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讀懂體育老師的語文觀(隨筆)
(一)
放學了,走廊很寂靜。心如水思如泉,恰是讀書時……
幾日,字斟句酌,導言看完了,真好,說到老師心坎里了。
《教學勇氣》我是兩本,一本在家,一本在單位。學校那本書勾畫的比較多,可還不知如何對接。
老師們在共讀。我喜歡詩一樣的語言,真的好喜歡。我們的心是唯美的。
寫敘事沒問題。代老師完成了自己的故事,先發(fā),改改,讓他發(fā)群,也給咱壯聲威。
明天讓其他老師入群,又安排了五個人,可以先入群兩三個。
在想:代老師的敘事怎樣入書?何種方式?讀她,覺得沒與理論對接,沒有理論的故事,土氣。但她的敘事有靈性,經(jīng)歷獨特,值得梳理。
想起在福州校長培訓時,我與彩文說過這個老師,她也覺得有靈氣。她是美術(shù)老師,學校大型活動都是她策劃組織,主持活動高端大氣,為學校做了不少貢獻。讓她入群,為她梳理敘事,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回饋她。
這幾天我想抓緊粗讀前五章,然后細讀第六章。故事在,就好聯(lián)接。我想,幫老師最好的辦法是鍛煉她,讓她經(jīng)歷體驗。但自己只能說些大話,肚子里雖然有東西,時間太久沒用,有些銹了。必須錘煉。
(二)
讀了讀今天的群分享,也想感受一下高效課堂。
群里,彩文老師在引領(lǐng)大家寫書,想用“和《教學勇氣》對話”的方式梳理大家在勇氣村的聊語,提升理論水平,在實踐中學習把理論和生活打通。這是一直困擾老師們的問題,也是我自己的問題。書讀過不少,也不缺故事,怎么就對接不上呢?
彩文老師說要年前成稿,我看了方案,認領(lǐng)了第六章的任務(wù),是帕爾默的六個悖論,感覺時間有點緊。
和老師們共讀,8000字敘事應(yīng)該沒問題。只要靜下心來,兩天能成稿。但是,要想把老師們的敘事做成系列,找到教師成長的基點,有些難。
整體思考,與帕爾默打通,就不知道是怎樣的體裁了。彩文說先表達出來,不要局限體裁。我在想:作為校長,相遇帕爾默,相遇老師,我應(yīng)該分享什么?應(yīng)該怎樣呼喚更多的老師,在靈性大師的照耀下滋養(yǎng)成長?我總不能像代老師那樣寫恐怕吧?
我在覺察讀帕爾默的感覺,有一種沖動,想用自己的話把這些理論告訴大家,可是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寫。
(三)
今天,發(fā)現(xiàn)自己有進步了。
聽課教研,連著三節(jié)。評課時,不自覺地運用了這些天的理論知識,老師們心服口服。
我的主任特驚詫,她說:“怎么幾天時間變化這么大?”
三節(jié)課中,有個語文老師講的不好。無論是他的板書、教態(tài)、調(diào)控課堂、師生互動、重難點是否緊扣課標,都有問題。我當時說的很激動。這會兒,在微信里安慰了他幾句。但我還是直指要害,說他是屁股下長了草,心里面也長了草,心沒在教育,只是把教育當做吃飯的工具。我告訴他,這是我聽的最濫的課,基本沒板書,沒巡視,學生沒有一點點的主動,老師完全“掌控”課堂,學生怎樣根本不知,重點也不突出。他心服口服,說他自己太心浮,不安穩(wěn)。
這位老師講的是二年級語文,主要是識字,還要求會寫,是33課《活化石》。文章很簡單的五段話,他講了一節(jié)課。我太失望了。我們單位就兩個一線男教師,本想把他拉起……可是——
氣死我了!
這個老師以前教體育和數(shù)學,到三小才教語文。他真的是不會,根本沒入門。我當時批評最重的一句是:你上課僅僅是完成了40分鐘的時間,根本就不是一節(jié)課?,F(xiàn)在想想,不該這樣下斷語。這老師愛好廣泛,性情也好,喜歡踢足球、釣魚,晚上逮鴿子,有活兒也主動做??删褪亲蛔?。他和幾個老師都是考上來的,是當語文老師考的,當時全縣招聘,擇優(yōu)錄用。我校是今年暑期新建校,是全縣的龍頭,政府投入2000萬資金,硬件設(shè)施按國家規(guī)范校標準全部達標,上周省驗收結(jié)束,領(lǐng)導非常滿意。這次教研才知道,他以前沒教過語文。我當場就告訴他明年給他改課。我想他教語文肯定是不行了,有機會就教體育得了。只能是因材而用,明年改科了。一節(jié)很爛的課,沒什么可說的,在我眼里基本沒優(yōu)點。他心里就是草——心魔在作怪。我對他有期望,但很失望,所以氣。
我評課時的發(fā)言,一是明明白白指出他的錯誤之處,并指明根源,引用了帕爾默的西方觀點,也引用了《大學》的東方哲學,再加上我的經(jīng)歷。我發(fā)現(xiàn),我當時的激昂現(xiàn)在復述不來了。課堂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他怎么上的?為什么我認為是一節(jié)超級爛的課?一個“濫”字,背后到底有多少內(nèi)容?如果當時有錄音就好了。
真的應(yīng)該養(yǎng)成敘事的習慣啊!
(四)
體育老師的語文課到底“濫”在哪呢?
我對著聽課筆記在梳理:課分幾步,每步在干什么?
1.上課伊始,給學生做了一個科普:什么是化石?什么是活化石?我感覺學生沒聽明白。
2.讓學生讀本課需認識的字和詞。共讀三遍。
3.老師通讀課文。
4.指定學生分段讀課文。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亮點,一個小女孩讀得真的很好。但是該同學沒有得到相應(yīng)的鼓勵或表揚。
5.25分鐘過去了。拿出早已在田字格上準備好的8個字,粘在黑板上。
6.又讓孩子們分組讀字。
7.32分鐘后,第一次板書,還是背對學生,把田字格上的字給學生演示筆順,寫到第三個字時下課鈴響。
整個一節(jié)課就寫了仨字,沒下講臺。當然過程里也有亮點,語言幽默,知識面也能夠延展。
看著這七步,我在發(fā)愣:這樣設(shè)計,他出于什么考慮?我雖然清楚了教學流程,但不清楚什么?教師,學生,在做什么,想什么,我看到了嗎?作為觀察者,我在思考什么?
再讀帕爾默,我問自己:如果是我,這節(jié)課我會怎么上?
我開始與自己對話:我的經(jīng)歷是什么時候被吸引來的?它們?nèi)雸鲆饬x何在?
我繼續(xù)覺察內(nèi)心,發(fā)現(xiàn)老天真是關(guān)照:多好的案例,給我一個好老師的“濫”課,讓我覺察帕爾默無時不在,讓我對話帕爾默獲得力量。
(五)
看了幾眼電視,原來大油是含脂肪最低的油,想不到啊。
含脂肪低?如果老師也是,課,是怎樣的?
我重讀帕爾默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三個條件:我是誰,我在做什么,我為什么這么做?。還有一點,老師最缺少的,也是被我們忽略的:認識自我。
站在體育老師的視角來思考語文課堂。這時候,我發(fā)現(xiàn),體育老師的語文課還是有價值的,因為他在關(guān)注學生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放下手機,看書,字看不見了。
閉目,帕爾默在眼前,他的微笑是永恒的。
帕爾默在說什么?他想讓每個讀這本書的人,都進入到“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我是誰”,這樣的體系中嗎?做一件事,上一節(jié)課,需要思考的不就是這些嗎?
但是不夠,思考我是誰,是為了知道學生是誰,這是帕爾默的貢獻,是用超越理性的直覺打開思維、打開情感、打開精神。這是敞開的狀態(tài),是向潛意識敞開。這樣想來,體育老師在語文課上就是敞開的姿態(tài),他的幽默,他的博學,把學生的情感、思維、智力都打開了。只不過,他把語文課,當做了“操場”。這樣不好嗎?
再次追問自己:
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教師的授課平臺?還是一個場?
學生呢?是一個主體一個客體的問題嗎?當然肯定不是今天的那樣。
知識呢?如果從三元的角度看課堂,教師學生文本都是主體,如果融合了呢?教師學生文本,就是生命共同體。
這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
突破了習慣了的“評課”習慣,以“對話”的方式認知課堂,思考教育,課堂,就是生命成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