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清風書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檀香】阿彌陀佛阿根娣(散文)

精品 【檀香】阿彌陀佛阿根娣(散文)


作者:阿榮 布衣,164.6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436發(fā)表時間:2017-02-20 08:06:08
摘要:一位曾經(jīng)的尼姑,陰差陽錯成了我的幼教;一段神經(jīng)錯亂的歷史,磕磕碰碰鍛造了我的思維。人生無法定制,時代無以選擇,但人類的善意和天真卻總能找到最終的歸宿。人生何苦?人生何幸?唯有明心見性,找到真實的自己。教化如果沒了誠意,思想沒了真諦,就會適得其反。所以說,心誠則靈;所以,初心本愿比什么都強。

【檀香】阿彌陀佛阿根娣(散文) 阿根娣是我的幼教,她念的是經(jīng),背的是語錄,灌輸給我的并非六根清凈。
   每次回到村里,總能看到那堂皇的凝禧寺,這寺廟雖不怎么有名,卻使奄奄一息的曹家門前,有了些亮色,并與昭祠堂一起守衛(wèi)著這古老的村莊。
   凝禧寺是何來頭不清楚,但此處確是佛門清凈之地。在昭嗣堂即香南廳的東南約百米處,南昭河的南岸,這里原先并無寺廟,只是一處庵堂,叫耀燈庵,也稱窖墩庵。據(jù)說,解放前庵里香火很旺,六十年代改為曹渡小學分部,七十年代改為大隊糧飼加工廠。印象中,庵堂門廳處有耳房,入內(nèi)有一院子,兩側(cè)為廂房,過院子即為廳堂,廳堂后門有一簡易河埠通南昭河,廳堂東側(cè)亦有門,通東昭河。東昭河邊的河埠有好幾米寬,岸邊上堆著好多荷花缸,小時候一直不明白這缸有何用處,問大人們也都語焉不詳,后來才明白這是尼姑、僧人圓寂后的最終歸宿。
   阿根娣便是這耀燈庵里的尼姑。
   從我記事時起,大約六十年代末,就聽村里人叫她“根娣伯伯”,我們也就跟著這么叫了。在我們這一帶,稱呼父親的哥哥、父親的姐姐都叫“伯伯”。曹姓是曹家門前的大族,明時曹察之女嫁進宮中成了嘉靖的端妃,因跟皇家結(jié)了姻親而一度名噪州縣;清時曹家經(jīng)營酒、布生意而富甲一方,所以村里曹姓居多,村落形制也非同一般。進出于香楠廳之西排排大宅里的,無非曹姓子孫。由此看來,根娣伯伯應(yīng)該也姓曹。
   阿根娣外號“瞎子根娣”“阿根娣”。她形容枯蒿,骨瘦如柴。兩眼眼窩凹陷,尤其是下眼窩嚴重塌方。一眼如有一層渾濁的眼翳,另一眼瞳孔發(fā)白,晶體龜速,不能視物。阿根娣是我村曹南隊的五保戶,孤身一人、形單影只。很小的時候,大人們就囑咐我們,不要去問及她的眼睛,因為只要有人無意中問及,她定會哭,不哭,也極傷心。她的一只眼已經(jīng)哭瞎了,另一眼也很脆弱。據(jù)說,她老是把油盞頭的光當成彩虹,把中午的陽光看成晚霞。阿根娣的這一只眼不能再瞎了,瞎了她不能活。村里人為了讓阿根娣存活,都盡量回避她的過往,不問、不說、不傳。所以,她到底是因何哭瞎眼的,便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謎。
   稍大些我們才明白,阿根娣實在命苦。她一出生,就不受父母待見,父母之前已生了兩個女兒,偏偏她又是個女的,給她取名根娣,就是指望后面能生個兒子。阿根娣不到十歲,家道中落,就被送到鄰村做童養(yǎng)媳,受盡欺凌。阿根娣長大后很有幾分姿色,丈夫又是實在人,夫妻倒也恩愛,她自覺從此生活有了奔頭。哪知,天有不測風云,日本人打進來那一年,在渡河逃難時,丈夫不幸掉落河中再也沒有起來,阿根娣就此成了寡婦。傷心欲絕的她,又遭到婆家的責難,說她克夫。阿根娣尋死覓活,村里人就把她送回了娘家,但娘家也不待見她。沒辦法,人們就把她送到了耀燈庵,庵里老尼心善,就把她留在了庵里。雖說紅顏薄命,但三十出頭的阿根娣正是風韻絕佳時,伴隨“篤篤篤”的木魚清音,死心塌地之余又平添了一份冷艷。一時間,耀燈庵名聲大振,香火益盛。
   就在此時,滯留在曹渡鄉(xiāng)的部分國民黨傷殘軍人中,有兩個“榮軍”被安排到了耀燈庵里,扮成和尚在此養(yǎng)傷。當中有個姓張的,五大三粗,只是胳臂受傷,很快就痊愈了,他卻不愿離庵歸隊,索性賴在這里逍遙自在地當起和尚來。這張和尚卻是個色鬼,他先是跟庵里一不正經(jīng)的尼姑勾搭成奸,后來竟淫心大發(fā),憑著身強力壯和手中的佩槍,逼著其他尼姑陪他淫樂。甚至,見香客中姿色好的,便悄悄跟蹤,晚間就去采花。開始,阿根娣死活不肯屈從,張和尚竟弄來迷藥,趁其不備將她弄到手,并向她發(fā)誓從此再不染指其他尼姑。在張和尚的淫威下,阿根娣傷心欲絕,常常一個人暗中垂淚,一只眼竟因此落下了眼疾。這惡和尚平素八面玲瓏,既與地下抗日組織聯(lián)系,又與地方豪紳相熟,甚至還勾結(jié)土匪,暗通日寇??箲?zhàn)勝利后,他竟以功臣自居,強迫阿根娣還俗嫁與他當老婆。當時的太湖游擊隊在民意的支持下,將他抓來進行公審,并當場執(zhí)行了槍決。
   一晃就是二十年,形容憔悴的阿根娣,從中年走向了老年,那只有疾患的眼睛也瞎了。六十年代中期,庵堂改作他用,僧尼被遣散。盡管阿根娣作為勤雜人員在庵里留住了一段時間,但不多久還是被趕了出來。正巧,曹南隊在香楠廳后面的籃球場北新造了六間蠶室,就將最西邊的一間留給她作了居室。隊里派人幫她在屋中間用藍花布做了個隔斷,北半間為臥室,南半間支了張小方桌子當飯桌,用磚砌了個小行灶,阿根娣就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我家離蠶室不遠,也就幾十上百米樣子。阿根娣搬來那天,我就跑去看熱鬧,但見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干癟、矮小,走路顫顫巍巍,頭發(fā)在腦后盤了個結(jié),發(fā)結(jié)上套了個扁扁的線結(jié)帽。也許是因為身心受到摧殘,也許是因為長期吃素念佛,阿根娣臉無血色,顯得極其衰老。當時,隊里人張羅著給她翻曬被子、打水、搬糧食。她只是“謝謝”個不停,就像在念經(jīng),卻手不動廿四,千恩萬謝到最后竟不停地“謝謝毛主席,謝謝共產(chǎn)黨”!阿根娣的覺悟不低。
   進出庵堂幾十年,阿根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念《心經(jīng)》,念《金剛經(jīng)》,功課不變。念著念著,一認真起來,居然就滾瓜爛熟。然而,有一天佛經(jīng)被當做“四舊”給破了,她被告知不許再念經(jīng),不許再搞什么封建迷信了。阿根娣只能一人默默地念,功課自然只能偷偷地做,至于“阿彌陀佛”,那是她的口頭禪,她改不了,也離不了口,紅塵之中的喧囂、誘惑、中傷、威脅,無處不在的爭斗、生死,都須用它來化解消弭,阿彌陀佛是她的人生寶典,是她的另類生命形態(tài)。阿彌陀佛的阿根娣離不開阿彌陀佛。
   然而,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時代容不得她的靈魂停在原地。她被安排進學習班,由專人進行輔導,學毛選,學老三篇。革命者們以鋼鐵般的意志來改造阿根娣,定要將她由鬼變成人。阿根娣眼瞎心不瞎,她明白自己靠人家養(yǎng)著,總得順著人家。背語錄與背佛經(jīng)一樣,求的是心靜,阿根娣把這偉人的語錄當做又一部經(jīng)典。不一樣的是,這新的東西用的是母語,容易記憶,沒多久,她就把那些紅寶書里的黑體字倒背如流,阿根娣很給人家面子。不過,當上面派人來,要她作為重獲新生的典型上臺去露臉時,阿根娣便在試講之際,在老三篇后,每次都加上了“阿彌陀佛”,來人怕鬧出笑話,不得不就此作罷。
   阿根娣來到曹南隊后,收養(yǎng)了一只貓。她吃素不吃葷,但貓卻不能不吃腥。阿根娣就托那些上街的鄉(xiāng)鄰去魚肆討一點魚下腳或死魚之類,拌在貓飯里。貓咪見有了腥就吃得歡,沒腥就無精打采,阿根娣就惱它,罵它賊精。其實,阿根娣并不忌諱葷腥,有時隊里殺了豬,人家做了豬油餡的團子給她,她也照吃。在她屋前,有上百平米的場地,是青磚鋪就,既是生產(chǎn)隊里的打谷場,又是小學的球場。我們就經(jīng)常在此玩,玩累了,就圍著根娣伯伯孵太陽。根娣伯伯就教我們唱童謠:“舔舔吽吽,貓咪吃飯,吃飽飯飯,咕咕去,孵勒屋前太陽里;點點喔喔,小鳥吃飯,吃飽飯飯,拱拱飛,飛到河南竹岡里?!备凡耐{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思。
   阿根娣就像一本書,我們時不時就去翻閱。那時還沒有幼兒園,“紅兒班”還要稍晚些時候才出現(xiàn)。年老體弱的阿根娣是隊里唯一不下地干活的成年人,于是阿根娣這里就成了個臨時托兒所。一些家長忙時實在沒辦法,就把幼小的孩子寄放到這里,讓根娣伯伯帶一只眼,根娣伯伯就用唯一的一只眼看著。奇怪的是,幼兒到了她這里,不再鬧,也不哭,忽閃著小眼睛就看,看著她那張尼姑臉,那張有點憂郁、有點虔誠、有點慈祥的老臉。她對來她這里玩的孩子都很客氣,不管你是地富反壞右的子女,還是貧下中農(nóng)的孩子,她都阿彌陀佛,總是唱一樣的童謠,念一樣的經(jīng)。我們隱約感到,這阿彌陀佛里還有點公正,還有點溫馨。當時人們白天出力流汗,晚上還得挑燈夜戰(zhàn),父母除了給我們吃穿,根本就無暇管我們的所思所想。只有從阿根娣那兒才能得到田里挖不出、河里摸不著、廣播里聽不到的東西?!靶〉艿?,小妹妹,拉手手,白相相,踏殺螞蟻放炮仗”,友善親和的兒謠,不僅可以吟頌,還能體驗。就這樣,要好的、不要好的小朋友都玩在了一起,沒有戒備,也沒有爭斗。我們玩得高興,根娣伯伯也開心,就在小行灶里煮了山芋,發(fā)給我們分享,每人一個。那山芋是隊里分配時剩下的,大都是小個的,有時在田里都能撿得到,她很珍惜,碎的、小的、帶著蘇蘇的手指粗的根莖,她都洗干凈。她還撿拾場頭老梧桐樹掉下的籽,炒熟了,一把一把抓給我們吃,毛毛糙糙的,但有點香,我們都愛吃,她說這叫“王子吃香食”。
   有時孩子們頑皮起來做了錯事,她一不高興,就豎起張尼姑臉,念一聲阿彌陀佛;有時小孩們耍萌,一疊聲地叫她根娣伯伯,叫得她不好意思了,也是一聲阿彌陀佛。這阿彌陀佛雖說有著特殊的含義,但終究有些含混不清,于是我們就逗她,說她就只會念這一句經(jīng)。她居然也會跟我們急,一賭氣,就一口氣背《金剛經(jīng)》,一點也不打咯噔。我們就呆呆地聽,望著她一臉的嚴肅,竟都耐下性子,沉靜下來。待她稍稍停頓,我們就伸出小手拼命鼓掌,為的是讓她喘口氣,但她仍不停歇。她不緊不慢地背,從從容容地背,背誦她的過往,背誦她的人生。我們就仰著頭聽,聽著那有點神秘而又有點親切的經(jīng)文,如同嚼著她派的山芋和梧桐籽,并不精細,卻香。
  

共 3641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阿根娣是個苦命的人,原本是富家之后,只因家道中落,日本侵略的戰(zhàn)爭中,命運發(fā)生了改變。忍受凌辱與中傷,被迫進庵堂,這一進就是一生,終日念經(jīng)修行,超度那些喧囂,爭斗,威脅,中傷和誘惑。她的眼睛為啥瞎一只,留一只好眼,是不想看清世間的塵世陌路,所謂睜只眼閉只眼,眼不見心不煩,心靜六根凈。阿彌陀佛四個字是她心里的天平,不偏不離,在幼小的心靈中施善布慈!阿根娣的一聲聲阿彌陀佛,聽得是那么親切,又是那么神秘,留給人們的思緒卻是那么細綿悠長!作者筆尖銳利,觸點即止,以個人及大眾!人生何苦?人生何幸?此文值得推薦賞讀!【編輯:中百淡然】【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017022218】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中百淡然        2017-02-20 08:41:46
  問好作者,歡迎賜稿檀香,祝創(chuàng)作愉快!編按如有不妥敬請諒解!
回復1 樓        文友:阿榮        2017-03-17 22:33:42
  中百淡然老師辛苦了,感謝!
2 樓        文友:黃金珊瑚        2017-03-15 19:32:50
  再次拜讀老師的阿根娣,使我眼眶紅潤了起來。
   文章里的阿根娣沒有豐功偉績,但老師從細處入手,將阿根娣寫得活靈活現(xiàn),從小被爹娘嫌棄做了童養(yǎng)媳;日本人進村那一年,阿根娣成了寡婦;后來在“篤篤篤”的木魚清音里死心塌地,并平添了一份冷艷;阿根娣被假和尚色騙后的認命并哭瞎了眼。晚年后在別人的接濟時,口呼“謝謝毛主席,謝謝共產(chǎn)黨”思想覺悟跟得上形勢;阿根娣念經(jīng)不斷,“阿彌佗佛”成了口頭禪;她心腸好,收養(yǎng)著貓;教孩子們童謠……阿根娣如站立在我們的眼前,老師真是神了,寫活了,佩服佩服。
生活,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釋懷。 ——楊絳
回復2 樓        文友:阿榮        2017-03-17 22:42:08
  文友謬贊。有感而發(fā),情到深處,總能成文。不擅講故事,斷斷續(xù)續(xù)回憶些片段,給我們逝去的童年以交代。另外,阿根娣的精神棲居倒是純粹的,不似現(xiàn)時的燒香念佛那么帶有功利,這也是讓人不能忘懷的地方。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