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常讀雜書添意趣(隨筆·家園)
在我的書柜中,擺放了很多的書,涉及方方面面,如果單從書架上的書來看,你還真的看不出我的具體偏好是哪些方面,是什么項目。因為我的藏書很雜,不成體系,像雜貨鋪子。這一點與我在部隊學寫新聞是分不開的。當時教我們寫新聞的老師常常教育我們,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就是要當“雜家”,否則,很難寫出好的新聞。后來,實踐證明老師說的是至理。在部隊時,我先后在防化、測繪、步兵部隊干過,專業(yè)性都很強,隔行如隔山,如果對這些兵種專業(yè)知識不了解,對相關的歷史軍事不了解,就很難寫出讓內行人信服、讓外行人看懂的新聞了。正因如此,讓我長期保持著常讀雜書的習慣。
雜到什么程度呢?在我的書柜里所存書目中,既有古代,也有現(xiàn)代;既有政治,也有經濟;既有文學,也有科普;既有水電,也有機械;既有政論學術,也有文藝宣傳;既有詩詞歌賦,也有金融論壇,還有軍事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按現(xiàn)在的說法,都是“跨界”。在我家的沙發(fā)、茶幾,書桌、床頭邊上,也分別擺了不少的雜書,隨手抓就是一本,隨便看,隨意記。如果覺得這個方面沒什么意思,就看另一個方面;如果覺得這本不適合當時的心境,就隨手丟開另找一本。很自由,很隨意,任性的很。
隨著年歲的增長,心境的沉淀,如今業(yè)余時間看的書相對集中,看古代經典和老一輩作家的東西相對多一些。詩詞歌賦重點看看《詩經》、唐詩宋詞的一些經典人物評論、歷史背景,如夢歸田園的孟浩然、倚仗聽風的王維、浪漫如仙的李白、沉郁頓挫的杜甫、豪邁奔放的蘇東坡等;中外經典文學名著主要有莫爾《烏托邦》、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夏綠蒂?勃朗特《簡?愛》、笛?!遏斮e遜飄流記》、曹雪芹《紅樓夢》、施耐庵《水滸傳》、羅貫中《三國演義》、吳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齡《聊齋志異》、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等;近現(xiàn)代的文學大家的作品,如汪曾祺、沈從文、魯迅、豐了愷、朱自清、老舍、錢鐘書、茅盾、梁實秋等。有時候也讀一讀名家書法與畫論,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米芾的《蜀素帖》,趙孟頫的《膽巴碑》,王鐸的《擬山園帖》,吳昌碩的《西泠印社記》,于右任的《標準草書》,以及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水彩畫、油彩畫、漆畫等繪畫藝術。還會看一些有關節(jié)令民俗、歷史人文、風土人情、地方方志、各類游記、草木蟲魚等。還有一些書內容較為龐雜,無法歸類。
看到這里,也許你會覺得我是一個讀書極為不專之人,這樣看書也不太“靠譜”了。的確如此,我閑讀雜書除了文前所說學寫新聞需要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因為我沒有正規(guī)地上過大學,不能象科班出身的人一樣有各自的“專業(yè)”和研究領域,個人認為讀書可以無所顧忌。這樣一來,我還從中體味到不少好處。
可以豐厚人的知識。這個自然不必多說。汪曾祺先生在《談讀雜書》中寫道,讀雜書:“可以增長知識,認識世界。我從法布爾的書里知道知了原來是個聾子,從吳其浚的書里知道古詩里的葵就是湖南、四川人現(xiàn)在還吃的冬莧菜,實在非常高興?!边@一點我很是感同身受。我在正讀書的時候,學校實行的是開門辦學,要求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向實踐,走向工廠、車間,走向田間地頭,學工學農。常讀的書主要有語文、數(shù)學、政治以及時事報紙,沒有讀什么課外讀物,知識面很窄。學校地處農村山區(qū),比較封閉落后,對外面的世界一點都不了解。后來從軍,感覺自己知識太淺薄了,就不分專業(yè)、不分類別、不分學科地看書,遇到什么書就買什么書,看什么書,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這些書在開闊了我眼界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實際工作運用能力。因為讀書雜,涉及面廣,學習內容寬,掌握的東西就多一些。在部隊我不僅掌握了部隊專業(yè)所用的化學、電工和動力學等知識,業(yè)余時間還學會了攝影、新聞寫作;不僅學到戰(zhàn)術動作,還學到戰(zhàn)地宣傳。正是這些豐富的知識,讓我成了部隊的“自學成才”典型。當時重慶《自學報》還專題報道了我自學的情況。
讓人跨越時空與邊界。一個人不多讀點雜書,眼界是很難打開的。至少,讀雜書是了解歷史、了解中外的一個捷徑。當我讀到《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時,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這樣一個畫面,安史戰(zhàn)亂之后的長安城,一片凄風苦雨的衰敗景象,體味到作者憂國的沉痛心情;當我品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樣的詩句,眼前就會展現(xiàn)出梨花似雪的浪漫色彩,仿佛看到塞外大雪的壯美,讓人感到茫茫大雪中的一片春意,也體會到詩人的驚喜和好奇。讀一本好的歷史書,就如同與一位智者穿越時空對話,他會告訴你,歷史上發(fā)生了什么?有哪些教訓值得現(xiàn)代人吸??;有哪些經驗值得現(xiàn)代人學習,有哪些智慧可以利用,可以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眼界自然開闊。不止如此,當我們從事某項工作,遇到困境,鉆進死胡同時,一本書往往可以把我們從旁門左道帶進去而得到解答。在一篇跨界興趣的好處的書中,有這樣的記載:“當工作遇到挑戰(zhàn),愛因斯坦經常在廚房拉小提琴,即興創(chuàng)作曲調,同時一邊思考艱澀的問題,然后就在演奏中突然大喊我懂了,好似瞬間開竅,問題的答案就在音樂聲中浮現(xiàn)。”正是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學科,讓人能左右逢緣,思路大開。
給人們帶來生活趣味。讀書有趣味,讀雜書能給人帶來更多的趣味。因為雜書涉及內容廣泛,知識豐富,包羅萬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馑际钦f,一個擁有知識的人,不如愛好知識的人;喜愛知識的人,不如以學知識為樂趣的人。雜書讀得多了,很能從中得到樂趣。北宋哲學家程頤說:“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边@就是說,人們在久而久之的讀書體味與玩味中,實際上就不知不覺地收獲了人格上的升華和快樂,這也就是讀書人所謂的書香味,或者叫“書香氣”,這種氣質常常藏于心身,讓人外形變得儒雅,不時地會發(fā)出一種香味,使人聞之心曠神怡,覺得這個人很有趣味。正如蘇軾所曰: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的理解,他所指的就是,書是集百家之精髓,智慧之靈氣,薈萃之精華,古今與中外,萬千集一起。書讀得多了,讀得雜了,知識就豐富了,足以陶冶人的性情,充實人的精神,厚實人的底蘊。我們與經常讀書的人打交道就可以體會到,讀書多的人,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帶有書熏意染,口釋蘭香,天文地理,張口就來。從他們豐富的談吐中,你會領悟一種雅致睿智;從他們的個性與氣質中,你能讀出那穿越的塵煙。他們潤澤在心底的文氣,給人以超然脫俗之感。
還能增長實用技能。雜書看得多了,就想對著書上知識進行實踐檢驗,從實際操作中尋求樂趣。我曾經一度對電工產生興趣,看了有關電工基礎、水電安裝等技術類書籍,從而對水電知識都有所了解。家里電器電路、水的管道壞了,很少找人修理,都是自己動手,家中一直保存著各類電器、水管檢測工具。我對機械也有興趣。在部隊時,曾經在十分鐘之內,能將拆得七零八落的槍械、發(fā)動發(fā)電機、電影放映機裝配完成并按時運行??催@類實用性雜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觸類旁通,可以應用于我的工作、日常生活、業(yè)余愛好,遇到這類問題可以不去求人,還節(jié)約一些費用。最關鍵的是,豐富了業(yè)余生活,讓人的精神得到充實。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個度的問題,讀書太雜有時并不利于專業(yè)發(fā)展。這些對于搞專業(yè)研究的人來說,那就另當別論;對潛心于某一方面專題研究的人來說,建議也不能太雜。我這里所談的“雜”,只是相對于我自己而言。每個人的職業(yè)、專業(yè)、追求不一樣,每個人的愛好、個性、興趣也都不太一樣,大可不必以“雜”為準。我沒有更大志向,也成不了大家,業(yè)余時間讀讀寫寫,常讀雜書也只是添點“意趣”,給平淡的生活增添點佐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