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如此就好(散文)
上個周末跟小女兒去圖書館,偶爾發(fā)現(xiàn)一本周作人的散文,隨手一翻,恰好在一文中得佳句: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此句原出自黃庭堅的詩《贈張叔和詩》,有幸在翻到的一刻入了眼,也入了心。或許,也是因為那天早晨,剛剛因為一些觀念上的不同,和大女兒有過誰也說不服誰的爭吵,這句話給了我一個可以解決母女間觀念沖突的方向。
大女兒大學畢業(yè)后決定在家自學,準備考研,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為高中三年,一大半的時間她處于叛逆、厭學狀態(tài),一開始是抵觸上學,只能反復(fù)的請假,到了高三備考最后關(guān)鍵的三個月,她幾乎是賴在家里熬過去的。那段時間,可以說是她、也是我、我們家庭的至暗時刻,我是一個全心陪伴愛女兒的媽媽,也是一個管教不當、焦躁暴怒的媽媽。好在因為讀書多、語感好,語文、英語等文科學的還可以,女兒最終也勉強過了一本分數(shù)線,進了很不錯的大學。我意外的是四年大學上下來,那個一度厭學賴在家里的女兒卻決定考研,繼續(xù)上學。我們之間的矛盾也從學習,轉(zhuǎn)戰(zhàn)到思想、觀念方面了,總之,還是會沖突不斷。
其實,因為都喜歡讀書寫作,我跟大女兒曾經(jīng)有過很多無話不談的親密日子,甚至在我狂熱的熱衷于在論壇寫作、不時在地方報刊上發(fā)表一些小豆腐塊文章的那兩年,她曾經(jīng)一度成為我的小迷妹,甚至是以我為榮。但是當時我還沒有經(jīng)歷過孩子的青春期,想當然的覺得管教孩子方面,自己是無所不能的,沒有珍惜女兒對我的那份認可和信任,沒有珍惜母女之間的那份親密無間的和諧,而是處處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她,很情緒化地指責甚至是打罵她。學習上,我更是處處要求,處處滲透,每晚監(jiān)工一樣陪著她做作業(yè),特別是數(shù)學,我更是跟著學,跟著做,檢查出錯誤,監(jiān)督改錯。有次語文作業(yè),她寫的太潦草,我竟然用了開家長會剛從老師那里學來的經(jīng)驗:給她撕了讓她重做一遍以后她就知道認真了。是的,我撕了她的作業(yè),逼著她重新寫了一遍!這個過程中,女兒從默默忍受到消極怠工,再到不配合式的消極反抗。而我,還沉浸在自己認真負責媽媽的人設(shè)里自我感動。
后來因為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也因為要分心照顧小女兒,我更是少了耐心和體恤,只是很暴躁地去要求去指責,甚至是打罵。高中后,大女兒在學校里也經(jīng)歷了很多,學業(yè)困難、人際關(guān)系、校園霸凌等等,這些可以說人生長中必然會經(jīng)歷的磨難,但我是媽媽啊,我一再反思,我竟然沒有給過她任何的撫慰和幫助,甚至沒有過一個正兒八經(jīng)的有溫度的擁抱!大女兒的青春期(其實說是反抗期可能更契合)來的特別突然,可以說是給我的當頭一棒,我蒙了,從一開始的暴跳如雷、雞飛狗跳,到后來的絕望無助、相愛相殺,那漫長絕望的三年我不敢回顧,女兒也說過,對于高中她記住的事情很少,一些同學的名字都忘記了,人對于痛苦都會有選擇性忘記。好在,結(jié)果是好的,不管有多少錯誤,我的守候一直都在,不管經(jīng)歷多少痛苦掙扎,她成長的更優(yōu)秀、更強大了!
對于女兒的大學學習、生活,我知之甚少,只知道學的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論文是關(guān)于馬克思女性主義主題的。讓我瞋目結(jié)舌的是,我十幾年事無巨細的捆綁式教育,不及大學四年的熏陶,學成歸來日,也成了我們母女心理上的分道揚鑣時!女兒成了旗幟鮮明、言語犀利的女性主義者,而我在經(jīng)受了生活的捶打后,七八年的全職媽媽做下來,不光失去了的鋒芒,連自己都找不到了。說來可能沒有人相信,我出門扔個垃圾有時都會心生愧疚:我沒有創(chuàng)造任何價值,卻制造了垃圾。對于辛苦工作養(yǎng)家糊口的男人更是心存感激和敬畏。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我當然無法共情女兒那些反對父權(quán)主義、反對性別歧視、反對對女性污名化等等,這些對我來說完全是云里霧里,但我這樣的年齡和境況,本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反感人為的挑起的一切莫須有的事端。其次,關(guān)于女性解放的話題,我受林語堂的《生活的智慧》影響,有些不屑一顧,覺得真正可以做好相夫教子的女人,也可能樂在其中,把生活經(jīng)營的的很幸福。如林語堂那篇《寫給興哥和瑪麗的婚禮致詞》中說的:補襪子固然無益于“世界文明之前鋒”但襪子穿一只扔一只也是無補于世界文化的??偠灾煜履信慈嘧阒畷r,襪子總要有人補的。如果補襪子是奴隸、是不文明、不平等,那么替人抄賬本、拿粉筆、甚至是賣豆腐就不是奴隸?女兒想喚我覺醒,我想引領(lǐng)女兒更接近簡單的幸福,但我們沒有達成共識,沒有共識就有沖突和爭吵,因此我也就成了她眼中裹小腳的人,她也成了我嘴里被洗了腦的人。她大學以后,我們之間的大多的矛盾和爭吵便由學習的事情轉(zhuǎn)接到這些觀念的沖突上了,我們之間的爭論常常是不記得因為什么話題,但是一定是已誰都想說服誰又誰都說服不了誰、未完待續(xù)的狀態(tài)暫時結(jié)束,某一刻某一句話又點起火星,爭論繼續(xù)下去。
那天走出圖書館,我跟小女兒分享了那句周作人先生文中偶得的佳句,覺得很有心得。小女兒不屑一顧的說:“周作人的文章有什么可讀的?漢奸,人品還那么差,能有什么好思想?!蔽颐摽诙觯骸澳銢]有生在他那個年代,也沒有經(jīng)歷他經(jīng)歷的事情,沒有走過他走過的路,你沒有資格做這個評價?!痹挶?,我突然釋然,其實,除了“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還有另一個境界,那就是跳出自己的視角,不同的經(jīng)歷有不同感悟,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認知,不求共識,各自安好,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