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光】養(yǎng)豬的那些破事兒(散文)
那些年,我媽一年又一年的忙碌,好像就是為了解決我們母子三人和家畜的吃飯問題。相較之下,每天解決豬吃飯的問題最讓人頭痛,幾乎每一鍋豬食,都得全家總動員。動作慢的話,那些豬還哼哼個不停,大有拆圈的氣勢。
我家有三個豬圈,常年飼養(yǎng)著五、六頭豬。早期養(yǎng)的多是青豬,后來養(yǎng)的全是白豬。當下,家養(yǎng)青豬越來越少了,幾乎全是白豬。現(xiàn)在的青豬,仿佛是野豬的專用詞了。
田里頭,地里頭,屋里頭,全是農(nóng)活,我媽一個人常常忙不過來。我和妹妹便成了媽的副手。重活是我媽做,一些輕活就流轉(zhuǎn)到我和妹妹的手里了。比如割豬草、剁豬草。豬草往往是藤,或是菜葉,必須得用刀剁成小截才行。否則,長藤長葉被豬吃到口里的話,會像人吃咬不斷的長面一樣,一頭在肚里,另一頭還在碗里呢。我們那兒剁豬草不像一些地方用鍘刀鍘,而是用方形大刀砍。別小看剁豬草,這事兒可是一門技術(shù)活。摁一把豬草在一塊長形木墩子上,揮起大刀來,一刀下去,刀力要足,勁力要穩(wěn),眼力要準。如果大刀揮偏了的話,那就自求多福吧。不說傷筋動骨,皮開肉綻那是一定的了。畢竟,誰也不是天生就把刀使得出神入化的人,常年剁豬草,不挨兩三刀,那是不可能的事。我那食指上的那道帶了十幾年的刀疤印,成了最結(jié)實的歲月標簽。如今我切菜的刀功不錯,想必就是當年剁豬草練就出來的。
煮豬食可比煮飯要費時,我媽要么在晚飯后,要么在凌晨四五點煮豬食,煮兩大鍋,吃上一天。不能把白天的光陰拿來用掉在這事兒上,因為還有一大攤只能在白天才能干的農(nóng)活。如果晚飯后把豬食煮好的話,我媽卻也不想第二天早上點火燃灶再熱一遍,費事兒。于是,豬的早餐幾乎便是冷食了。然而,吃冷食,豬不長膘。后來,我媽改變了計劃,凌晨起來煮,這樣,豬便能吃到滾燙的早餐了。
常常在凌晨三四點時,便能聽到灶屋的響動,那是柴火被燒得噼噼啪啪的聲音。有時候,媽還得用打米機打米,電機的聲音震耳地響著,但是,因為太困,我卻總是還能在那轟轟的響聲中做著夢。那個時間段,想必圈里的豬也和我一樣做著夢吧。突然發(fā)現(xiàn),拖累我媽的,不僅有我和妹妹,還有圈里那幾頭懶懶散散的豬。
喂豬這活兒,算是重活,得從鍋里舀上幾大桶豬食,費力地提到豬圈外,然后,每個豬槽倒上半桶。每次喂完豬食,感覺自己的餓勁兒就像那會兒的豬一樣。當豬,除了命中注定要挨一刀外,其余的歲月還真挺愜意的。我見過好幾頭愜意過了頭的豬,每次去打掃豬圈時,用竹刷帚使勁杵它,讓它挪一下地方時,它居然一動不動。然后再敲它兩掃桿,它還是不動。大有“爺我就是不挪動,看你怎么著”之態(tài)。真是氣煞人了,直想把它扛起來,扔出圈去。奈何它仗著一百多斤的肉,硬是不動。
年底,膘長肥了的豬,得找新的歸宿了。要么豬販子收去,交給屠宰場,要么就是就地落戶,當一回過年豬。由于我家在山頂,沒有公路,只有羊腸小道可以下山,所以,每次豬販子來收豬,都得提一個條件,那就是由主人把豬牽到山下的土公路上去,那里停有一輛專門收豬的貨車。羊腸小道彎彎曲曲倒也不怕了,頭痛的是,那簡直就像是一條羊腸,被垂直地掛在了山壁上一樣。那條道,還有一個形象的名字:陡梯子。有多陡呢,這么形容吧,爬的時候,腳板踩著石梯,鼻尖還貼著石梯,真感覺自己像一只爬墻的蝸牛。
古人云:“上坡腳桿軟,下坡腳桿短。”爬山只是累罷了,這下山,真不只是累,不敢直立下山,總要把屁股蹶起,慢慢地向山下梭。我說的這是人下山的姿勢,而牽豬下山就更困難了。給豬脖子上套上一根繩子,人走前面,豬走后面。這就是挑戰(zhàn)膽量的事兒,一百幾十斤重的豬如果一踩滑,那么就得看你的臂力如何了。如果臂力弱了的話,那就是連人帶豬,風火輪般地滾下山去。然而,豬也蹶著屁股,小心翼翼地往下梭,卻也安然無事。這真是神奇了,陡梯子路都讓豬成精了。
牽豬下山,實在困難,也就這么賣過一兩回吧。后來就改為賣豬肉了。賣豬肉當然得先殺豬了。將被殺的豬,得先餓它兩頓,這有講究,待它餓得饑腸轆轆時,一來它沒有多少力氣掙扎,二來,開膛剖肚后,腸肚容易清理。無論傳說豬有多么的蠢,但是,當它看到斷命板時,那個聰明勁兒,不比一休小和尚差,那個抗拒勁兒,也不比奧特曼的力量差??吹剿哪_蹬地,極不情愿的樣子時,我總想加一句旁白:得了吧,你養(yǎng)尊處優(yōu)這么久了,該走這一遭了。
殺豬、燙毛、開膛、解剖、把豬肉割成一大塊一大塊的,一道道工序下來,從黃昏會忙到半夜。反正有整夜的時間來收拾,屠夫不急,晚飯時,我媽炒了很多肉,都是剛從那豬身上卸下來的。瘦肉炒芹菜、蒸肉、還有鮮豬血豆腐湯。每樣菜都帶著那條剛走的豬的香氣。菜好必得喝上幾口老白干兒,屠夫是這樣想的,其實我也是這樣想的。奈何年齡尚小,只是呡了兩小口罷了。但正到好處,醉意恰紅。
屠夫喝了好幾盅,很是起勁。飯后,點上一鍋旱煙,手里開始搗鼓著豬肉。真是愜意。豬肉得按部位分開,不同的部位,價位不同。所以,這一精工下來,差不多就是后半夜了。在鎮(zhèn)上的菜市場賣豬肉,得趕早市。夜里三點,我們就得背著豬肉,打著火把,往鎮(zhèn)上趕。雖然我們那里不是深山老林,但樹林野草還是挺茂盛的。走夜路的話,總覺得某一棵樹后面藏著一個人,不,可能不是人。齊膝蓋深的花花草草,撓腳時,真是通身都有一種涼嗖嗖的感覺。
屠夫背了一背簍豬肉,我媽也背了一背簍,我呢,只是舉著火把。山路畢竟太靜了,靜得可怕。而且還有許多從老一輩人口里傳下來的鬼狐故事,特嚇人。話說往年村里有一個人,單獨走在山溝里的一條路上,走了整整一宿,都沒有走出那山溝,給活活地走死了。嚇人不?幸虧我們?nèi)硕?,三個人,狐妖鬼怪奈何不了我們。
差不多走了一個多小時吧,我們終于到了集市。臘月的天,亮得晚,街道也是一片漆黑。還沒到菜市時,我媽敲響了一戶人家的門,那是我們村里的人在那里盤的一個門面開的飯店。男主是個大廚,廚藝精深,我特喜歡他在村里給人家辦置的酒席,味極香。后來才知,我們那片地的酒席,大廚們大都加了十三香。意思就是,每個大廚辦出的酒席,都香,而且都是十三香的味道。
我媽叫了兩個涼鹵菜,還叫了兩瓶啤酒。雖然這還是大冬天的,但是,背著滿滿的一背簍豬肉下山來,累得真是像夏天一樣的熱。屠夫一瓶,我和媽共同一瓶。涼菜的味道非常的香,那是我小時候特別膜拜而又常年難吃到一回的味道。我媽持家很節(jié)約,但每次背豬肉上街時,都會點上兩個算是高消費的涼鹵菜。這也當是請屠夫吃一頓好一點的早餐。
早餐后,把肉背到菜市,天也慢慢地開亮了。把那些豬肉送到菜市場上后,我們算是給這頭豬送完最后一程了。
說完了關(guān)于豬的死,再說說關(guān)于豬的生吧。我們家有兩三年一直養(yǎng)著一頭青毛大母豬。個頭很大,每年能產(chǎn)兩胎,每胎都能產(chǎn)十幾個豬崽出來。說出來自我覺得實在丟人,想我十來歲的清秀男子,居然給母豬當了一回接生婆。這事兒還得怨我媽,有一家親戚有喜事兒,她就去走親了。她也知道,圈里的母豬眼瞅著要生崽了,但是,她又分身乏術(shù),只好硬讓我當了一回接生婆。關(guān)于如何給母豬接生,我媽叮囑了一大堆話,聽得我差點都理不清頭緒了。首先,要隨時觀察母豬是否在產(chǎn)崽了。其次,豬崽出來后,要把它身上的那層膩膩的瓤皮給撕掉,否則,容易引起豬崽窒息。再次,要把出生的豬崽遠挪母豬身邊,怕母豬不小心,把它自己的崽兒給壓死了。最后,還要注意最后那一只豬崽的降生,因為每個豬崽都會間隔好幾分鐘才出世,又不能知道母豬肚子里到底有幾個崽。所以,最后那一個崽,最讓人頭疼。往往要空等一個鐘頭后,才能確定母豬終于把崽給產(chǎn)完了。
差不多整整一宿都沒有睡,開頭忙著接生,后來,便是擔心著豬崽會被母豬給壓著了。我這真是操持著一顆豬爸爸的心。次日,待我媽回來時,那真才是如釋重托。
這就是那些年我家養(yǎng)豬的那些破事兒,然而,那些破事卻成了我少年歲月里很光彩的一頁。實在難忘。
沒讀幾句就知道必定是作者親歷過的,才能寫出如此細節(jié)和真情實感。文章脈絡(luò)清晰,敘述流暢自然,佳作,拜讀學(xué)習(xí)了,問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