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觀潞王陵與比干廟有感(散文)
在河南省北部有一處規(guī)模龐大、形制恢宏、雕工精美的陵墓——潞王陵,墓主人是明代潞簡王朱翊镠。話說朱翊镠,在精彩絕倫的明代歷史中幾乎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標(biāo)點符號,但他的哥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萬歷皇帝朱翊鈞,所以他才可以擁有如此規(guī)格的陵寢。
潞王陵位于新鄉(xiāng)市北郊13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時人稱其為“頭枕鳳凰山、腳登老龍?zhí)?,左手揣著金燈寺,右手托著峙兒山”,正是傳說中的風(fēng)水寶地。
潞簡王墓及其次妃趙氏的墓地,占地230余畝,其整體建筑幾乎全部采用青石和白石建造,被當(dāng)?shù)匕傩辗Q為“中原石頭城”。潞王墓前首,是一座雕工精致的石坊,上刻“潞藩佳城”楷書。由石坊入內(nèi)是一個長長的神道,兩旁排列石人、石獸15對,或立或蹲或臥,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潞王陵建筑形勢同北京十三陵中的定陵相仿,其次妃趙氏墓則采用了皇后的制式,二墓?fàn)I造布局均大大突破了制度等級森嚴(yán)的明王朝陵寢規(guī)定。朱翊镠,這個卷帙浩繁的中國歷史中毫不起眼的標(biāo)點符號,以這種方式向后世述說著他曾經(jīng)的存在。
的確,因為潞王陵的存在,當(dāng)?shù)亓鱾饔泻芏嚓P(guān)于朱翊镠的傳說。其中一個是:附近村子有戶人家要為兒子娶媳婦。結(jié)婚前一天,殺牛宰羊,燒煮燉炒,把一切都準(zhǔn)備得停停當(dāng)當(dāng)了?;槎Y當(dāng)天,掀開鍋蓋一看,肉、菜全沒了。誰把東西偷走了呢?于是全家出動,找來找去,找到潞王陵前,大家發(fā)現(xiàn)神道西邊那個牽馬小吏嘴上油乎乎的,還殘留著肉末呢。這家人氣憤地說:“潞王在世時就沒干多少好事,你這個牽馬的也跟他學(xué)!”一邊罵著,一邊掄起鐵錘就砸。結(jié)果,牽馬小吏的胸前就留下了一個大窟窿。這是傳說,那個窟窿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用水泥補上了,但已足見潞簡王朱翊镠在民間的口碑之差。
據(jù)《明史》記載,潞王在藩二十六年雖有大量的俸祿田產(chǎn)享用不完,但他仍舊強占民田。他有十幾個妻妾,但他仍強占民女。潞王為非做歹,潞府人也狐假虎威。他們私設(shè)公堂,非刑拷禁。當(dāng)時明朝刑部不斷接到舉報,潞府惡徒“淫用非法”,至有活釘棺中,曲死,套死,折脛,斷脰之刑。這些記述正好正好與民間傳說相互印證。
不管是民意,或者是正史,朱翊镠都沒有留下多少正面評價。由此看來,當(dāng)初勞民傷財所建造的這座宏偉的陵寢,并未記載他的豐功偉績,反倒成其驕奢淫逸的罪證罷了。
如今,潞王陵早已被盜竊一空,陪葬物品不知所蹤,墓主人的尸骨也是蕩然無存。游客往來間,感慨陵墓的排場之余,多會嘟囔一句:這人活著的時候也沒干多少好事啊……言外之意,朱翊镠根本不配享受如此規(guī)格的待遇。
從潞王陵出發(fā),向東偏北方向行進不足二十公里,有一座廟,名曰“比干廟”。比干廟因墓而立,廟的后方就是比干墓,這是中國第一座有記載的墳丘式墓葬。
相傳,比干是殷紂王的叔叔,是殷商王室重臣,忠君愛國,體恤百姓,敢于直言勸諫,最終被紂王剖心。比干倒地而亡時,天怒地怨,狂風(fēng)大作,飛沙走石,覆蓋了比干的尸體,形成了一個沙丘,那就是天葬的比干墓。
周武王滅商后,率領(lǐng)大臣專門到比干墓封土祭典,謚比干為忠臣,并親筆題了墓志銘,表達敬仰。至北魏,孝文帝因感念比干忠心而建廟。
比干廟布局規(guī)整,建筑巍峨,古樸典雅,比干墓四周古柏林立,蒼勁挺拔,墓前豎有一塊墓碑,上面刻著“殷比干莫”(莫與墓為通假字)四個大字,相傳為孔子揮劍所刻,被世人尊為“天下第一碑”,碑上有乾隆皇帝的背書:宣圣真筆。
除“天下第一碑”外,比干廟還保存有大量碑碣石刻,如北魏孝文帝的《吊殷比干墓文》碑、唐太宗的《贈太師比干詔》碑、清乾隆御書的《過殷太師墓有作》碑等等,風(fēng)格端莊嚴(yán)謹(jǐn),筆畫挺勻剛健,言辭恭敬有禮,均為時人為悼念比干所立。
因為做人正直純良、不偏不倚,再加上“財帛無心,有德斯昌”,比干被后世尊為文財神?,F(xiàn)如今,每年到比干廟憑吊、祭拜、祈愿的人群絡(luò)繹不絕。
比干廟位于河南省衛(wèi)輝市,這里正是潞王朱翊镠就藩的地方。比干墓成于商朝,比干廟始建于北魏,兩個時間點均在朱翊镠就藩之前。據(jù)史料記載,潞王在衛(wèi)輝就藩二十六年,期間從未回過京城。二十六年間,對于自己所轄土地上的歷史名人墓葬和廟宇,朱翊镠不可能不知道,或許他也曾在某個云淡風(fēng)輕的日子,帶上幾個隨從,策馬揚鞭來到比干廟前,觀覽或者憑吊,面對那簡陋的墓葬和歷代的贊譽之詞,不知他會作何感想,是感嘆生命的短暫,歷史的幽深,還是思考如何像比干一樣名垂千古?
我們無從知道這位皇親國戚對于比干其人會作何評價,但是顯然他選擇了與比干完全不同的為人處事方式,他并不愛民,也無政績,他貪戀財物,窮侈極奢,生前如此,死后仍是如此。
同樣是墓地,一個奢華,一個簡樸;一個勞民傷財,一個卷土成丘;一個尸骨無存,一個因墓立廟,這是差距。同樣是人,一個私己,一個忠烈;一個驕奢淫逸,一個純良正直;一個怨聲載道,一個萬世景仰,這也是差距。
有心栽花花不成,無意插柳柳成蔭。人世間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愈是刻意追求愈是無法擁有,個人聲名的營造也是如此,想要流芳百世,為自己立碑不如修身潔行廣布恩德,石碑遠不如口碑更有說服力。
從潞王陵到比干廟,穿過歷史的重重迷霧,我們可以看見,跨越千年,至今還在閃耀的,是人格力量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