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短篇 >> 作品賞析 >> 孤獨的弱小者的絕望的悲鳴

精品 孤獨的弱小者的絕望的悲鳴 ——越劇《紅樓夢》黛玉葬花唱詞賞析


作者:金龍 秀才,1742.58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0240發(fā)表時間:2017-08-09 10:46:46
摘要:總之,林黛玉的葬花唱詞,不僅在內容上婉轉動人,而且在形式上臻于完美,是一段不可多得的美妙篇章。

孤獨的弱小者的絕望的悲鳴
   在大觀園中,林黛玉的孤獨是出了名的。這首先源于她深刻的自卑感。薛寶釵到大觀園來,是攜帶了大量的“金的玉的”,而且在大觀園中,自有“薛姨媽”等一干親戚照應著。林黛玉來大觀園之前,其母賈敏已經去世,她是以“孤女”的身份來投奔外祖母,而且是孤身一人來的。用賈母的唱詞來說,就是“可憐你年幼失親娘,孤苦伶仃實堪傷,又無兄弟共姐妹,似一朵寒梅獨自放”。因此,當她一看到“外祖母家確與別家不同”時,就在心底里告誡自己“不可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走一步路”。其次源于她孤高自傲的性格。林黛玉飽讀詩書,文學的功底很深,“一生與詩書結了閨中伴,與筆墨結成骨肉親”,“菊花賦詩奪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紅院中行新令,瀟湘館內論舊文”。大觀園中那些浪得虛名的公子哥兒、小姐千金,很難入她的眼。
   因此,在“四月天氣雨乍晴”的日子里,當薛寶釵和王熙鳳等人陪著賈母游春,“說不盡滿嘴獻媚奉承話”的時候,林黛玉卻孤零零地一個人“偷灑珠淚葬落花”。在她的耳中,聽到的是隨風送來的聲聲“哀怨笛”。在她的眼中,“四季如春”的大觀園,“卻只是一座愁城”。在這座“愁城”里,風過處“落紅成陣”。這使得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看到了自己如落花一般的命運,發(fā)出了“我一寸芳心誰共鳴,七條琴弦誰知音”的無助的感嘆。出于“惜惺惺憐同命”的心理,為了不讓落花們“陷落污泥遭蹂躪”,她要“收拾起桃李魂,自筑香墳葬落英”。
  
   二
   林黛玉之所以自卑,之所以多愁善感,是因為她自始至終認為,自己是一個“被逼凌”的弱小者。盡管她是賈母的“心肝寶貝”,但在其他人的眼里,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那個賈寶玉的母親、林黛玉的舅媽王夫人,就因為晴雯的眉毛畫得像林黛玉,而“虎著臉,皺著眉頭”,可以想見,她對于林黛玉本人,該是何等的討厭了。因此,她時時處處感到自己被排擠、被歧視。雖然還有一個表兄賈寶玉在體貼她,護著她,但終究難以消除她的這種種感覺。尤其是當她去探望因“混跡宮闈,無意功名”而被父親責打的賈寶玉,卻吃了閉門羹后,他的這種自卑和多愁善感集中爆發(fā)了出來。與其說林黛玉是在葬花,倒不如說她是在發(fā)泄。
   在她的眼中,大觀園里的花兒牡丹、芍藥、海棠、楊柳、桃花,無不代表著弱小者的特點,它們在“風過處”“落紅成陣”,不是“謝”,就是“怕”;不是“驚”,就是“帶愁”,甚或是“含恨”。正是看到了這些“花朵兒與人一般受逼凌”的嚴酷現(xiàn)實,才使得她對落花們“同命相憐”,要“筑香墳”來“葬落英”。
   弱小者要想博得人們的同情與憐憫,幾乎是不可能的。林黛玉非常敏感地看到了這一點。在她的葬花詞中,她不禁發(fā)出了如此的感嘆:“花落花飛飛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不同情、不憐憫弱小者倒也罷了,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強權者往往以欺凌弱小者為樂事,而且這種欺凌是無休無止!“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霜劍嚴相逼”。長得好看有什么用?到頭來還不是成了人們腳下的一堆爛泥。“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這與其寫的是“落花們”的命運,倒不如說是林黛玉借花比自己,從而抒發(fā)出對弱小者受欺凌的不公平待遇的憤懣與不平。
  
   三
   對大觀園中的人和事,林黛玉是深感絕望的。這種絕望的情緒體現(xiàn)在她的唱詞中,首先表現(xiàn)為超脫這個骯臟的現(xiàn)實社會的素志?!盎ɑ犋B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钡部吹?,現(xiàn)實是十分殘酷的,自己“超脫”的結果,只能是找不到理想的棲身之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最后只能被這個骯臟的現(xiàn)實社會所吞噬,落得個“錦囊收艷骨,凈土掩風流”的最終結局。
   面對著這骯臟的現(xiàn)實社會,弱小者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與現(xiàn)實社會妥協(xié),甚至與其同流合污。另一種是與這個骯臟的現(xiàn)實社會勢不兩立,借此保住自己的清白之身。林黛玉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后者,“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淖陷渠溝”。這一點正是林黛玉這個“孤獨的弱小者”獲得世人同情的原因之一。
   在唱詞的最后,林黛玉發(fā)出了如下的感嘆:“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边@與其說是在感嘆,不如說是在悲鳴。既是為花們悲鳴,也是為葬花人即自己悲鳴。讀來不禁使人淚濕衣襟。
  
   四
   這段葬花唱詞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最關鍵的在于她將“花”的命運與葬花“人”的命運有機結合起來,既是寫“花”也是寫“人”,既是寫“人”也是寫“花”,“花”與“人”,在此融為一體,天衣無縫。
   唱詞中“花”與“人”的結合形式之一,是先有“人”后有“花”。如果說,“繞綠堤,拂柳絲,穿過花徑/聽何處,哀怨笛,風送聲聲/人說道,大觀園,四季如春/我眼中,卻只是,一座愁城”寫的是“人”的活動與感受,那么,“看風過處,落紅成陣/牡丹謝,芍藥怕,海棠驚/楊柳帶愁,桃花含恨”寫的則是“花”的感受。但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人”與“花”之間,用“這花朵兒與人一般受逼凌”這條線索串聯(lián)起來了,讓人看不出有絲毫穿鑿附會的痕跡,可謂水到渠成。
   正是因為“花”與“人”有這種“惺惺惜同命”的遭遇,才使得林黛玉想到了要“筑香墳”來“葬落英”。有人可能會認為林黛玉是自作多情,但是,如果你站在林黛玉的位置,設身處地地為她考慮的話,就能夠理解她近乎荒唐的“花癡”行為,是建立在“花”與“人”同命相憐的感情基礎之上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唱詞中“花”與“人”的結合形式之二,是明寫“花”暗寫“人”。唱詞中用了大量的篇幅,發(fā)出了對“花”的傾訴。“花落花飛飛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淖陷渠溝”,這里寫的僅僅是“花”的遭遇和命運嗎?絕不是。它明里寫的是“花”的遭遇和命運,暗里寫的卻是“人”,即林黛玉自己的遭遇和命運:沒有人憐憫和同情,看慣了人家的冷眼,時時要受到流言蜚語的攻擊,加上疾病纏身,不知道哪一天就要香消玉殞。只能在虛擬的理想社會中流連,最后難免在各種無言的迫害中凄慘地死去。從這些唱詞中,我們分明地看見了一個弱不禁風的美少女如花般飄零的形象。
   唱詞中“花”與“人”的結合形式之三,是既寫“花”又寫“人”。在唱詞的最后,林黛玉感嘆道:“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苯衲晔俏襾砺裨崮銈儯髂晔钦l來葬你們,就不知道了??峙率窃凇按罕M紅顏老”的時候,“花”和葬花的“人”都難逃“落”“亡”的悲慘命運。
  
   五
   這段葬花唱詞的藝術生命,還在于它對擬人、借代、對比、夸張等修辭方法嫻熟的運用。
   先說擬人。我們知道,花兒、樹兒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是在唱詞中,卻讓它們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在“風”地摧殘下,芍藥是“怕”,海棠是“驚”,楊柳是“帶愁”,桃花是“含恨”,它們的思想感情與葬花人此刻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很好地詮釋了林黛玉葬花行為的感情基礎。
   在大自然生老病死的鐵律面前,無論是“人”還是“花兒”“鳥兒”,都難逃“花魂鳥魂自難留”的命運。在這種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鳥”的反應是“無言”,“花”的反應是“羞”。把用于表現(xiàn)人的行為的“無言”和“羞”,加在沒有人的動作行為的“花”“鳥”身上,集中表現(xiàn)了人們在嚴酷的生老病死規(guī)律面前的無奈。
   再說借代。林黛玉在感嘆“我一寸芳心誰共鳴”之后,又用了一個借代的修辭方法,“七條琴弦誰知音”。這里引用了先秦的琴師俞伯牙和樵夫鐘子期以琴結友、高山流水成知音的典故,用“七條琴弦”來借代自己的“一寸芳心”,用“知音”來借代“共鳴”,把自己的好心得不到人們的理解,茫茫人海,知音難覓的苦衷委婉地表達了出來。
   又如看到“花落花飛飛滿天”的情景,林黛玉自然聯(lián)想到它們香消玉殞的悲慘命運,但這是用借代的修辭方法說出來的,這就是“紅銷香斷有誰憐”。“紅”是花的顏色,這里用花色來借代花;“香”是花的氣味,這里用花味來借代花,它們都難逃“銷”“斷”的凄慘結局。用借代的修辭方法來寫,讓人們不僅看到了花的結局,而且領悟到了它的顏色和氣味,都將隨著花的飄零而消散,對“花”的同情和憐憫油然而生。
   再說對比。這種對比在唱詞中的表現(xiàn),一為人家對大觀園的印象與“我”即林黛玉對大觀園的印象的對比?!叭苏f道,大觀園,四季如春/我眼中,卻只是,一座愁城”。通過這個對比,不僅表現(xiàn)了林黛玉特立獨行的叛逆性格,而且為她與眾不同的“葬花”行為提供了認識上的基礎。
   這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詩《秋詞》的前兩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雖然他們感受的對象各不相同(一為“大觀園”,一為“秋”),風格各異(林黛玉的婉約,劉禹錫的豪放),但他們在對比修辭手法的運用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種對比在唱詞中的表現(xiàn),二為花的嬌容與其結局的對比?!懊髅孽r妍”是花的嬌容,“一朝飄泊”是花的結局。通過這個對比,說明在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你即使是天姿國色,也難以逃脫飄零冷落的命運。聯(lián)想到林黛玉的紅顏薄命,不禁使人唏噓悲嘆。
   最后說說夸張。為了突出林黛玉在大觀園中的愁緒,唱詞中采用了“一座愁城”這樣的夸張的修辭方法,形象地說明了林黛玉愁緒之深之廣。南唐后主李煜在詞作《虞美人》中,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他亡國后淪為階下囚的愁緒,極盡夸張之能事。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在她的詞作《武陵春》中,用“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來寫自己因戰(zhàn)亂流離失所、國破家亡的愁緒,也極盡夸張之能事。林黛玉葬花詞中的“一座愁城”,可以說是對前人夸張修辭方法繼承基礎之上的一個創(chuàng)新。
   同樣屬于夸張的,在唱詞中還有一個“落紅成陣”。一陣風吹過,樹上的花瓣隨風紛紛揚揚地飄落。這種“落紅”再多再密,也斷不至于到了“成陣”的地步。顯然的,這里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鋸埵址ǖ倪\用,突出了“花”的對立面“風”即社會惡勢力的強大,讓人不寒而栗。
   總之,林黛玉的葬花唱詞,不僅在內容上婉轉動人,而且在形式上臻于完美,是一段不可多得的美妙篇章。

共 4115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黛玉葬花》是林黛玉在大觀園的重頭戲,在林黛玉的眼中,大觀園里的花兒牡丹、芍藥、海棠、楊柳、桃花,無不代表著弱小者的特點,它們在“風過處”“落紅成陣”,不是“謝”,就是“怕”;不是“驚”,就是“帶愁”,甚或是“含恨”。正是看到了這些“花朵兒與人一般受逼凌”的嚴酷現(xiàn)實,才使得她對落花們“同命相憐”,要“筑香墳”來“葬落英”。首句“花謝花飛花滿天”,描繪出一幅繽紛、絢爛、宏大、壯美的畫面。我們若是屏蔽掉其他背景,單從字面,是不能確定這一句的情感基調的,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得聯(lián)系上下文才知道?!按撼菬o處不飛花”,場面大抵如是。滿城煙花剎那綻放的驚心動魄,大概也就這樣吧?;ㄖx了,花飛了。然后,紅消了,香斷了。歲月更替,時令變遷,客觀事物的正常變化,在詩人的內心世界投下濃重的烙印。一個“憐”字,統(tǒng)領全篇。憐花,憐人,自憐……詩人于是將自身的情感命運,與絢麗的花兒連在了一起。以花喻人,定下情感基調。生命何日是盡頭,生命何日才是盡頭?花殘人老,花落人亡!到時候,我們都消失在茫茫天地間,你不再是你,而我,也不再是我;我們都歸于沉寂,誰也不認識誰,誰也不知道誰。最后的最后,不知是誰葬了誰。一首葬花詞,道盡傷心意。佳作,推薦共賞?!揪庉嫞汉蔽涓辍俊窘骄庉嫴烤吠扑]01708100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8-09 10:51:44
  《黛玉葬花》是《紅樓夢》為林黛玉安排的重要戲份,也是最有喙頭的一個片斷,文章賞析得非常到位精致。欣賞了,問候金龍老師!祝夏日安康。
與江山作者共同成長!
回復1 樓        文友:金龍        2017-08-09 15:17:20
  謝謝武兄精彩的按語和點評,辛苦了!
2 樓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8-10 09:28:27
  祝賀佳作獲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斷!
不與他人攀比,只求自己進步!
3 樓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8-10 10:14:14
  這篇文章昨天已經收藏。恭喜佳作獲精,期待精彩不斷。
與江山作者共同成長!
4 樓        文友:春雨陽光        2017-08-10 16:02:23
  祝賀老師文章精品,期待老師更多文章的到來。
語文教師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