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項梅清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清韻】訪人家(散文)

編輯推薦 【清韻】訪人家(散文)


作者:玉芙蓉 童生,610.1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7542發(fā)表時間:2017-12-11 18:29:16
摘要:富戶人家娶姑娘,貧寒之家騙姑娘。似乎從古到今的婚姻鐵律,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國家剛剛成立,又受嚴(yán)重自然災(zāi)害,老百姓真的缺衣少食。大青年看兒男(相親)借人家的衣服很正常,女孩子出門穿的多漂亮,未必合身?還有一些人家為了裝飾富裕,用稻草填谷倉,看上去糧食滿屯,“吃飯不愁”,誰知驢子拉屎——外面光。

中華語言,地方特色濃郁,精彩各異。每每一稿熟成,總是先念給讀過“掃盲班”的老婆“斧正”,方發(fā)播出籠,也能得到鄉(xiāng)音共賞。但登不了大雅之堂,主要罪過就是“太鄉(xiāng)俗”。
   “訪人家”,在家鄉(xiāng)是婦孺皆知,要廣播四方,必須解釋一番:家家養(yǎng)男戶戶養(yǎng)女。到了婚嫁年齡,封建時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時值婦女能頂半邊天、鐵姑娘班的婦女解放時代,婚姻就有了自主一半、父母一半平均權(quán)利。但在工分制的生產(chǎn)隊里,家長、青年的活動圈子都被限制,不得巳,還得靠“媒妁之言”。至于媒人之言是否真實?女方家長只得“深入了解”。大凡每個父母都希望女兒“落一戶好人家”,這就有了“訪人家”的通俗說法。
   羊腸小道,茅林草生,溜機凳(自行車)只有公社黨委才會騎。五月艷陽天,一對姑嫂,頭頂草帽,茵蘭大肩上裝,青長褲,平底鞋,當(dāng)時扯布靠布票,笑破不笑補、清廉治家,衣著整潔,就是出客的好行頭。緊忙緊趕,這對姑嫂分別請了棉花薅草的工分假,是為女兒梅蘭訪人家去的。從蘆家花巷到敖關(guān),十幾里小路,風(fēng)風(fēng)火火,馬不停蹄。為了調(diào)查了解,弄清未來姑娘家的門朝哪方開,樹朝哪方栽,房屋大小,(庫存)糧有多少,豬有幾頭,房前屋后是否清潔衛(wèi)生,持家是否勤儉,作一番考察。至于未來女婿的人品性格,很難查實,誰都知道姻緣勸攏,禍?zhǔn)聞耖_,不是謫親家人都會報喜不報憂,所以,訪人家也只能訪得其表。
   富戶人家娶姑娘,貧寒之家騙姑娘。似乎從古到今的婚姻鐵律,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國家剛剛成立,又受嚴(yán)重自然災(zāi)害,老百姓真的缺衣少食。大青年看兒男(相親)借人家的衣服很正常,女孩子出門穿的多漂亮,未必合身?還有一些人家為了裝飾富裕,用稻草填谷倉,看上去糧食滿屯,“吃飯不愁”,誰知驢子拉屎——外面光。
   生產(chǎn)隊正在栽中稻秧苗,田間一片薄水,有人挑秧苗,也有人在運輸,婦女成梯形排成一行,口朝黃土背朝天,緊張而有秩序“退”進。
   “黎姐!黎姐!家里來了客喲!”田邊傳來呼聲,黎姐先是一笑,她知道是來了貴客,一邊挪出身位,一邊洗手,一邊往坡上走。
   快上田埂時卻又返身走到田中間,與彭奶奶耳語一陣,再迅速上岸。前幾天紅人先生(女方稱中間人為媒人,男方稱中間人為紅人)就說過近些天親家要來訪人家,但沒說具體日期,前兩天黎姐還準(zhǔn)備了一下,親家卻沒有來,天氣又熱,(當(dāng)時沒冰箱)新鮮魚肉也不能久放。想不到?jīng)]了準(zhǔn)備,親家來了。上街是來不及了,就是上街也沒有菜了,真是兩手捏肉,措手不及?;仡^找彭奶奶耳語,實則是“幫救兵”。
   是客不是客,打個流謊測!到家之即,黎姐熱情洋溢地招待親家,到茶端板凳,禮貌請坐,一方噓寒問暖,接著鉆進廚房。
   廚房不大,鹽菜榨辣椒醬蘿卜是有,但待不得客呀!臘肉不多,就是臘肉豐富,一碗菜也上不了桌啊。一陣洗鍋涮碗刀截,靜動有致。
   黎姐上了坡,彭奶奶也丟下了手中的秧,客串了幾個娘們往家里走。生產(chǎn)隊、村子要進新人,大家都樂意,隊長也睜只眼閉只眼,任她們離開。
   幾個娘們各自回家,分別拿了魚、丸子、粉絲、臘鴨子,包裝成簡易的手提袋,從屋后,轉(zhuǎn)到黎姐廚房旁邊,彭奶奶進大門“招呼”客人、打掩護,后邊通過小亮窗,遞進食材。彭奶奶打了幾句圓場,回了栽秧田。
   一陣鍋碗瓢盆交響曲,一燴醬油吃醋香飄溢,八個小菜一個湯,熱氣騰騰端上桌。這不緊不慢有條不紊,色香味齊全,兩位親家很是滿意。其實大家都過的緊日子,親家也并非為吃喝而來,為兒女作一番調(diào)查了解,也是理所當(dāng)然。
   親家過了眼,黎姐更開心。當(dāng)年臘八日吉祥瑞,一對新人圓百年。

共 1463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訪人家,在那個年代并非新鮮事,大多都是如此。我們這代讀這篇文字,似乎回到從前。相親、訪親,老怕自己的女兒吃虧。非常熟悉文章中的場面,從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老練,還有文字的功底之深。對于當(dāng)時的風(fēng)俗,作者用質(zhì)樸的語言描述了訪親待客的經(jīng)過,真是熟悉至極,也給后來者上了一堂精彩的大課。珍惜現(xiàn)在的好生活,把互幫互助的行為發(fā)揚光大。感謝您的支持,祝創(chuàng)作愉快!好文欣賞,敬請品讀。【編輯:項梅】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項梅        2017-12-11 18:31:26
  熟悉的場景,仿佛把我們帶回那個年代,好文欣賞,遙祝問安。
項梅
2 樓        文友:老榆樹        2017-12-11 20:28:20
  “訪人家”這一習(xí)俗各地農(nóng)村都有,只是叫法不同。作者抓的這個“典型”不錯,很有生活。敏感的寫手們不妨就此演繹出更精彩的故事來。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