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陸游詩文吟養(yǎng)生(隨筆)
宋代詩人陸游一生筆耕不輟,宦海浮沉不忘憂國憂民,壯志難酬,臨死還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比欢?,令人驚奇的是其壽命卻高居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文人的榜首,足足活了85歲。這把年紀擱在今天,也屬高壽。難不成陸游有什么養(yǎng)生秘訣?
在鎮(zhèn)江焦山西側(cè),面對大江,有一處《踏雪觀瘞鶴銘》石刻。政府專門為這處石刻蓋了個半壁飛檐亭,是焦山石刻群里僅次于《瘞鶴銘》的待遇,可見這石刻的珍貴。據(jù)史書記載,這是宋代大詞人陸游陸務(wù)觀唯一流傳于世的墨寶。
1164年的一場大雪,下在大宋年間的鎮(zhèn)江。時年四十歲的陸游和幾個朋友踏雪來到焦山,觀賞《瘞鶴銘》石刻。這原本是一件很瀟灑、很放松的事情,但陸游的心情似乎并不輕松,他望到了“風(fēng)檣戰(zhàn)艦”,想到了“未息烽火”,腦子里裝滿了國家的危亡。雪中,陸游豪情萬丈,揮筆寫下了《踏雪觀瘞鶴銘》,全文73字:“陸務(wù)觀、何德器、張玉仲、韓無咎,隆興甲申閏月廿九日,踏雪觀瘞鶴銘,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風(fēng)檣戰(zhàn)艦在煙靄間,慨然盡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歸。明年二月壬辰,圜禪師刻之石,務(wù)觀書?!睆倪@篇據(jù)說是史上“最短、最精、最美”的散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焦憂國事、物我兩忘的偉大詩人寬闊的胸襟。
一般來說,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胸懷的古人,壽命都不很長。因為他們操心太多,又要嘔心瀝血,所以很容易因氣、因累而病,病了之后醫(yī)療水平又低,一場感冒就會要命。說這話的范仲淹算是長壽,也只有63歲。唐朝的那些名詩人,除了白居易外,基本沒有過70歲的。李白61歲,王維60歲,杜甫58歲,韓愈56歲,岑參55歲,元稹52歲,柳宗元只有46歲,在今天都還在中年范圍。所以杜甫感懷“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br />
縱觀陸游的一生,不僅焦憂國事,而且才思敏捷又十分勤奮,不可為不累。他寫過一首《小飲梅花下作》:“脫巾莫嘆發(fā)成絲,六十年間萬首詩。排日醉過梅落后,通宵吟到雪殘時。偶容后死寧非幸?自乞歸耕已恨遲。青史滿前閑即讀,幾人為我作蓍龜?”六十歲時就寫了上萬首詩,《宋書?陸游列傳》記載他“年十二能詩文,蔭補登仕郎?!睆?2歲到60歲48年,平均每年210首,基本上是一天半一首,在繁重的工作、學(xué)習(xí)、社會活動情況下,能有如此數(shù)量的詩詞收獲,絕不是一般的幸苦。所以,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樣,即便是喝多了酒的情況下,也不忘讀書作詩,“青史滿前”并且通宵達旦,沒有一點閑暇留給自己。陸游的“六十年萬首詩”絕非自吹自擂,他的詩詞保存到今天的就有9300多首。在他活著的時候,就有“小李白”的雅稱,在古代詩人中,陸游絕對是一位非常高產(chǎn),且藝術(shù)成就非凡的詩人。
“偶容后死寧非幸”,從這一句可以看到,陸游自己對自己的長壽也是很慶幸的,他把自己的長壽歸結(jié)為“幸”,也就是運氣、天命。就今天對長壽的研究,也擺不脫“命”的窠臼。猝死、意外傷亡、無疾而終……抽煙喝酒的長命百歲,堅持養(yǎng)生惜命的卻天不假年,這些說不清楚緣由的便都是“命”。
但人的壽命長短不能簡單歸結(jié)為“命”,養(yǎng)生在一定程度上與壽命長短有直接關(guān)系。陸游在慶幸的同時,也有對壽命理智科學(xué)的認識。陸游在總結(jié)自己長壽的秘訣時,寫過一首題為《食粥》的詩:“世人個個學(xué)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边@首詩前有個小序:“張文潛食粥說,謂食粥可以延年。予竊愛之。”張文潛又叫張耒、宛丘先生,北宋詩人。詩中“宛丘平易法”,指得就是張文潛的“喝粥養(yǎng)生法”。張文潛在他的《粥記》中有一段話:“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臟腑相得,最為飲食之良?!边@段話被陸游奉為養(yǎng)生至寶,一直堅持了下來,應(yīng)該說是養(yǎng)生經(jīng)驗之談。
如果說僅靠早上一碗粥就能達到養(yǎng)生目的,不免有矯情之嫌。陸游還有一首《閑適》,進一步總結(jié)自己長壽的原因:“飲酒不至狂,對客不至疲。讀書以自娛,不強所不知。一窗袖手坐,往往晝漏移。初非能養(yǎng)生,簡事頗似之。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柴門傍野水,鄰叟閑相期?!边@是說飲酒要有節(jié)制,生活要有規(guī)律,學(xué)習(xí)工作要有度,還要熱愛自然,鄰里和睦,心情要好,再加一點打坐,便有了別具淡然的生活情趣。這是對養(yǎng)生很系統(tǒng)、很全面的總結(jié),具有非常強的科學(xué)道理,就是對今人也有很好的啟迪作用。
“拿得起,放得下”,這是陸游的水平。他站在歷史的肩頭,憂國憂民,是為“拿得起”;他站在生活的高度,安然恬淡,是為“放得下”。一方面秉持儒家的“入世”哲學(xué),心系家國,一方面又踐行道家的“出世”情懷,顧影自憐,這樣的人生境界堪稱“賢哲”,能夠搶占壽數(shù)的制高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