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一個邊緣人身上寫滿了民情世相(賞析) ——劉柳琴小說《二愣子》賞析
劉柳琴老師的短篇小說《二愣子》講的是一個關(guān)于弱勢群體生存和抗爭的故事。小說一開篇就用白描的手法將主人二愣子的生存困境展示于讀者面前。蜿蜒曲折的沁河水在南北兩街中央日夜奔流不息。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生于沁河岸邊長于南北兩道街的二愣子,從小孤苦伶仃,寄人籬下,不務(wù)正業(yè),仿佛是一個社會邊緣的多余的人。他所能做的,除了默默地承受生活饋贈給他的磨難,就是混混噩噩的人生態(tài)度對抗命運施加給他的不幸與不公。就是這樣一個灰色的小人物,小說一開篇卻冒出這么一句:“南街北街不大,卻造就出了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二愣子?!?br />
這是一個怎樣的傳奇式的人物?他到底有著怎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jīng)歷?整個故事就是在這樣一種略帶懸疑的氛圍中展開的。我不得不承認,劉柳琴老師的確是擅長講故事的高手,她喜歡講故事,尤其喜歡講草根故事,擅長將平頭百姓的故事用生活化的俚語講得咫尺興波,曲折感人。她善于從生活中為人耳熟能詳?shù)幕疑∪宋锷砩贤诰蚪承莫氝\的新意與深意,熱衷于把故事中灰色小人物的命運把玩得爐火純青。
小說開篇由二愣子悲催的身世切入,如話家常般展開情節(jié)。整篇小說明暗兩條線索交織并行,一條是二愣子的身世遭遇線,一條索是南街北街鄉(xiāng)鄰對二愣子的情感線,將二愣的心路成長軌跡與與命運走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敘述方式上采用倒敘、插敘等多種敘事手法,使得小說原本并不復(fù)雜的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搖曳生姿。小說大寫意式地粗筆勾勒人物外貌,不見眉眼,卻入木三分,精準傳神,讓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你瞧,這就是作品中的二愣子,“經(jīng)常穿一身不知從哪弄找來的舊軍裝,戴一頂和他大頭不相稱的舊軍帽,見人就敬禮,說話不著調(diào)……”讀著讀著,名不見經(jīng)傳,精神不太正常的二愣子跟我們似曾相識,緣于對小說傳奇式人物的獵奇,吸引讀者迫不及待急于去探究其中的原委。
一、輕剪巧裁,深挖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描寫街頭巷尾灰色的人物,講敘尋常百姓的平凡故事必須精選攝人心魄的素材。小說緊扣“傳奇”二字發(fā)力,因果溯因,刻畫人物形象。小說為了讓二愣子成為街南街北的傳奇式的人物,別具匠心,截取了他不同尋常的三段人生經(jīng)歷。
一是輕剪城里斷水的歲月,透析小人物的生命意義與生存價值。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的二愣子被南街的一位接水的老大爺委以重任,成了負責(zé)維持南街、北街人接水秩序的水官。臨時受命,二愣子信心滿滿、當仁不讓,謹遵老大爺?shù)挠?xùn)示,履職上任。沒有工資,沒有報酬。但是從走馬上任那天起,無論南街斷水還是北街斷水,二愣子都在恪盡職守,不辱使命維持著接水秩序,并且得到了街南街北街坊四鄰的稱道與擁戴,接水的人對他恭維有加,遞煙報笑。這份難得的托付與信賴對二愣子來說比金錢還要珍貴,他從中找回了彌足珍貴的自尊與自信。他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公益性服務(wù)過程中真切地體驗到了茍活于這個世界上的生命的意義與生存的價值。后來政府搞起引水工程,街上水管入門進戶,曾讓二愣子倍感失落與惆悵,甚至抱怨政府不該將水管接進戶,讓他無所事事。由此可見,即使像二愣子這樣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并不希望自己一天到晚混吃等死,仍擁有服務(wù)于他人、服務(wù)于社會的強烈愿望,渴望被社會悅納,被親朋理解,被眾人認可。
小說中,二愣子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他個人的命運與社會的變革與歷史的變遷緊密相連,小說中,劉老師雖不曾做出對歷史變革是非曲直的價值判斷,但卻有著明顯的價值傾向,她以冷靜的筆調(diào),借二愣子獨特的視角表達社會底層民眾對中國改革的認知與情感態(tài)度的演變進程,以煦暖的色調(diào)折射改革開放給農(nóng)村帶來的日新月異的巨變,同時對以二愣子為代表的生活于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和灰色的小人物寄予了悲憫同情與人文關(guān)照。二愣子盡管心智不太健全,但是他有獨立的人格,有強烈的自尊。他比心智健全的人更富有愛心。他的心底比心智健全的人更純凈。他雖然生活于社會的角落,但仍是社會上獨一無二的生命存在,不應(yīng)該被社會大家庭遺棄或遺忘。
二是巧裁舊城改造時光。舊城改造,傻乎乎的二愣子也做著春秋大夢:用父母遺留給他的那一間小屋子換一套樓房,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再娶個媳婦,成家立業(yè),過上衣食無憂其樂融融的生活??墒歉改高z留下的小屋卻被利欲熏心的叔叔強行霸占,二愣子人生美妙的夢想轟然倒塌,多年來的委屈、疑惑、孤獨、壓抑就像一座沉默已久的火山瞬間爆發(fā),他以絕食的方式奮起抗爭。抗爭無果,他便南街北街叫罵叔叔“不是人”,表達強烈義憤。無家可歸,他一時間滋生了跳河輕生的念頭,是南街北街的鄉(xiāng)鄰將他從沁河橋上強拖硬拽拉了回家。窮途末路,求生的本能驅(qū)使他決意筑一個屬于自己的窩。披星戴月,一锨一土,一磚一瓦,一石一木,他總算為自己壘起了一個遮風(fēng)擋雨的巢。讓樸素的生存愿望如愿以償。躺在露星露月的小窩里數(shù)星星,二愣子活出了屬于他的一份閑適與自得。對這個社會,他沒有什么過高的奢求:只希望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席立錐之地,能有尊嚴地活著,渴望別人能在他疲憊不堪時遞上一根煙,說上幾句暖心的話,送上一個燦爛的笑臉……可是即使是這些,對他來說卻是望塵莫及。他跟叔叔撕破了面皮鬧翻了臉,已經(jīng)被叔叔掃地出門,任由他自生自滅。在利益面前,血脈相連的親情卻是如此不堪一擊!他喊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
三是漫話鄉(xiāng)鄰的深情。其實,舊城改造,蝸居于小窩中茍延度日的二愣子并非孤軍奮戰(zhàn)。叔父的強取豪奪,讓他無家可歸。南街街北的鄉(xiāng)親四鄰雖然與他不沾親,不帶故,人人卻時時念著他當水官時的千般好。在他窮途末路時,給了他親人般的呵護和家庭的溫暖。當年接水時受惠于他的街坊四鄰為他送來了床墊、被褥等生活的必需品。早起晚邊,大伙絡(luò)繹不絕給他送來了燒餅、米飯、水果。鄉(xiāng)親們的臨危濟貧,讓二愣子在拆遷大軍包剿式的圍攻下依然有吃有喝,安然無恙,紅光滿面,精力充沛,跟開發(fā)商打起了蘑菇戰(zhàn)和持久戰(zhàn)。鄉(xiāng)親們仗義執(zhí)言,替二愣子四處奔走,上訪請命,爭取到了殘聯(lián)的支持,讓二愣子終于拿到了拆遷合同,喜遷新居。
小說對南街、北街鄉(xiāng)鄰的描寫并不只是為了襯托二愣子的單一存在,而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小說中,無論是拾荒的老漢,還是不讓拾荒老漢接水的村霸,每一個人物形象都鮮活靈動。小說中,對拾荒老漢的描寫只有兩處,雖然著墨不多,但是人物形象惟妙惟肖。他卑賤低微,隱忍的善良,面對村霸的蠻橫無理,忍氣吞聲。二愣子路見不平,招呼老漢把水桶拿過來,當街霸朝二愣子吹胡子瞪眼,又要強行奪去老漢的水桶時,身單力薄的二愣子像座山一樣堵在了老漢的眼前。一個“堵”字樹起了一道人墻,也聳起了二愣子的頂天立地的脊梁,筑就了二愣子勇于擔(dān)當?shù)木?。二愣子抱打不平的援手相助讓老漢感激涕零,涌泉相報。二愣子的小窩被拆遷后,是老漢給了二愣子一個溫暖的家,讓缺爹少娘的二愣子享受到了親情的撫愛,讓讀者不難從這位不善于表達情感卻重情重義的老漢身上,感受到中國普通百姓善良的心底和知圖報的情懷。拾荒老人的大仁大義與二愣子的那位周身散發(fā)著銅臭味的叔父的卑劣行徑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抽絲剝蔥,表達民眾的心理訴求
小說以寫實的手法將筆觸伸及到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以人物傳記的體例,以輕松幽默的語言,如話家常般娓娓言說以二愣子為代表的小人物的生活瑣碎,表現(xiàn)小人物在自己合法權(quán)益受到侵害時內(nèi)心的悲苦與無奈。劉老師就是這樣,將小人物喜怒哀樂的的情感訴求融于看似輕描淡寫的描述之中,盡可能貼近地描寫現(xiàn)實生活,縮小文學(xué)作品與現(xiàn)實生活間的距離,引發(fā)讀者心理上的認同與心靈上的共鳴乃至震憾。
小說中盡管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結(jié)構(gòu)線索的跌宕起伏,而是以這些平凡、瑣碎、突發(fā)的家庭鄰里瑣事和細節(jié),漫畫式地粗筆勾勒,為二愣子畫像,展示出他窘困潦倒又日趨漸暖的生存狀態(tài)。小說中大腦受傷失常的二愣子,只是卑微的活著的小人物,面對叔父的強取豪奪,他只有本能的抗爭,任由自己生活的夾縫中艱難掙扎,無奈地承受著叔父施加給他的被遺棄的痛苦,為自己壘一個小窩,作為自己最后堅守的陣地。劉柳琴老師就是這樣順著主人公二愣子的心路軌跡,抽絲剝繭,錄寫下一樁樁一件件的日常生活瑣事和南街北街的家長里短,原汁原味地呈出小人物的五味雜陳的生相百態(tài)。小說中人情的冷暖,人物形象的卑微,親情關(guān)系的微妙,使整篇作品彌漫著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透過小說描繪的這幅彌散著人文情愫的世俗人生畫幅,我們能體會到劉柳琴老師對生活在社會底層小人物命運走向的關(guān)注、體察、憂心與焦慮。
三、深挖開掘,描摹小人物的生存本相
五千多字的短篇佳作,言簡而意豐。劉老師有意將二愣子這個灰色的小人物納入特定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中,去再現(xiàn)二愣子逼仄的生存空間,窘迫的生活困境,深掘二愣子跟叔父之間的血脈親情被扭曲變形的社會根源,使人物的命運與社會的發(fā)展水乳交融,也使得小說下接了地氣,真實地描寫了小人物們在生活的煎熬下的困頓與掙扎,迷茫與覺醒。一件件平淡瑣碎卻又真實可感、耐人尋味的生活小事與極簡單的人物關(guān)系勾勒出一幅幅小人物的平凡卑微的生活圖景,披露了小人物的真實生存本相。
故事的敘述與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極為貼近,通過二愣子這個近乎沒有正事的小人物的活法透視社會的靈魂深處,剖析物欲橫流的社會背景下親情淡漠,人心向善。劉柳琴老師以犀利的筆觸透析二愣子的生活狀態(tài),把小人物在社會改革浪潮中的生存境地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昂髞砟辖秩税嶙吡?,街上只剩下二愣子孤零零的小窩,在一片廢墟中,格外矚目。晚上,二愣子一個人躺在小窩里,老鼠在身邊竄來竄去,夜貓對著他的小窩叫著,孤寂荒涼凄慘,如果是正常人,根本無法忍受,可二愣子卻能忍受,因為他孤獨慣了,因為他不是正常人。”
犀利的文筆下飽醮著同情的淚水,飽含著悲憫的仁愛。以小人物的人生際遇來展現(xiàn)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這其中彰顯的是一位作家的大胸懷大智慧,也是作家對生活的深層次的體察與關(guān)照。當開發(fā)商不斷加大拆遷力度,步步緊逼他的小窩時?!岸蹲訁s對眼前一片廢墟視而不見,面對著宏大的拆遷大軍,在浪煙滾滾中手握著一根粗大的木棒,站在他的小窩前,如戰(zhàn)士般守衛(wèi)著他最后的陣地。”這是一個心智不全的弱者對他最后的生命陣營的捍衛(wèi)與堅守。小說中,作者就是通過對小人物生活細節(jié)的敏銳細致的體察對人物生存狀態(tài)的感同身受的體驗,抒發(fā)了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灰色小人物命運的深切關(guān)注。濃郁的生活氣息在字里行間彌散,而讀者則會在這些氣息中嗅到社會弱勢群體在物競天擇的社會大背景下原始的、樸素的愿望和追求。
小說的結(jié)尾以眾鄉(xiāng)鄰幫二愣子和拾荒老漢一起搬進新居完美收官。當眾鄉(xiāng)鄰問二愣到底是南街的孩子,還是我們北街的孩子時,二愣子的回答很是耐人尋味:“二愣子撓撓頭,有點懵懵地說道:‘我也鬧不懂啊?!粗蠡?,恍然大悟:‘對了,我是兩道街的孩子!’小說并沒有沉浸在二愣子的悲苦的身世里面去,而是以二愣子的茅塞頓開引領(lǐng)讀者用更寬廣的眼光來審視社會的溫情和主人公的命運走向。在作家的筆下,二愣子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淳樸的民風(fēng),善良的民心,讓舉目無親的苦命人成了兩道街的孩子。
我們有理由相信,沐浴著南街北街煦暖的社會文明之風(fēng),承蒙著南街北街父老鄉(xiāng)親陽光雨露的滋潤,二愣子這個南北兩道街的孩子定然會漸行漸遠,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