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故鄉(xiāng)的夏(散文)
久居?xùn)|北的邊境小城,氣候涼爽、溫潤。已是和故鄉(xiāng)的夏天有些生疏了。
閑暇的時候,喜歡沏上一壺茶,獨坐在陽臺。心緒隨著藍(lán)天上的云絮,飄向故鄉(xiāng)的那一方天空,不禁的會想起少年時故鄉(xiāng)的夏來。
我的故鄉(xiāng)在贛北,鄱湖邊上的一個小村莊。村莊由北向南呈長條狀,西高東低,南臨鄱陽湖的大沔池,北依篁竹峰,西望都昌縣城,東隔湖遙對雙峰嶺。在豐水期,村的東南西三面是環(huán)水的。
從入夏到六七月份的梅雨季節(jié),是降雨量最集中的一個時候,河溝湖汊的水暴漲。一些臨湖汊的水稻田被淹,水田里新鮮的稻和草是魚和蝦的最愛,大量的小魚小蝦會聚集過來。
我和哥找來兩三個透明的玻璃罐,在罐口蒙上一層透明的塑料紙,中間挖個小孔,罐里面放些米糠和酒糟拌好的餌料,放在膝蓋深的水里,等上半個小時左右,再快速的拿起來,就能抓到魚蝦。一上午運氣好的話,能抓一小碗,拿回家,老媽用菜油煎至兩面金黃,加點辣椒、大蒜一炒,可是一道味道鮮美的下飯菜喲!
有一年,湖里的小蝦特別的多,有專人來收購。大家就把那種白色棉紗的醫(yī)用口罩拆展開,約有兩尺見方,兩根小竹棍彎起,對角撐起來做成小魚箏,拿一根帶鉤的長棍拎起放到水中,再打些餌料在小箏上。這個我們叫“搬箏”。
搬箏一般都是在晚上。高峰的時候,每家都有十來個這樣的小魚箏,一到晚上,沿湖汊一圈手電筒的燈光,非常熱鬧。偶爾會有人隔著湖汊喊一聲“有幾多得”,這邊就會有人答應(yīng)“冒有幾多得”。
從傍晚到半夜,多的能弄到兩三斤,少的也能有一斤多。第二天一早就賣給魚販子,賣上個三五塊錢補貼家用。
小暑節(jié)氣一到,南風(fēng)就從鄱陽湖面吹來。吃過午飯,我和哥就搬個竹床,放在南上房的巷道里,南北兩邊門打開,悠悠的南風(fēng)穿堂過,那叫一個舒爽。這正是:小暑南風(fēng)吹,神仙都不如??!然而,這種神仙不如的日子很短暫,隨著小暑節(jié)氣的結(jié)束,也一去不復(fù)返了,再等就得來年了。
八月份,天氣晴熱、干燥。炎炎夏日,驕陽似火,大地就像一個大蒸籠,一絲風(fēng)也沒有,樹葉兒紋絲不動。拿個大蒲扇使勁的搖,搖來的也是熱浪滾滾。偶爾一陣狂風(fēng)吹來,下起風(fēng)暴雨,想要出去淋個透心涼,可還沒等你出門,雨就過去了,地上的灰塵還沒灑住呢!
清晨,那是難得的清涼時刻。農(nóng)活忙的時候,趕早就是一個不二的選擇了。四五點大人們就開始忙活了。女的挎?zhèn)€籃子,去菜園摘菜,做早飯;男的就肩扛著農(nóng)具,腰上別著個黃煙棍,就往嶺畈上走。女的做好早飯,自己先吃好,再拿個籃子,帶上粥、飯、菜和一壺茶水,送到田間地頭。然后兩人一起干活,一直到上午十點左右,溫度升高,地面開始燙腳了才回家歇晝。下午要休息到三點過后,太陽的熱度消減了些再出工。
記得“雙搶”是最忙的時候,全家老小齊上陣。老媽凌晨三點來鐘就起來蒸發(fā)糕,蒸好了就喊醒我們,吃好喝好后,帶茶水的,帶農(nóng)具的,各司其職,浩浩蕩蕩的向田里挺進(jìn)。
對于小孩們來講,“雙搶”是辛苦的,也是開心的。辛苦的是炎炎烈日下,你必須得幫襯著干農(nóng)活。開心的是平時不常吃的東西,在“雙搶”的時候能吃得到。為了鼓勵小孩們幫忙干活,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個犒賞,大人們就會買西瓜、蒸發(fā)糕、泡爆米等做為點心,這些在那時的農(nóng)村,閑時是難得吃到的。
中午,大人們都會睡午覺的。有時老媽會叮囑,中午日頭大,天氣熱,不要到處亂跑,好好睡一覺。燥熱無風(fēng)的中午,我們是睡不著的。我和哥假寐,等老媽睡熟了,我倆就輕輕的溜出來。
村西南有一大片的樹林,很茂密。這是少年時的一個好去處。樹林的中間有一棵碗口粗的樹,一大人高的地方有個杈,不知什么原因,樹杈的位置有很多金錦蟲。“金錦蟲”是都昌話的叫法,因其背上甲殼顏色光亮如錦而來的。學(xué)名就是“金龜子”。有時候,捉來金錦蟲,用老媽做針線活的棉線,一頭綁在它的一條后腿上,一頭套在自己的手指上。金錦蟲隨著棉線轉(zhuǎn)圈的飛,翅膀扇動,“嗡嗡”的響,很是好玩。玩膩了,就會剪開棉線,讓它飛走。
抓知了也是很有趣的事。中午熱,知了叫個不停。知了一般都是停在比較高、不易爬的高枝上,想要抓并非易事。這也難不到我們。我們找來一根長竹竿,用棕絲在竹竿的一頭做個活套,輕手輕腳的把竹竿伸上去,從知了的頭上輕輕的往下套,當(dāng)棕絲套接觸到知了的時候,知了就會往前爬兩步。這時把竹竿一撇,活套隨之收緊,就抓著了。這項技術(shù)的關(guān)鍵是活套不能太大,太大了知了一飛就脫逃了;伸竹竿的時候要輕,不要驚動了知了;時間點要掌握好,知了的前腿剛過棕絲套就要撇竿。這樣成功的概率有個十之五六。
當(dāng)然,也有調(diào)皮搗蛋的時候。比如說偷葡萄。
族下有個叫荷香的,時年有六十來歲,輩分卻和我們是同輩,尊她年長,我們都叫她“荷香嫂娘”。她家的北上房往東約三四米的位置,有一棵很大的葡萄樹,掛果的時候,枝繁葉茂。還沒等葡萄熟透,我們一幫小孩就去偷來吃,酸得眼睛都睜不開還要吃。所以每年開始掛果的時候,荷香嫂娘就天天看著,并且在葡萄上掛上刺頭。上午、下午是沒有太多機會。中午大人都會午休。我們偶爾就選擇這個時間段下手。
有一天中午,我和林久哥悄悄的來到葡萄架下,我在外面摘,林久哥說里面葡萄多,就鉆到葡萄藤里面去了。正摘著,聽到屋里有動靜,我就小聲的喊林久哥快跑。他躲在里面不出來,示意我快點跑開。我跑到前屋地岸下躲了起來。只聽到荷香嫂娘在罵:婊仔,我就知道你會來,你膽真大,還躲在里面不出來,我在屋里就看見你兩個人。邊罵邊拿一根小竹棍往葡萄架里面捅,捅得林久哥“哇”的一聲,鉆頭不顧屁股往外跑。
傍晚的湖邊上是熱鬧的。勞作了一天的大人們,收工回家。男人們一條短褲衩,肩上搭條毛巾,手里拿個香皂盒,嘴上叼根煙,慢悠悠的來到湖邊上。有的三兩個在湖邊坐一會兒,聊聊一天的勞作、收獲。有的煙頭一扔,直接“噗通”一聲,跳到水里。小孩們在大人的照看下,在齊腰深的水里可勁的撲騰,開心著呢!
洗好澡,回到家里,勤勞的女人們已經(jīng)張羅好了飯菜。竹床、板凳往門口操場上一擺,飯菜端上來,一家人呼呼啦啦的吃將開來。
這時的晚上并不涼快,真正涼爽要到后半夜,前半夜是睡不著的。那時還沒有電視機,聊天扯閑評、聽老傳就是最好的消遣了。
我家前面有個叫來鳳的,因派行大,都叫他“來鳳長輩”,又有個綽號叫“扯叭叔公”,(都昌土話,就是能說會嘮的意思。)
來鳳長輩有點文化,讀過很多老傳書,會講老傳,就是講評書。他講評書的水平不錯,聲情并茂,有聲有色。聽老傳時,他是絕對的主角。
大家吃完飯,就把板凳、竹床、搖椅等乘涼的家伙什,搬到村前的大操場上,一家一家的排好,小孩在中間,大人們在四周。等他一到,就把他讓到中間,給大家來上一段。
村里百分之九十的房子都是土木結(jié)構(gòu)的,九八年夏天的那一場大洪水,將整個村莊毀之殆盡。如今的村莊已是雜草叢生,野樹瘋長,一片荒蕪。村中間李家的百年祖屋,一千五百多平,瓦礫一片。只有紅石砌就大門框還傲然的屹立在荒草叢生的瓦礫中,向人們述說著當(dāng)年的輝煌。
少年的美好竟是無處安放,就讓它留在深深的記憶中吧!
九八洪災(zāi)過后,響應(yīng)中央退耕還湖,移民建鎮(zhèn)的號召,全村異地高遷,現(xiàn)在都住上了小洋樓。
世事有代謝啊,往來成古今!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