難,早已洞悉人生無常與生命的意義,了悟一杯清茶里的山水乾坤,因而吃的云淡風輕,從容自在。而我,依然達不到父親吃茶時的境界,或許還是因了年齡于未經(jīng)世事的雕琢吧。
去年深秋,我在無錫惠山古鎮(zhèn)游玩時,誤入一條僻靜的小巷。巷口很窄,迎面是一家原色木結(jié)構(gòu)的茶館,二樓一排老式木窗向外開著,窗角上掛著一鳥籠,卻無聲息,墻上青藤如瀑。上樓,走在木樓梯上,聞得父親茶杯里熟悉的清香。我不敢用力,怕咯吱咯吱的腳步聲踩疼了老時光里的氣息。多久,我的夢里始終洄溯著那聲音。
如今,我也為人妻、為人母,閑暇時也吃茶,只是與父親吃茶有些區(qū)別。我講究吃季節(jié)茶,紅、綠、白茶配不同材質(zhì)的茶杯。我在意氛圍、情調(diào)與心境。一套茶具,一壺好茶,一本書,一窗綠。輕嘗甘苦,靜靜享受一個人的清歡,悉守一份沉淀與綻放。就像走進爺爺與父親的內(nèi)心世界,也逐漸懂得他們一生愛茶的執(zhí)著。
退休后的父親,吃茶似乎更上了癮,以前是杯不離手,現(xiàn)在幾乎杯不離口了。這讓母親與我生了些擔憂,怕吃茶過量會增加腎臟負擔。我與母親反復規(guī)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父親連連答應,轉(zhuǎn)頭依然我行我素。特別睡前,父親必喝一杯,且茶葉越放越多,苦澀蓋過濃香,美其名曰為憶苦思甜茶。尤為不解的是,父親喝完,五分鐘內(nèi)便起呼嚕聲。一波一波,不急不緩,真有點像風吹麥浪的感覺。
如今父親記憶越來越差,許多事情轉(zhuǎn)身即忘。但唯有吃茶一事,包括茶葉放在哪里,絕不會忘記。他依然每天杯不離手,隨心隨意吃著他愛吃的茶,然后滿足地發(fā)出長長、幽幽的嘆息聲。我與母親不再規(guī)勸,我們知道,吃茶不單是父親的一種習慣,更是一種享受,一種對生活的知足與熱愛。
時代發(fā)展,生活安逸,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致富。茶自然地融入尋常百姓生活之中,不著世態(tài)點綴于生活。
很多時候,看著父親一杯茶、一份報紙靠坐在陽臺藤椅上的樣子,心里莫名的踏實。陽光撫著他的白發(fā),慈悲且安寧。光陰剎那,此刻,亦變得有情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