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最美紅村丙安記(散文)
在行政設(shè)置上,丙安是一個鎮(zhèn),丙安鎮(zhèn)有一個丙安村。丙安鎮(zhèn)的街道就在丙安村。從赤水市區(qū)出發(fā),乘公共汽車40分鐘就可以到達丙安。
丙安村古樸、小巧、殷紅、智慧。
貴州無鹽,在那沒有現(xiàn)代化交通條件的時代,赤水河航運成了川鹽入黔的主要通道。鹽船到達丙安,河流灘高浪急,鹽船再也無法前行。川鹽從水運改為陸運,背夫、腳夫、纖夫和搬運夫在丙安匯集,丙安場應(yīng)運而生。丙安原名炳淹,“淹”在赤水方言中和“安”字同音。丙安場高于河面約一兩百米。舊時代,丙安場沒有安裝自來水,后面山坡上只有一股小如麻線的泉水。居民從場鎮(zhèn)下面的赤水河挑水吃。挑水費力啊,住在赤水河邊,場上也缺水用。居民樓幾次失火,滅火時把糞池里的大糞也用上了!人們怕火,盼水,就把“炳”的火字榜改為水字榜,這個字是居民們的自造字。說來奇怪,更名之后,泉水沒有增大,赤水河反倒連發(fā)幾次大水,水淹丙安場。人們以為“丙字帶水,有火災(zāi),丙字帶水,有水災(zāi)”。丙安人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不帶水火,吉祥安康的“丙安”這名字,
丙安古城墻原有四道城門,由于歷史久遠,現(xiàn)在街道兩頭存留東華門和太平門。東華門的門板厚實笨重,在冷兵器時代,門的防匪防盜功用明顯。據(jù)說人們出行都是從太平門出發(fā),這樣既能太平,又能發(fā)達。丙安街道呈一個月牙形,時寬時窄,不長,僅依地形修建罷了,二三十家商鋪種類不同,互為補充。轉(zhuǎn)過一個小彎彎,街道就結(jié)束了。石板街、木板門,街道整潔、居民和氣??亢右贿叺慕值?,吊腳樓的木柱子像掉腳一般托住樓房,看似危險,實則牢固,是赤水河古街道的一大特色。
1935年,紅軍四渡赤水,紅一軍團駐地丙安。今天,丙安場上的紅一軍團紀(jì)念館和耿飚將軍紀(jì)念館向人們免費開放。紅軍使用過的斗笠、蓑衣、槍支彈藥、刀工器械,莊嚴(yán)肅穆,讓人備受鼓舞。耿飚將軍紀(jì)念館里,表現(xiàn)將軍的頭像、雕塑、畫冊,教軍的書法作品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將軍對黨忠誠,愛國愛民的光輝事跡。耿飚將軍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耿飚將軍的革命事跡,必將激勵著赤水人民永遠跟黨走,繼續(xù)進行新的長征。
赤水河邊,古鹽道下,有兩個癩子石,這兩個癩子石造型奇崛,由眾多的鵝卵石沉淀結(jié)成,是研究赤水地理的活化石。據(jù)說,癩子石靠近水底的部分,在陽光的折射下,在一定的時間段可以發(fā)射出彩色之光。鹽道靠巖壁的一方,拴套鹽船的石鼻內(nèi)寬約如手臂,石柱子粗如人腰。赤水河的支流丙安河上的雙龍橋大約有四五十米長,橋上的一塊條石重約幾萬斤。幾萬斤的條石,當(dāng)年究竟是怎樣運到十幾米高的橋墩上,至今也還是個迷。兩個橋墩上雕各刻著一個伸頸飲水的龍頭,龍頭雕得栩栩如生。水漫石橋的時候,龍頭有引領(lǐng)方向和探知水位的作用。雙橋墩的另一側(cè),雕有龍的九子之一——趴蝮,傳說趴蝮善水性,喜歡吃水妖,可以保護石橋、預(yù)防水患,可惜在文革期間被毀壞。
丙安人是最美的。丙安人為了保護古街道,他們在赤習(xí)公路下幾百米的河灘上壘砌橋墩,修建了橫跨赤水河的丙安鐵索橋。橋兩邊彩旗飄飄,紅色的五角星和長征兩個字在橋頭支架牌頂面上熠熠生輝?,F(xiàn)在,鋼筋混凝土大橋又在赤水河上騰空而起,大橋上車來車往,一派繁榮昌盛。2016年,為了紀(jì)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丙安人在丙安新區(qū)新建了八十塊圖文浮雕組成的紅軍長征文化長廊。游人追憶紅色歷史,青睞最美丙安,2016年,丙安就接待游客42萬人次。
告別丙安的時候,不要忘記買把油紙傘,不要忘了買點豆腐干、霉豆腐、辣椒面,這幾樣?xùn)|西是丙安的特色。問丙安人,這幾樣?xùn)|西有何特色。丙安人笑了,貨真價實,不摻假,做得實在,就成特色。可不,僅辣椒面一年就能賣掉兩三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