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項梅清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清韻】舌尖上的俗語(散文)

編輯推薦 【清韻】舌尖上的俗語(散文) ——一年四十五日忙 一天辦九天的糧


作者:玉芙蓉 童生,610.1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784發(fā)表時間:2018-02-08 22:00:23
摘要:元朝忽必烈立帝后,在中原實行聯(lián)戶制,每七戶分派一個金人管轄。因為怕百姓起事,就規(guī)定所有刀具交給金人,一把菜刀七戶輪用。更有甚者,百姓娶親頭三夜歸金人......金人越殘酷,百姓越反抗,全國各地紛紛舉旗。

從小學(xué)開篇作文起,老師就教我們江漢平原是魚米之鄉(xiāng)。似乎魚米之鄉(xiāng)捆綁在江漢平原之上,難道冠上魚米之鄉(xiāng),才能顯示富裕和榮光?
   的確,我們從小就吃的白米飯,吃的是純正味美的優(yōu)質(zhì)鯽魚、鯉魚、鳊魚……我們家門前有條小河,常年清澈潺潺,或前推后涌,或清閑漫步,橫上一條小船,也有“紅眼鼓”跳上船來;只要上游封斷水流,河里到處都是翻騰的魚兒。至于請客,只要客人喜歡,二十個菜式的魚花樣決不會重疊。
   母親說了一條俗語:一年四十五日忙,一天辦九天的糧。我算了一下:四十五乘九可是四百多天呢!一年只有三百六十天,怎么要算四百多天呢?母親說:你以后會明白的。把我噎了回來。
   “那除了這四十五日忙,其他時間又在干什么呢?”我打破沙鍋問(聞)到底。
   “還不都是為吃的!”母親似乎有些煩,回答卻利落。
   一份童真,一份疑惑,總在懵懂的猜謎中。
   隨著年齡增長和參與農(nóng)事勞動,實踐告訴我:春爭日夏爭時,每年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就像鋼性尺度,監(jiān)督我們桉照規(guī)定的氣候堅決“執(zhí)行”,大有“過時不候”的鐵律,五谷雜糧,蘿卜白菜都有時令。
   那一天推磨,磨的是母親泡過的黃豆,黃豆泡得晶瑩剔透,膨脹碩大,丟進磨眼也難以下咽。母親和姐姐輪換著推和丟磨(喂磨),我力氣小,只能貼磨,也就是伸出一只手配合使著勁。少量的水,伴著泡脹的黃豆,推出的漿特黏粘,似乎粘膠粘連上下磨身,卻要把磨子推著轉(zhuǎn)動起來,磨出豆?jié){。
   速度奇慢,大汗淋漓??偯榭茨鞘⒅沽5呐枳?,總希望母親多喂一些,快些結(jié)束這艱難的前推后仰。母親卻不緊不慢如數(shù)珍珠,一粒一粒喂進磨口。母親好像看穿我的心思,來了一句:粗糟細豆腐,細糟豆腐多。
   要得吃,齊著力。這是母親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也是我們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好不容易,豆子磨完了,沖洗磨盤。接著,母親在豆?jié){上淋了少許菜油,適量加水,適時靜養(yǎng),母親說是“醒漿”。
   舀進早已架好的,掛著“包袱”的“崴架”內(nèi),一邊舀一邊崴(搖),豆?jié){滲透包袱浸釋出來,豆糟隨著崴架的搖動,形成一砣軟綿球體,旋轉(zhuǎn)潤滑,徜徉其中。待到濾出的豆?jié){放進鍋中,豆腐架擱上盆子,包袱纏緊,好一陣猛揉,壓榨,讓含水的豆渣盡量擠兌豆汁。
   鍋里的豆?jié){已經(jīng)沸騰,盆里也放好了化開的石膏水,高溫的豆?jié){先盛進木桶,必須一次性均勻沖散盆內(nèi)石膏,合上大鍋蓋。
   這叫“沖漿”,也就是適量的豆子適量的水,放適量的石膏。但也有不可預(yù)測概率:豆子的質(zhì)量或石膏的成份。因此,母親說:熬糖打豆腐,不充老師傅。
   也有一種方式叫“點漿”。就是端著石膏水,一邊周圍倒,一邊撩動盆里的豆?jié){,一邊盯著化學(xué)反應(yīng)的漿水,直至“豆腐來了”。
   時間流淌,嘴饞的我們靜靜等待,豆腐的清香撩撥饞液。揭開鍋蓋,一只筷子垂直而下,穩(wěn)穩(wěn)的插在豆腐中,母親抿嘴笑了。
   一碗豆腐,放上紅糖,甜蜜絲絲。母親卻沒有讓我們先嘗,而是讓姐姐端給后面的張奶奶,讓我端給前面的三奶奶,端給柳伯,端給龍姨......眼看盆里的豆腐少了一截,心里酸楚著,眼睛疑惑著:怎么我們辛辛苦苦,母親熬更守夜,就應(yīng)該分送出去呢?
   “你怎么不長記性?你沒吃張奶奶的團子?你沒吃三奶奶的豆皮子?你沒吃黃嫂的炒米糖?哦!只吃人家的呀?不興讓人家嘗嘗鮮呀?”母親一連串的問題,把我問得臉紅耳赤,無地自容。
   是的。我們滿村滿灣傳承著一中良好的分享習(xí)慣,無論張家李家,只要有人制作或烹飪可口食物,都挨家挨戶相互分送。
   父親說:這種風(fēng)俗在我們地方傳承已經(jīng)幾百上千年了。還說:這小小的相互傳遞,還推翻了一個朝庭。我大睜眼睛。
   他說:元朝忽必烈立帝后,在中原實行聯(lián)戶制,每七戶分派一個金人管轄。因為怕百姓起事,規(guī)定所有刀具交給金人,一把菜刀七戶輪用。更有甚者,百姓娶親頭三夜歸金人......金人越殘酷,百姓越反抗,全國各地紛紛舉旗。
   在嚴厲的管制下,荊州監(jiān)利陳友諒運用了民間相互贈送食品的習(xí)俗,發(fā)“發(fā)餅”。每家送出七個發(fā)餅,發(fā)餅里面封存信息:八月十五殺鞳子。接收的下線再送發(fā)七戶,依此類發(fā)迅速傳播,想不到,信息還是被朝庭發(fā)覺,最后提前舉事。因此,一個列強的帝國被一個小小的“發(fā)餅”推翻了。
   聽著精彩的故事,喝一碗甜蜜豆腐腦,暢快舒心,趕跑心靈上的霧霾,天空一片湛藍。
   家鄉(xiāng)的小吃豐富而精美。聽說劉備去江夏娶親,是在容城買的月餅。當(dāng)時的月餅還沒能達到現(xiàn)代的標準,粗造且原生態(tài),不可能參入化學(xué)添加劑,也沒有華麗的包裝。到底在哪家、何府購買的?因為事過境遷,無從查實。然而在北京護旗隊的表兄帶回孝敬奶奶的尊貴佳品:泡米糖,卻成為了我們玩笑中的談資——這價格高仰、包裝精美的泡米糖,真的比不上家鄉(xiāng)的炒米糖。
   炒米糖分兩個大部分。炒米俗稱爆米。首先選擇晚梗稻最合適,一是顆粒圓,二是粘性強。一般家庭都要準備一擔(dān)谷,如果少了,上不了夾米機。開始是煮炸谷。倒上晚梗稻,放上滿滿一鍋水,灶堂火烈。水開之后一邊操動,一邊文火慢燒。如果后期烈火,就會爆裂稻谷。一般都是第二天取鍋濾干。
   次日,燒辣鍋、細土沙“炒炸谷”。從熟透、濕潤、鼓脹的稻谷,通過高溫的鍋里,一把細麻梗捆綁帚子,細沙攔和,盤旋,慢慢使膨脹的稻谷返回原形。每鍋只能炒上一碗,用時六到八分鐘,兩個人一個炒,一個灶里添柴。一擔(dān)“炸谷”炒下來需要兩個晚上(合理安排,白天要下地勞動)。
   這種烈火炙烤的時侯會吸引很多小朋友,他們拿來黃豆、玉米,抱著柴火來“搭火”,也就是借機會占用一段時間,炒一鍋,改嘴饞。也只有玉米才有趣,剛剛放進黃燦燦的顆粒瞬間爆成滿鍋白花。
   借用太陽再曬一兩天。這通過煮、炒的炸谷比常谷看得精貴,嚴防雞鴨,不準浪費一粒。
   夾出來的米也是“熟”色。等到熬好糖的時侯,把“炸谷米”拿出來爆曬,再“燒辣鍋”,用黝黑細沙再次爆炒,炒出的米爆清香、嬌脆、細膩,保質(zhì)保鮮,存放持久。最放心的是原汁原味,絕無一滴“化學(xué)成份”。
   熬糖是鄉(xiāng)村“零食”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準備熬糖先生麥芽,優(yōu)先選擇大麥種子,放在竹筲箕里,薄薄蓋上稻草,浸水后濾起,每天浸水,連續(xù)一個星期(左右)生出嫩嫩麥芽。也有人家在夏天就生好麥芽曬干,秋后再用。當(dāng)然新鮮麥芽安全、省事。
   根據(jù)比例配備大米與麥芽。先磨出一半麥芽,再將洗凈泡脹的米配上另一半麥芽就水磨出。
   灶膛生起七成火,燒起“糖糊涂”,長把鍋鏟攪拌,直到“糊涂”熟透,灶里熄火,“糊涂”舀出放在盆里冷卻。再將先前磨出的麥芽漿均勻撒在“糊涂”上,讓麥芽“咬”進“糖糊涂”,滲透其中,俗稱“拍作”。
   技術(shù)、火侯是熬糖的基本,時間與精力更是熬糖的后盾。
   火侯一到,就是濾糟,通過包袱把糖水濾出來,開始“熬”,也就是用火功把滿鍋的水蒸發(fā),剩下的就是甜蜜糖了。
   起初滿滿一大鍋水,煮沸中水面上會產(chǎn)生一些次白色的泡沫,這些泡沫必須剔除,它會影響到糖的成色。舀出來的泡沫帶甜,卻是化痰止咳的良藥,誰有傷風(fēng)感冒,喝一碗立馬見效,特別是嬰兒、幼兒,更是可口又治病。
   灶火猛烈,鍋水漸低,甜味飄逸。又到了四鄰端送糖水的時候,孩子們一碗一碗地往外送,招呼左鄰右舍都來喝糖水。
   糖水再少,提起攪動的鍋鏟,濾下的糖纖掛在鍋鏟上,形成一片渾濁的玻璃,最下面的會出現(xiàn)圓的形狀,那是水份存量,需要多少時間和柴禾,主人心中有底。小朋友的筷子也伸進鍋里,攪起一砣,淹在冰冷的水缸速凍成可撕可扯柔軟甜美的開心食物。
   火減少,深紅色的糖已功成。再把事先準備的“炒米爆”進行均勻攪拌,揉整結(jié)實,捏成長開條狀,迅速用刀切開,方便存放、取出和吃食。也能把糖再熬干一些,讓糖降溫到燙手程度,趁熱放到用木梯綁成的架子上,用力拉長,收回拉長,反反復(fù)復(fù)。這種扯麻糖的力氣活只能由男人完成,直至糖質(zhì)由深紅變白色,由柔軟變堅硬。
   養(yǎng)女看娘。新來的媳婦在沒看到其母親時,都來品嘗新娘子帶來“糖酥果餅”。這小小的糖酥果餅就是親家母的見面禮,也可以說是衡量“親家母”能干與否的名片。所以只要誰家嫁姑娘,這熬糖、貼“荷葉子”都是慎之又慎,力爭做到色鮮、香甜、味美、酥脆,盡顯風(fēng)光。
   這些制作的食品用瓦壇密藏,棉墊封口,一直吃到第二年的種作。這些閑時辦到忙時用的傳承,一直保存江漢平原之上,這一天辦九天糧的計算,我也悟出了道道。

共 3354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今日小年,大年不遠,讀到這篇寫美食的散文,感覺挺有胃口。有關(guān)推磨的文字,很能勾起童年美好回憶。文章把有關(guān)食物的制作,寫得很精細,很能讓人長見識,同時,又有民風(fēng)民俗的人情之美。拜讀佳作,力推共賞。感謝賜稿清韻,盼您精彩連連?!揪庉嫞赫娌蓦`篆】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真草隸篆        2018-02-08 22:09:28
  很富于地方文化氣息,又有民風(fēng)民俗之美。內(nèi)容豐富,構(gòu)思巧妙,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樸素,清新,流暢。欣賞佳作,問候作者。
   遙祝您小年愉快,幸福吉祥!
2 樓        文友:老榆樹        2018-02-08 22:37:31
  中國有燦爛的飲食文化,
   作者隨手抓了一大把。
   精雕細刻成文章,
   饞得讀者咂嘴巴。
3 樓        文友:張璞        2018-02-09 08:37:30
  鹵水點豆腐,八月十五殺鞳子,爆谷粒芝麻糖,內(nèi)容具實豐盈,讀中使人開闊視野。欣賞學(xué)習(xí),問候作者。
因不知未來如何,就記錄現(xiàn)實和過往。
4 樓        文友:玉芙蓉        2018-02-09 14:11:19
  謝謝編輯!謝謝老榆樹!謝謝張璞!祝賀新年快樂!
   江漢平原,美食豐富。我只是隨用一抓,已經(jīng)數(shù)字超標了,如果一一道來,更擁擠不堪。只能淺淺勾勒了!
   謝謝了!
把思想劃上年輪,春秋過后,看社會的圖像,還有當(dāng)時被風(fēng)吹著飄擺的線條。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