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攜手選拔賽】逝去的古文聲(散文)
“你這懶婆娘,天天睡到日頭黃。你老公干活回來找飯吃,你還橫在床上曬太陽……”一段無比熟悉的古文唱詞喚起我童年的記憶,我仿佛又看到那個唱古文的謝先生(我不知他的名字,當時大家都這么叫他)。他長得很高大,灰白的短發(fā),戴著副很酷的墨鏡。他常年走街串戶到百十里方圓的村莊唱古文,引路人是個癡呆的大傻子,大家都叫他“飯桶”。謝先生總是左手扶在飯桶的肩頭上,右手撐著根細長烏黑的枴杖。身上前頭挎著一條裝東西的褡褳,后頭是一把神奇的二胡。
之所以稱其為神奇,是因為謝先生唱古文時唱一句或一小段,便拉著二胡配一段音,那二胡聲音鏗鏘,他唱腔卻沙啞,這樣一唱一和十分好聽,是當時除了春節(jié)舞龍燈鬧獅之外最喜慶最歡樂的趣事兒。
有道是“一跛二瞎、三麻四癩”,這話真不是損語,實實在在是指這些人都有著過人的天賦和本領。謝先生不但耳力超級靈敏,記憶力更是驚人,但凡和他說過幾句話,他詢問了是誰家的孩子后,哪怕大半年再見,他一聽說話聲就立馬能叫出你的名字,無一錯失。至于我們的長輩們,他更是個個都忒熟。聽人笑一聲或咳嗽一下他都能分辨出是誰來。我一度懷疑他是不是真的盲人,怎么誰來到身邊他都認識?但毫無疑問他的的確確是一個盲人。聽他唱古文的大人們是“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他能用手摸著分辨出一角、二角或五分的紙幣,并分別疊齊了放入他胸前的褡褳中。
這天放學后在路上又看到飯桶牽著謝先生來我們村了,便知道晚上又有熱鬧可看了。
那時候家鄉(xiāng)還未通電,家家戶戶都用那暗兮兮的昏黃的煤油燈。但只要謝先生來唱古文的時候,挖鎢礦的叔父們便會弄幾盞雪亮的電石燈掛在四面墻壁上,把黑漆漆的夜亮個透兒白。
我吃罷晚飯便早早帶著張小板櫈催促奶奶去聽古文。漢子們一般都不湊這熱鬧,因為當時的香煙才九分錢一包,二角錢可不是小數(shù)兒。如給一角或伍分又顯得小家子氣,所以即便很想聽也得裝模作樣地說:“你們小屁孩和娘們聽去罷!”——可眾人心里有數(shù),半場過后總會多出許多圍在外圍的爺們。
在我們這些小屁孩胡鬧和婆娘們嘮嗑之中,謝先生閃亮登場了!
唱古文不比唱大戲,是不需要戲臺的。只拉把竹椅往堂屋中央一坐,自是焦點中的焦點、中心里的中心。
沒有其他跑江湖的開場白,高高大大的謝先生坐在竹椅上也山岳般威武。捧錢場的奶奶嬸子們依次遞上一角或伍分錢(這種錢是隨意給的,所以不設標準,一場下來大約三、五元左右),謝先生摸索著分別裝入褡褳后,取來二胡拉一小段歡快的樂曲,笑嘻嘻地問大家想聽那場?
其實謝先生經(jīng)常唱的無非就是《懶婆娘》、《送郎參軍》、《寡婦怨》、《靚妹子挑郎》等大約七、八個古文,連我都耳熟能詳了。但那些婆姨嬸娘們卻總覺百聽不厭,翻來覆去重三倒四反復地聽了一遍又一遍。
每次唱《送郎參軍》和《寡婦怨》時,一片的唏噓嗟嘆聲,更有的淚流滿面?zhèn)牟灰选梢娭x先生是多么的煽情!總能讓大家一會兒悲一會兒樂、一會兒嘆息一會兒歡笑。
謝先生的唱功很好,聲音沙啞卻渾厚洪亮,哭腔更是他的絕活。他拉的二胡聲也鏗鏘渾厚,老遠都能聽到。
《懶婆娘》是壓軸大戲,每個人都喜歡聽、聽得直樂的古文,講述一個男人勤勞持家而他婆娘卻好吃懶做天天睡懶覺的故事,嘻笑怒罵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
時間過得真快,當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機錄音機后,已到了九十年代初了。唱古文這門手藝早已沒有了市場,精明的謝先生也隨機應變——由唱古文改為摸手相!
在我們農村,求神問仙占卦看相是極有誘惑力的,尤其是婦女們。有時久病難愈時她們寧信菩薩也不相信醫(yī)生,看手相測八字她們一個比一個更帶勁。
可謝先生既然目不見物,自然看是看不了的!于是謝先生改“看”為“摸”——摸手相!
一年四季游蕩在周圍百十里地,加上謝先生過人的天賦和記憶力,有多少人他能不認識?又能有多少事他能不知道?于是乎,但凡請他摸過手相的婆娘們都夸他摸得準!既然摸得準,那給錢的時候自然是毫不吝嗇!謝先生于是終日滿面紅光,笑聲愈發(fā)的洪亮。
如此又過了多少年,似乎不記得最后一次在哪年見過謝先生了。一打聽,原來謝先生早已足不用出戶,守在家中都財源廣進了——看相算命測字無一不精!門前是車如流水馬如龍呀,上至官員富豪、下至貧民走卒,數(shù)錢都數(shù)到手抽筯!
但當我在去年突發(fā)奇想想去拜訪他時,才知道他已去世許多年了。
如今村里的婆娘們聚在一起嘮嗑時,無意中提到謝先生,都道:“真想再聽一場古文呀!可惜謝瞎子已經(jīng)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