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瓷器上的歷史印記
瓷器一般以實用器為多,如碗、盤、杯、碟等,是居家過日子不可缺少的。過去也許是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上瓷器易碎,運輸困難,所以人們都很珍惜。記得小時候不小心打爛了碗,就會被罵或者被打,更不用說在解放前了。因此過去出現(xiàn)了專門補碗這種技藝?!皼]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边@個瓷器活,指的就是補碗。隨著社會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現(xiàn)在這種技藝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對于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我來說,沒有親眼見過補碗這種技術,但在《收藏》雜志上見過別人買的、打過補丁的盤子,心想:什么時候也能買一個打補丁的瓷器,看看究竟是怎樣補的。今年的一個星期天,在地攤上剛好碰到一個補過的小碗,遺憾的是,可能補碗的是一個新手,或者技術不太好,補得不是太好,用的也不是鉚釘,而是幾根細銅絲,然后又把熔化的錫汁沿接口澆鑄,顯得很粗糙。本不想要,但又覺得如果失去這個機會,可能就不會再碰到這種打補丁的碗了。這樣一想,我把它買了下來。因為專門收藏瓷器的一般不會要這種補過的、一般的日用器,所以只花了10塊錢。
這是一個口徑11厘米的青花小碗,圈足,青花的發(fā)色極濃艷,蒼翠欲滴。碗底兩個圓圈,里面畫的不知何物,靠近碗口處也有兩個圓圈,外邊用青花渲染。碗的外面幾乎用青花畫滿了不知名的圖案。碗底有青花款識。碗缺了大約3.8厘米那么大的一個弧形。原以為是補碗的技術不好,所以又用錫汁再補一遍,今晚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補在碗上的瓷片與碗根本就不是一套,而是與它非常相似的另一個碗的瓷片,因為接近碗口的兩個圓圈到接口那里就沒有了。而且這塊瓷片比碗的瓷片薄,燈光下很容易就能看到背面的花紋。正因為這樣,自然不能嚴絲合縫了,沒辦法才用錫再補一遍。據(jù)說在補碗之前,先要用繩子把瓷片跟碗綁在一起,然后再用裝有金剛鉆的工具在上面很小心地各鉆幾組小眼,然后把銅線敲打成片,從打好的小孔里穿過去,然后固定,補好的碗能達到滴水不漏的效果。
既然這個碗是兩個碗重新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原裝的,那它的價值就非同一般了,它證明瓷器在那個年代大人是倍加愛惜的。這個碗是什么時候的,我不敢確定,但至少是民國或之前的??赡軣o意中碗被打爛,瓷片摔得太碎,已經(jīng)無法補了,但又舍不得丟掉,于是把兩個碗組合在一起,成了這樣一個特殊的組合碗。
除補碗外,補碗的手藝人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在瓷器上鏨刻文字。原來買過一個青花魚盤,上面刻著幾個字,一直不知什么意思,后來才知道這是瓷器的主人請補碗的人刻上的,這是為什么呢?在過去,農(nóng)村人家在辦喜事或喪事時,不像現(xiàn)在,有專門出租碗筷的,那時都是從別人家借的,為了區(qū)別這些借來的瓷器,所以在上面刻上容易識別的特殊文字,比如姓或名字中的一個字。
普普通通的舊瓷器,卻鐫刻著歷史的印記,見證著過去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