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海藍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藍】 堅守(散文)

編輯推薦 【海藍】 堅守(散文)


作者:清泉之韻 進士,8876.66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551發(fā)表時間:2018-04-17 09:08:07
摘要:老人的孤獨和無助是一個很普遍的社會問題,筆者就針對農(nóng)村里的留守老人來發(fā)出一點聲音。


   春節(jié)過后,帶著在我心頭縈繞已久的有關(guān)“留守老人”的話題,我走訪了故鄉(xiāng)一些村鎮(zhèn)。所到之處,既有我熟悉的,也有我不大熟悉的村莊、屋場;既有我認識的老人,也有我不認識的老人;既有兒女雙全的老人,也有然子孫滿堂的老人,他們和她們年齡相仿,鄉(xiāng)音一樣,卻有著各自不同的命運。走訪結(jié)束以后,我寢食難安!思來想去還是寫下這篇散文,發(fā)至有關(guān)部門和相關(guān)網(wǎng)站,作為是我為這些老人們的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吶喊!
   60多歲的肖大爺長年累月在大山深處一頂塑料布搭建的簡易帳篷里生活,沒有電視,沒有同伴,遠離村落,有的是無盡的寂寞和無窮的山石。他內(nèi)心孤獨時,他就聽聽收音機,有時候遇到上山種地的村民,感覺有說不完的話、嘮不完的嗑。“養(yǎng)兒防老,老有所養(yǎng)”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思想,伴隨我國農(nóng)村改革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每年進城務(wù)工的青壯年源源不斷,農(nóng)村“留守老人”現(xiàn)象成為時下中國一道無法抹滅的時代痕跡和烙印。
   已經(jīng)患腦中風兩年近70歲的何秀林老伯,由于兩個兒子感覺在農(nóng)村種地收入少致富慢的緣故,常年在外打工掙錢生活,而家里的十幾畝耕地的春耕秋收以及照料自己的任務(wù)全部落到了骨瘦如柴的老伴肩上,雖然孩子們時而給他和老伴兒郵寄點生活費回來,但每次看到看伴兒拖著滿身泥巴從田地里回來時極度疲勞的神態(tài),他都感到有一種莫名的傷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員”、孫子孫女“保育員”、家庭“守護員”是大多數(shù)留守老人在農(nóng)村堅守中所扮演的三種角色。
   這一天,何秀林老人坐在椅子上曬太陽時睡著了。在他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神態(tài)憔悴看不到一絲絲兒孫滿堂的喜悅。這是由于生活壓力大、抗風險能力弱、精神孤獨、渴望親情等原因日積月累聚集起來的畫面。據(jù)我走訪十幾個自然村了解到,這種現(xiàn)象普遍存在,它成了農(nóng)村留守老人中一個共有面部表情。
   這一天,何秀林老的老伴,按常規(guī)伺候好何秀林之后,立馬去了雞濟坑的坑田犁田去了。因為沒有牛,何秀林他老伴只好向本村有跟牛的人家租牛,每天的租金是200元,牛萬一受傷或者生病,還要看獸醫(yī),稍有不慎就將導致入不敷出,賠了夫人又折兵。
   由于孩子長年不在家的緣故,家里飼養(yǎng)的十幾頭豬,百十來只鴨子和3畝多農(nóng)田的種植任務(wù)全部落在了老伴的肩上,正因為長年累月的勞累,使得她也患了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盡管經(jīng)過手術(shù)癥狀有所減輕,然而在重體力勞動中常常酸痛難忍!他說:“如今進入風燭殘年了,我老婆子的身體都一天不如一天,今年同去年相比,明顯感覺血氣不暢雙腿麻木?!?。然而,擺在她面前那繁重的家業(yè),她還得咬著牙繼續(xù)下去,堅持下去,堅守到最后……
   在我附近的石頭彎村,年將花甲,身體瘦小的留守老人賴玉蘭,身邊帶著一個六歲的孫女,起早貪黑地堅守著一片果園和四畝多糧田。每及春耕時節(jié),她就要帶著孫女,牽上耕牛到后山去犁田扒地,就連這個六歲的孫女,似乎看不下去奶奶的艱辛,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幫奶奶拔草、施肥,還小小年紀就干起了種地的農(nóng)活。老太太告訴我,他的兒子和女兒都到省城去做生意了。從2012年離家之后,六年時間只回家過了一個春節(jié),這些年再也沒有見到他夫妻倆回來。
   上一周,故鄉(xiāng)舉行接春祭祖活動,一對留守老人騎著電動車載著小孫子也來了。老人是上王屋村的王思青,還是一名退休干部呢。他告訴我:“五年前兒子帶著老婆就離家出了遠門。說是去廣州或者是東莞——具體去了哪兒我也沒有再問。這一去就是五年里只回來過兩次,每一次回來都是匆匆忙忙。五年了,沒有拿一分錢回來,孫子都上幼兒園大班了,他夫妻倆也從來沒有問詢過,更談不上關(guān)心父母身體健康與否?!?。老人說話時很無奈,但更多的表現(xiàn)還是沮喪。我問他,這樣的祭祖活動您也飛去不可?老人家說:“哪里有廟會,哪里集市,哪里傳統(tǒng)的祭祖,迎神,送神,我就趕往哪里,種地推遲一天倆兩天不重要,我們這一輩人圖的就是一個熱鬧,讓心里不去想家庭里的煩惱。
   改革開放以來,農(nóng)村里相當一部分年輕人都在向往城市而去追求美好生活。本來,追求人生之幸福就是無可非議的,但由于現(xiàn)代的青年沒有區(qū)分具體情況,不分家庭負擔的輕重而一味跟風就成了一種心理健康疾病。很多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趁國家扶貧力度的不斷加大,對農(nóng)村,對農(nóng)民優(yōu)惠政策的不斷深化,年輕人應(yīng)當盡量回來把家鄉(xiāng)建設(shè)好,把父母照顧好,讓家鄉(xiāng)不再貧困,讓父母不再孤單。
   過去幾十年,由于村里沒有任何娛樂設(shè)施,一年到頭也看不到縣鄉(xiāng)兩級的文藝團體來過村鎮(zhèn)圩場,即便有,也是鄉(xiāng)村村坊間的民間演出隊,素養(yǎng)往往難以滿足老年同志的胃口。從而導致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看電視就是飯余茶后三個一伙、五個一群聚在一起嘮嗑,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老人干脆就聚眾賭博。他們的賭博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利用賭博來謀取一份安慰,尋找一種快樂。
   金星村的老村長告訴我:“由于我們這一代人都是50后60后,是國家實行計劃生育的受限制對象,多數(shù)人只有一個,最多也只有兩個孩子,一旦女孩嫁了,男孩成家后離家出走了,這一對父母,或者是一個老爸老媽就成了“孤寡”老人。疾病與死亡不時地威脅著這一代人,他們中的相當部分陷入無助的絕望之中。”是啊,俗話說,借谷防饑,生兒防老。而如今這種傳承千年的古訓早已蕩然無存,年輕的朋友們向往大城市的燈紅酒綠,鄙視一直民風淳樸的故土,放棄了本該陪伴撫養(yǎng)的老人。
   這不,留守老人們聽說今天村里舉辦的祭祖集會有文藝團體來演出,早早就牽男挑女的來到演出現(xiàn)場等待。老人們說,除了看演出外,他們更圖的是個熱鬧,因為家里太冷清了。他們一年到頭行走于田間地頭,早晚煩憂著孩子哭鬧,三餐還要打理鍋灶,夜間就只有聽著凄凄厲厲那夜貓子的叫聲睡覺。
   在我回村路過白馬山下村時,有一對留守老夫妻正在殺雞。老伯告訴我,明天是老伴的生日,沒有別的表示,只能殺一只雞為她慶祝一下。他所尊崇的夫妻情分著實令我感動!這對夫妻都是“奔七”的老人了,而一對兒女卻一直都不在身邊。當年孫子還未考取大學的時候,家里還很熱鬧,然而,當兩個孫子上了大學以后,這個家就變得冷冷清清的。還有,如果他夫妻倆一旦同時生病,連一口熱湯也很難喝上。在他動情的述說中,我的眼睛里噙滿了淚水……
   56歲的留守老人孫林芳勞作完田地里的農(nóng)活后,用肩膀拖著自己5歲的外孫女走在田埂上,老人說,看到小孫女乖巧的樣子,一切煩惱都沒有了。小孫女就是我這對老夫妻的精神寄托,也是我倆生活的唯一希望。
   在與我老家相鄰的郭屋坑村,兩名留守老人正要擺渡過河,看到我來了立刻停了下來同我打招呼:“老葉表好早啊!你這是要去哪兒呀?”,我說我這是路過,準備去教頭村走走?!澳蔷涂焐衔业拇?,從這里過河就會近很多。”老人笑呵呵的地對我說。我問,你倆這是要去哪兒呀?“準備到對岸的農(nóng)田里去勞作,去年秋收之后一直都沒有時間來過,你看禾篙兜都撐生了!”?!斑@種體力活對于你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似乎難以重負吧?”我說?!翱刹皇锹铩N覂蓚€兒子都去了汕頭,而且好多年都沒有回來過,不做又能怎的?荒了地沒有了莊稼吃什么呀?”老人回答說。從他的話語中,我又一次聽到了老人的無奈。
   快到教頭村時,在村口的清溪涌上游有一座寺廟,廟里供奉的是最受故鄉(xiāng)百姓歡迎的南海觀音像,年年歲歲,歲歲年年香煙不斷,總是有著絡(luò)繹不絕的人群前來朝拜,帶上最香的米果,最甜水果前來供奉。我走近兩位正在幫人抽簽的老人,笑容可掬的為前來許愿的人們逐一解釋著簽書,非常認真,也十分虔誠地為信眾解疑釋惑。我問他們?yōu)楹慰倎磉@個煙霧繚繞的場所?他{她}們說:家里太冷清了,閑著也是閑著,來這里幫幫忙,就圖個熱鬧和舒心。
   兩名留守老人坐在神像旁幫助前來許愿的人們“解疑釋惑”,她們說:家里太冷清了,閑著也是閑著,來這里幫幫忙,就圖個熱鬧和舒心。
   其實我心里明白,老人們,尤其是留守老人,他們懂得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解壓本身就值得贊賞,甚至值得贊揚!人總是會老的,只要有著點興趣,就是一個精神充實的老人;心理和身體都健康的老人。如果當?shù)攸h政能夠在“留守老人”為代表的這一社會階層的老人多費點功夫,像有的鄉(xiāng)鎮(zhèn)那樣多建設(shè)些福利性的老年公寓,也許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讓多數(shù)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不再孤獨,也不再無助。
   ——戊戌年春作于故鄉(xiāng)
  

共 3323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關(guān)注老年人的生活,無論他們是孤獨的留守者還是兒孫滿堂的看似幸福的,其實當作者真正深入其中才會發(fā)現(xiàn),到了這樣一個年齡段里,他們的需求是多樣的也是迫切的,為人子女者一定要設(shè)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因為他們的現(xiàn)在就是自己的明天。作者經(jīng)過大量實地走訪,深切地接近他們,聽取他們的心聲表達內(nèi)心的需求更好地做好老年的工作。中國社會已經(jīng)進入到老年社會的階段,如何把老年工作做到實處,真切地為老年人的利益著想是當前迫切的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問好作者,推薦閱讀,編輯:錦妤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錦妤        2018-04-17 09:09:20
  只有深切地體會他們的冷暖和需求才能更好地走進他們了解他們,也讓他們的堅守不再孤獨不在無助。
我的江山,我的夢想。
回復1 樓        文友:清泉之韻        2018-04-17 22:15:39
  是的。據(jù)國家有關(guān)部門統(tǒng)計,如今我國老年人總數(shù)達到3億多人,而且在農(nóng)村所占的比例最大。就跟你說的這樣,如何把老年工作做到實處,真切地為老年人的利益著想是當前迫切的需要解決的新問題。謝謝社長的辛苦編輯!祝你晚安!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