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獎】地瓜(散文)
地瓜,當(dāng)年可是我們膠東地區(qū)最為常見的糧食作物。身臨野外,于高處四外環(huán)顧,便可見一片地瓜秧連著一片地瓜秧。這是記憶中的景象。當(dāng)然,記憶當(dāng)中,還有另外的景象。那是關(guān)于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谷子、高粱的景象,只是這龐大的地瓜景象更加讓人難忘。地瓜,原生異國,在中國落地生根后,很快就深諳這片土地的四時之道。跟其他作物一樣,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作為外來物種,它不曾想到,它不僅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還曾經(jīng)以農(nóng)事第一的身份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以至我的諸多童年記憶皆與它糾纏不清。
我們家里是不種地瓜的。但我們每年要吃大量的地瓜,那都是因為生產(chǎn)隊里種植了地瓜,到秋后就能分到一麻袋一麻袋的地瓜。外祖父家里種地瓜,春天,還刮著小北風(fēng),母親就嘮叨,快種地瓜啦。時令才剛剛驚蟄,離種地瓜的日子還有一段距離,母親怎么就想起種地瓜了?想想,母親也剛剛四十多歲,她難道還沒吃夠地瓜?母親說過,她沒出嫁的時候,在家里是種過地瓜的。那個時候,外祖父帶著母親和舅舅,用獨輪車將積攢了一年的農(nóng)家肥運到地里,均勻地鋪在地面上,再用鐵犁將土地翻個底朝天,用镢頭、鐵锨將土坷垃砸碎、拍爛,繼而在平整的土地上扶拉起一排排隆起的土壟。把閑置的田地晾上一段時間,等肥力徹底與土壤相融之后,外祖父便開始栽種地瓜秧苗。一家五口各司其職,外祖父在壟上刨坑,母親往坑里澆水,等滲入坑中的水泛出釉質(zhì)之后,舅舅便開始施肥,用手捏一小撮化肥,安放于坑中的一側(cè)。母親則手執(zhí)秧苗向著坑的另一側(cè)塞下,盡量讓秧苗的根部最大限度地與土壤接觸,為它的生長提供更多的空間。
轉(zhuǎn)眼之間,原本纖細的地瓜苗,在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緩苗期后,開始生長了。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也是雜草橫生的時節(jié),無數(shù)個夏日,外祖父頂著赤日除草。地瓜田里有害蟲的,有一種蟲子叫花莽繭,豆蟲模樣,豆蟲大小,外表色彩斑斕。最初,它們的卵散布于地瓜葉背上,成蟲后便以葉為食,速度很快,不幾天便啃得只余葉莖,堪比大旱之年的蝗蟲。據(jù)外祖父講,有那么幾年,花莽繭成災(zāi),它們糟蹋完一塊田地后,就四外攀爬,尋找新的領(lǐng)地。地里到處都是它們的身影,舅舅捉了許多,帶回家燒燒吃了。
一個夏天,地瓜見風(fēng)見日地長。幾天不去地里,地瓜蔓就爬滿了整個地壟。這個時候,河里的水也豐盛起來。舅舅去地瓜地之前,一定先到河里,去洗個澡,在水里泡一會兒,捉魚,捉蝦,然后把捉來的魚用草梗竄起來,高高興興來到地瓜地。
那些年,母親經(jīng)常在家里提到外祖父,提到外祖母和舅舅。當(dāng)然,母親最多的是提到地瓜。地瓜成熟期是在秋天。那一年,母親跟隨外祖父去刨地瓜,舅舅已經(jīng)用鐮刀割掉了地瓜秧,將它們一捆捆堆好。外祖父揮動镢頭,精準地向地瓜刨去,母親說,她那會兒非常擔(dān)心,擔(dān)心外祖父的镢頭會刨到地瓜,但母親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外祖父從來也沒有將地瓜刨碎,一镢下去,地瓜就刨出來了。母親手捧剛剛出土的地瓜,抹掉上面的泥土,將它們聚成一堆。舅舅負責(zé)用小車裝地瓜。小車有三個棉槐條編的筐,牢牢固定在小車上,經(jīng)過一個上午的勞作,地瓜全部被刨了出來。舅舅將這些地瓜裝進筐里,再推回家。
地瓜推回家后,外祖父說,行啦,夠吃一冬的了。外祖父家有個后園,挖了一個簡易窖井。外祖父要將地瓜藏在窖井里,以免放在外面凍壞。外祖父要下到窖井里,舅舅不放心外祖父,說,還是我下吧。外祖父說,你在上面放地瓜。外祖父示意舅舅,等他下去后,就往下放地瓜。舅舅說,你坐在筐里,我用轆轤放下你。外祖父說,不用了,我踩著井洞下。舅舅堅持自己的想法,舅舅說,不行,不行,萬一踩空了,后悔都來不及。外祖父聽從了舅舅的話,讓舅舅下到窖井,他在上面放地瓜。
舅舅在窖井里,小心謹慎地接過姥爺放下的一筐筐地瓜,在這方面舅舅還是心細的,唯恐碰到了地瓜,最大限度地保持地瓜的完好無損。聽母親講,有一年冬天,舅舅去窖井里取地瓜,好半天沒有上來,也沒有聲音。母親說,你舅在窖井里多待了一會兒,窖井缺氧,差點把你舅憋死。我說,還有這事,咋沒聽舅舅說過?母親說,這樣的事他從來不說,或許已經(jīng)忘了。母親說,舅舅那時候還年輕,才二十多歲。我問,那個窖井還在嗎?母親說,早不在了,家都搬了。
我小時候經(jīng)常去舅舅家。那時候我們?nèi)乙呀?jīng)離開了老家,搬到一個距離老家很遠的地方,去舅舅家的時候要坐客車,記得有一次錯過了發(fā)車的時間,我和母親還在縣城的旅館里住了一宿。那一年的冬天,天氣很冷,我剛剛?cè)臍q,母親抱著我,我的腳脖子一直暴露在外面,竟然把腳凍得生疼,兩只腳凍成了冰坨子,母親也不知道。好容易回到家,母親這才發(fā)現(xiàn)我的腳紅腫了,母親用手搓我的腳,暖和過來后,我的腳又疼又癢,就像一塊紅地瓜。打那以后,我的腳每年冬天都會凍,白天還不覺得怎樣,到了晚上,腳暖過來后,兩只腳就開始發(fā)癢,有時候癢得非常難受,母親到處打聽偏方,看有沒有治療的辦法。母親聽人說,用桑樹枝葉煮水可以緩解疼痛,治療凍傷。母親就去弄來桑樹枝和葉子,燒水煮了,母親招呼我洗腳。洗過幾次,也沒見好。第二年冬天,我的腳還是照樣會凍。奇怪的是,另外一家的孩子也在用桑樹枝葉煮水泡腳,他泡了一個月,就完全好了。母親看著我的腳說,人家的腳能好,你的腳怎么就不好?
我讀過一年初中,兩年高中,我的凍腳陪伴我度過了數(shù)年的難捱時光。直到我參加工作,生活條件有了改善,我的凍腳才慢慢好了。
如果把一生分為若干階段,那么讀初中和高中時就是我吃地瓜的階段。那時候,母親每個禮拜要貼一次玉米餅子,貼餅子的時候,鍋里就要煮一些地瓜。那時候總覺得地瓜好吃,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吃的地瓜有兩種地瓜,一種是那些光滑細長的地瓜,這樣的地瓜就是一個字,甜。而另一種地瓜是大個的肥胖的那種,這樣的地瓜也用一個字來形容,面。吃這樣的地瓜,就好像吃一種老面瓜,面的就如同起沙的西瓜,但甜度比不上那種光滑細長的地瓜。
地瓜有多種多樣的吃法。最常見的就是煮著吃。母親煮好了地瓜,掀開鍋后,屋里立刻彌漫著一股噴香的熟地瓜味道。我們兄妹幾個,胃口都好,愿意吃甜的就拿甜的,愿意吃面的就拿面的,把熱乎乎的地瓜拿在手里,剛剛出鍋的地瓜還燙手,我們一邊吃,一邊把地瓜從右手倒換到左手,每個人手里的地瓜都冒著熱氣,吃著,嘴里還不停地哈氣。
我們更愛吃母親的烤地瓜。我們想吃烤地瓜了,不用說,母親看我們的眼神,就知道我們想吃烤地瓜了。母親不聲不響,做飯的時候,就把幾塊地瓜放鍋底里烤著給我們吃。當(dāng)然,母親選擇的地瓜,一定是最好烤的地瓜,這個母親心里是有數(shù)的。
母親還把地瓜切成片,一片一片地擺好。地瓜片要晾曬些日子方可脫凈水分。這些地瓜干就是冬天最好的零食。在這段時間里,母親最怕的是降雨,有時候在深夜,母親看看天氣不好,就會悄悄爬起,去院子里把那些地瓜干收拾起來。我們當(dāng)然不會知道,因為我們已經(jīng)睡成了死豬。記得我有很多次冒著雨撿拾生產(chǎn)隊的地瓜干,也有很多次被生產(chǎn)隊的鈴聲敲醒,一看天,烏云密布,社員著急忙慌地跑去,折騰了大半天,那場雨最終繞過去了。烏云過后,社員只能將那些辛苦撿拾起來的地瓜干重新撒在大地上,并且希冀老天不要再開這樣的玩笑。
從秋后我們家分到了地瓜,到來年的春天,地瓜成為了我們家的主食。其實,不光是我們,家家如此。母親在這半年時間里,分別給我們做了最好吃的地瓜包子,地瓜飯,烤地瓜,凡是能想到的,母親幾乎全做了。母親做的地瓜包子是我們至今念念不忘的,當(dāng)然,這是冬天里少有的幾次,母親不會經(jīng)常做。母親做的地瓜包子最大的特點就是,甜和香。加上里面放了五花肉,吃起來格外好吃。
地瓜秧是牛的最好飼料。生產(chǎn)隊喂養(yǎng)了幾頭牛,所有的地瓜秧都需要囤積起來,以便冬天喂牛。在我的記憶里,生產(chǎn)隊每年都要囤積足夠的地瓜秧,自然,這些地瓜秧也滿足了牲畜的需求。一些女孩子,在收獲了一些小的地瓜后,還收獲了一份與別處同齡孩子不同的快樂。她們把有韌性的地瓜秧連接起來,地瓜秧若是鮮的,則太脆,若是干的,則無韌性,一折就斷。那些經(jīng)過晾曬的地瓜秧韌性最足,是天然的跳繩工具。在秋陽下,在風(fēng)和日麗中,她們蹦著、跳著、笑著,那些天然的情趣和樂趣,在蕩起的些許塵埃中,顯露無疑。
農(nóng)事過后,有人來到村里賣地瓜糖。我們這些孩子便仰臉看著,眼巴巴的一副饞貓模樣。那些日子,我們天天盼望賣地瓜糖的人,他的主要顧客是我們這些孩子。母親不會做地瓜糖,她會悄悄塞給我一毛錢,以滿足我的一點小小愿望。
曾經(jīng),我還去地瓜地刨過土里漏網(wǎng)的地瓜,地瓜刨過之后,總會有一些漏網(wǎng)之地瓜,還隱藏于地下,等待著被人發(fā)現(xiàn)或徹底埋藏在地里。禮拜天,幾個小伙伴沿著已經(jīng)收割的土壟揮動镢頭,半天就能收獲一筐或大半筐。——這是專屬于孩子們的收獲,在那個年代,這些殘次地瓜也是不錯的吃物,也能填補一下家庭的口糧。
那一年,學(xué)校放暑假了,我去隊里參加勞動,隊長用手一指地瓜蔓,對我說:翻吧。
隊長手指之處,是一塊地瓜田。正是盛夏時節(jié),地瓜秧長得旺盛,它們?nèi)缫粭l條軟體小蟲,從土壟中爬出來,從壟上爬到溝底,再從溝底爬到另一道土壟的高處。這個時節(jié)的地瓜秧是叛逆的,它們所到之處,隨處扎根。是那種如粉絲般細小的根須,翻地瓜秧的目的就是不讓這些多余的根須存活,不讓它們節(jié)外生枝,因為這樣的話,會導(dǎo)致地瓜減產(chǎn),而翻秧斷須則是唯一的解決之法。除此,狗尾草、芨芨草、拉拉秧,它們以地瓜秧為掩護,與莊稼爭肥爭地,擠壓著農(nóng)作物的生存空間。
沿著最外側(cè)的那道土壟,將那些秧藤向內(nèi)翻去。一壟翻盡,那些隱藏的雜草,紛紛暴露出來。用鋤頭一耪,雜草便一命嗚呼。這些雜草很嫩,里面還夾雜了馬齒莧等豬愛吃的植物,拿回家可以喂豬,一舉兩得。一壟完畢,接下來,開始翻第二壟。我以為這個很簡單,很容易,但隊長不時糾正著我的動作,我有些不得要領(lǐng)了,開始冒汗了。扯斷一根秧藤,我就會自責(zé),辱罵自己無能。烈日當(dāng)頭,我的汗水從額頭流到了下巴。
回到家,我一聲不吭。母親問我怎么啦,我說我再也不去翻地瓜秧了。母親說,你往后不吃地瓜了嗎?我說,吃啊。母親說,你要吃地瓜,就得知道地瓜是怎么長出來的,怎么能說不去就不去了呢?接著,母親又說了我?guī)拙?,我心里有些抗拒,但第二天還是乖乖去了。兩天后,隊長再也沒有指責(zé)我什么了。
若干年過去了。如今,只要一想起那些與地瓜相關(guān)的往事,內(nèi)心就會泛起不大不小的漣漪。小時候吃地瓜的情景,還不時在我的腦海里回旋。母親已去世多年了,但一看見地瓜,便會想起母親,想起母親為我們煮過烤過的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