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婆婆(散文)
成為我的婆婆時,她已53歲,現(xiàn)已年過古稀,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矮了,駝了,消瘦了,倒是精氣神兒還好。
我這個婆婆,四鄉(xiāng)五鄰都有名。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竟然把六個孩子都送去學校讀書,而且個個兒都小有出息。這在農(nóng)村是不多見的,因此,她就是大家心中的女能人。據(jù)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她還曾擔任過書記,趕上六十年代下放,主動響應黨的號召,返鄉(xiāng)務農(nóng),從此成為家庭主婦。
婆婆雖已回鄉(xiāng),依然是四鄰的領導,哪家有矛盾掰扯不清時,她出面調(diào)解;哪家成兒嫁女,她掌勺,置辦宴席;哪家修房立屋,她規(guī)劃安排……婆婆樂此不疲,給人辦得妥妥帖帖的。大家也都信服她,只要有事,不論大小,都喜歡聚到她身邊說道說道。
婆婆養(yǎng)育了五子一女,老大老二年紀稍大,上班,上學,不曾在家受帶弟弟妹妹的累。姐,老三,老四,老五,都相繼錯一兩歲,苦了姐一個女娃,哄了老三,老四老五又扭成一團。姐既當媽又當姐,自己還是個孩子呢,卻不得已帶那三個調(diào)皮搗蛋忒不省心的娃。要是弟弟們打架受了傷或惹事生非闖了禍,姐少不了要先挨頓打。姐也常常犯困,可是她哪里敢睡去,一不留神,三個搗蛋鬼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干起仗來,她拖開這個,那倆撕作一團,拉開那個,這倆又拳腳相加。沒辦法,姐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弟弟們見姐哭開了,才停了戰(zhàn),齊齊圍上來,擦淚,揉背,捶腿,哄姐姐開心。因為他們明白,姐姐是唯一的守護神,欺負了姐姐,誰還睬他們呢?婆婆每每回家都會看到一副場景:有的伸開四肢趴在長板凳上睡得嘴角口水直流,有的四仰八叉睡在板凳旁,有的摟著板凳腿,有的抱著板凳角……
因為孩子多,個個像巢里的雛兒嗷嗷待哺,吃穿用度,上學讀書,沒有哪一處不需要錢,常常入不敷出,于是公公抹下面子四處借款,借了東家借西家,借了親戚借朋友,能借的全借光了,也難以填滿那個巨大的坑,關鍵是常常只見借來不見還。得不到兌現(xiàn),誠信就打了折扣,誰還能借你一次,又借你二次、三次?
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婆婆想著做生意。九十年代初,到河南山上開金礦成為時尚,許多弄潮兒蜂擁而至,有人賺得盆滿缽滿。婆婆有些心動,想,她這樣的女強人再加上公公多年的政府工作經(jīng)驗,開礦賺錢,那還不是懷里抱西瓜,十拿九穩(wěn)的事?到那時,孩子們想吃啥,吃!想做啥,做!何須過這家徒四壁、青黃不接的日子?那時公公剛退休,婆婆就開啟她那三寸不爛之舌,白天講某某大字不識一個,在河南山上發(fā)了,某某不幾日也見了金,財源滾滾來,接著開始夸公公:“從政多年,見多識廣,經(jīng)驗豐富,上河南開礦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嗎?”軟硬兼施,總算說得公公開了竅。
說干就干,宣傳動員,招兵買馬,那年8月初旬,擇了吉日,婆婆和公公帶著浩浩蕩蕩的撿金大軍坐上了北上的列車。
快過年時,他倆回來了,卻絕口不談開礦的事,即使有人打聽,他們也立即岔開話題,或找個借口起身離開,就算他們的兒女也不知道他倆以及那幫人在河南到底發(fā)生了啥事。
賺大錢的沖動一過,心突然靜了下了來,婆婆開始腳踏實地做些小本生意。
蒸饅頭、烙火燒是婆婆的拿手戲。每日里,她披星戴月,揉面,生火,蒸完苦蕎麥饅頭、豆沙包,又開始烙火燒,不知疲倦地干。公公負責銷售,逢集背了去街上買,學校放學時,等在校門口,賣給有需要的孩子。婆婆的饅頭、豆包和火燒幾乎每日里都能一售而空,算不得日進斗金,也小有薄利進賬。
孩子們漸漸長大,成家立業(yè)后,婆婆又有了新習慣——開例會。
記得剛結(jié)婚那會兒,我最怕過年了。彼時,我和老公每月工資不足三百,一日三餐所需糧食、蔬菜都是娘家資助,月月無余錢,當月還沒結(jié)束就盼下月,還得籌措雙雙函授學習的巨額支出,籌備養(yǎng)育下一代??擅糠甏汗?jié)回家拜年時,婆婆總要開會。剛開始時是商討兒子們按月繳生活費。她老人家說,公公有工資,不必管。在我們工資不足300元的歲月里,她月薪300元,而后就是買置辦棺材的木材,蓋樓,甚至請人砍柴都得湊份子。有時一年開好幾次會,放暑假啦,哪家親戚辦喜宴呀,婆婆都要把兒子們一個個兒通知齊全開始開會。開會,應既民主,又集中吧?然,婆婆的會通常是她唱獨角戲,大談必要性,正確性,合理性,最后宣布她精心構思后的重大決定。他們的會議,兒媳婦兒無權參加,更無權發(fā)表見解,偶爾不小心參加了,又碰巧沒管住嘴發(fā)言了,老人會上默不作聲,會后必定給兒子上政治課。然后,兒子又給媳婦兒上課,我是領教過那樣的政治課的。后來,我還因此落下病根兒,怕聽“開會”這個詞。大概自她七十歲始,“例會”這事兒才漸漸消失。
我猜想,或許婆婆過慣了領導式的生活:眾星捧月,前呼后擁,善于安排,喜歡規(guī)劃……兒女們十天半月也不回家朝拜于她,也不聽從她老人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她沒機會發(fā)表高論,不得安排各位孩子的生活,空落,寂寞,不甘,于是借了“例會”聊以慰藉也未可知?當然,歸根朔源,還是“經(jīng)濟理論”,曾經(jīng)“投資”,現(xiàn)要“返利”。只可惜那時的兒子們個個兒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她沒了轍,想出那么一招補補“虧空”而已。
向來好強的婆婆那無堅不摧的內(nèi)心以及強健的體魄都不再了。
有一次回家去看望他們,她正背了噴霧器殺菜蟲。她似乎還有使不完的勁兒。勸她不要再做那么多,年紀不饒人。她不以為然地笑笑,說:“哼,不做,吃啥?娃兒們想吃了,拿啥?”“啥買不到呢?”“買著吃,讓人恥笑?!?br />
她有很多顧慮。
我不知道,自己出錢買,哪里就下賤了,哪里就會有人恥笑了?她是怕自己老了沒有能力買來吃?還是擔憂她的兒女會不孝?誰又曾放下他們不管過呢?她要咳嗽一聲,幾個兒女也嚇得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又是送醫(yī)院,又是照料,還會餓著他老人家?何須擔憂?
我反思自己以前也的確曾從她老人家處拿過一些豆角、辣椒、土豆、饅頭之類。聽她的話,我既汗顏又自責。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都希望能把勞動果實與兒女分享,任勞任怨,但苦累還不是他們承受嗎?為讓良心得安寧,我從此不再從她那里拿什么,希望以此減輕她一些負擔。
在她心里,還有個問題像惡魔一樣折磨著她——老了,動不了了,會不會被困死?
記得有次回家,聊著聊著就說到一個他們聽來的人的故事,說那人患了病,到城里跟著兒子媳婦過。據(jù)說媳婦不孝,虧吃虧喝。她說,她老了絕不會跟著兒子媳婦住,莫把她虐死了。作為媳婦,聽她這話,我怒火中燒,沒影兒的事,道聽途說,也成為她擔憂的證據(jù)?有法律制裁,誰敢把老人虐待死?且不說還有道德約束,有良心譴責呢!人人都有父母,誰的良心得安?再說也不缺吃吧,怎就會虐死老人?我們妯娌幾個不說賢惠有余,也知書達理吧,在她面前說話都得小心翼翼,都怕聲音大了,哪個媳婦何曾虧待于她呢?我還在場呢,這樣說,是極度地蔑視我!但,萬丈的火焰都得按住勢頭,她是婆婆,神圣不可侵犯,即使犯了滔天大錯,媳婦兒都得服服帖帖。我只好一笑了之,且由她發(fā)發(fā)感慨,說說笑話吧??梢姡畔遍g,要走進彼此的心,確實是個難以研究出結(jié)果的課題。
或許,老人都如此,善于幻想,想著想著,別人的事就變成了自己的事,推人及己,感同身受,于是生發(fā)出種種莫須有的悲催的答案來,先入為主,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防衛(wèi)措施。
因為長期吃素,婆婆骨質(zhì)疏松十分嚴重,以至于脊椎壓縮,變形,脊背彎得像只小青蝦。走路彎成個大大的“C”,做飯幾乎匍匐在灶臺上。即使如此,她都不愿意跟著兒女過。甚至還下地干活,跪在地上也得干,十頭牛都拉不轉(zhuǎn)她的意志。已二度進醫(yī)院理療,即使躺病床上,還電話指揮公公在家摘辣椒,曬豆角,沒有人能勸得了她。老公嚇唬她說要是再繼續(xù)干活兒,有一天會癱瘓在床的。她哼哼冷笑兩聲說:“等癱瘓了再說?!?br />
年齡大,器官機能都趨于老化、衰退,脊椎壓迫神經(jīng),至無法治療時,還真有會導致癱瘓??衫先瞬恍胚@樣的事會被她攤上,病情稍有減輕,就吵吵著回家,再準備繼續(xù)干活。
她還有鵬程志。前年,她靠賣菜硬化了院壩,今年,她還想靠賣菜裝修堂屋。她表示要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這種不向命運低頭,不畏艱難困苦,積極向上的精神給我們每個兒女豎起了一桿旗,也正是她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可當看到她黃帽沿下出鉆出的縷縷銀發(fā),那日漸彎曲快要變成“O”的脊背,以及那蹣跚的步伐,心酸不已,為什么就不愿意歇一歇呢?要什么時候才肯給自己低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