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晨曦】生命的價值與歸屬(詩歌賞析) ——簡評毛子的詩《樹木》
樹木|毛子
它們不使用我們的語言,也不占用
我們的智慧
它們在枯榮里開花、結(jié)果
它們各有其土,各有其名
它們跑到高山之上,平原之遠
在夜里,它們會跑的更遠?
它們砍下做棟梁,就成了人間的部分
做十字架,成信仰的部分
做棺木,成死亡的部分
做桌子、椅子,成生活的部分
我們成不了這些,我們只能成灰,成泥土
在泥土里,我們碰到了一起
所以,那么多的樹,都是身體之樹
那么多的人,都是無用之人
作者簡介:毛子,本名余慶,60后,湖北宜都人。曾獲首屆揚子江年度詩人獎、御鼎年度詩人獎、李杜詩歌獎、十月文學(xué)獎等獎項,2015年獲第七屆聞一多詩歌獎。出版詩集《時間的難處》《我的鄉(xiāng)愁和你們不同》。
徐一波賞析‖
毛子是一個沉思型的詩人,他的詩歌有著厚重的品格。毛子的詩作,是他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是他對生活、對人性、對社會敏銳而深刻的洞察。在他的筆下,日常的事物都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平凡的場景也能展現(xiàn)出非凡的詩意。
《樹木》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詩人以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樹木獨特的生命形態(tài)以及人與樹木之間深刻的對比,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與無奈,引發(fā)了我們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深深思考。
詩一開始,詩人便指出樹木“不使用我們的語言,也不占用我們的智慧”,賦予了樹木一種獨立而神秘的特質(zhì)。它們按照自身的規(guī)律在枯榮中開花結(jié)果,擁有各自的土地和名字,展現(xiàn)出一種自然而然、不受人類干預(yù)的生命狀態(tài)?!八鼈兣艿礁呱街希皆h,在夜里,它們會跑的更遠”這句詩,更是賦予了樹木一種靈動的、自由的生命活力,仿佛它們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行動。這里的“跑”字用得極為精妙,賦予了樹木動態(tài)的活力和無限的延展性,仿佛它們擁有自己的意志和追求,不受人類世界的束縛,自由地拓展著自己的生存空間。
接下來,詩人通過列舉樹木被砍下后可以成為棟梁、十字架、棺木、桌子椅子等不同的用途,以不同的形式融入了人類的生活、信仰和死亡,體現(xiàn)了它們與人類世界緊密而多樣的聯(lián)系,展現(xiàn)了樹木對于人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性。相比之下,詩人感慨“我們成不了這些,我們只能成灰,成泥土”,凸顯出人類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和短暫性。然而,在詩歌的結(jié)尾,詩人又提到“在泥土里,我們碰到了一起”,似乎在暗示著盡管人類和樹木在生命的表現(xiàn)形式和價值上有所不同,但在最終的歸宿——泥土中,又達到了某種平等和融合。
所以在詩人的筆觸下,“那么多的樹,都是身體之樹/那么多的人,都是無用之人”這樣的語句如重錘直擊心靈,帶來強烈的沖擊與震撼。
樹木,那些被稱為“身體之樹”的存在,它們實實在在地扎根于大地,以其具體而有形的姿態(tài)展現(xiàn)著存在的價值。它們?yōu)榇蟮靥峁┭鯕?,為生物提供棲息之所,為環(huán)境貢獻著調(diào)節(jié)氣候的力量。它們的價值是直觀的,是無需爭議的有用。
然而,與之相對的“那么多的人,都是無用之人”,卻并非是對人類的貶低與否定。而是在這個快節(jié)奏、功利化的社會中,對人類追求功名利祿的一種深刻反思。在世俗的眼光中,成功被定義為財富的積累、地位的攀升,人們在這條道路上奔波追逐,往往忽略了生命最本真的模樣和自然的規(guī)律。
生命的本真,應(yīng)是如同樹木般,順應(yīng)自然,自由生長。但現(xiàn)實中的我們,常常被困于功名利祿的牢籠,在無盡的欲望中迷失自我。我們忘記了去欣賞身邊的風(fēng)景,忘記了去感受親情友情的溫暖,忘記了內(nèi)心真正的渴望。如此一來,看似忙碌而有為,實則陷入了“無用”的境地。
這首以樹木為載體的詩,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的多樣性和價值的多維度。樹木以其多樣的形態(tài)展現(xiàn)出無盡的有用之處,而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在所謂的文明進程中,陷入了對功利的盲目追求。然而,這里所指的“無用”并非意味著我們毫無價值,而是提醒我們?nèi)シ此寄切┏焦蛯嵱脙r值之外的東西。
或許,我們應(yīng)該停下匆忙的腳步,靜下心來思考,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物質(zhì)的堆積,還是精神的富足?是外在的榮耀,還是內(nèi)心的安寧?我們不應(yīng)僅僅以世俗的標準來衡量生命的意義,而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去發(fā)現(xiàn)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追求真正能讓心靈得到滋養(yǎng)的事物。
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存在方式,像樹木一樣,堅定而從容地生長,不被世俗的喧囂所干擾,找到屬于自己真正的價值和歸屬,讓生命綻放出最本真、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