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誘人的酒具(小說)
一
清澈碧透的扈澗河自嵩山腹地汩汩而出,一路曲折迂回,匯納澗水小溪,奔流不息,從龍山腳下迤邐而過,將李家溝一分為二。河的北岸零星地散落著幾十戶人家,那是李氏家族世代聚居的山寨;南岸的山崖下就是古代鈞瓷官窯遺址,傳說是當年李氏先祖?zhèn)儫柒x瓷的窯場,而今草木葳蕤的崖頭上,依稀可以看到當年被窯火燒透的紅土和地上殘留的古鈞瓷片,這足以讓一撥撥考古人員和古董販子們流連忘返了。
陽光穿透輕紗般的晨霧,金色的霞光灑滿大地。在枝頭的鳥鳴,遠處的牛哞,門前的犬吠和院子里的雞叫聲中,李家溝的男女老少便開啟了一天的忙碌和悠閑,而從清晨到夜晚八叔家的院子里竟空無一人!
李濤是在千里之外的廣州,發(fā)現八叔院子里這種罕見的異常?;胤攀謾C監(jiān)控視頻才知道,幾天前八十多歲的八叔是被120救護車接走的!李濤家的樓房后面,一路之隔便是八叔家的宅院。幾年前八叔家里被盜,事發(fā)后八叔特意找到李濤,希望能夠借助李濤家的監(jiān)控設備,在他家樓房的后面加裝一個攝像頭,幫助八叔看家護院。
心急如焚的李濤立刻撥通了八叔的電話的,接電話的卻是八嬸。聽得出她低沉的顫音中透出一種焦慮和無奈:“……你八叔怕是不行了……醫(yī)院也下發(fā)了病危通知,呼吸困難,剛才已經昏迷,現在好像有些清醒,總用手指著門外,估計是想回家……”
“八嬸,我現在就給你轉錢過去,要盡力搶救喲!”說完李濤便拿出手機給八叔轉去2萬元。李濤知道,這些年,八叔的日子過得很是拮據——他和八嬸輪番住院,6年前八嬸又做了心臟手術,家里已經債臺高筑,唯一的女兒也嫁到了省外,經濟上更是捉襟見肘。上個月在電話上和八叔閑聊,八叔還說:“濤,前年借你的三千元錢,今年怕是還不上了……”
李濤笑著說:“八叔,不用還!我這邊不差錢呢!”
八叔并不知道,李濤的兒子在廣州還背負著近百萬的房貸,李濤來廣州是在一家建筑公司做雜工,每月6000多元的工資,幾乎每次發(fā)工資都會及時給兒子轉賬還房貸。
二
收到八叔病危的消息,李濤立刻安排兒子駕車帶著自己從廣東趕往河南老家。畢竟八叔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他必須盡快趕回去見八叔一面,送八叔最后一程。
從輩份上講,李濤的爺爺與八叔的父親是堂兄弟。八叔的父親在堂兄弟們中排行第六,李濤就稱其為六爺。八叔乳名黑娃,在家族的遠房堂兄弟們中排行第八,李濤就稱其為八叔。從年齡上看,八叔比李濤年長15歲。
其實,今年清明節(jié),李濤就已經回了趟老家。一是掃墓祭祖,緬懷先人;二是回鄉(xiāng)看望父母,同時也要看望八叔。在李濤心目中,八叔知書達理,德高望重,對自己恩重如山。
那天,吃過早飯,八叔便站在村口那棵老皂角樹下,招呼著本家族的后生們去山上祭祖,聲音依舊是那么的洪亮:“上墳去嘞,上山走啦!”
聽到八叔的召喚,李濤就帶著祭品出門,緊走了一陣,終于趕上了八叔和十多個一起上山祭祖的堂兄弟們兒,他們的身后還跟著各自的孩子們。于是,一行人便沿著山路向墓地走去,八叔一邊氣喘吁吁地走著,一邊提高嗓門囑托著家族的后生們:
“娃子們喲,每年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寒衣節(jié)和先祖的周年忌日,是不能忘記的……要記得給他們送些紙錢喲!吃水不忘挖井人呢!一定要記著先輩的恩情,知恩圖報啊……可不能像那個誰家,多年不給自己的親人燒張紙錢,去年清明節(jié)倒是去墳上了,可是找不到哪一個是自己親人的墳頭,忘本了喲……”
八叔所說的“那個誰家”的墳地,其實就是與自家墳地相距不足60米的馬家墳。他們家族祭祖,由于缺乏一名德高望重的總管,各家自顧自地焚燒紙錢,“遍地開花”曾經引發(fā)過幾次山火。
八叔還提醒后生們:“清明節(jié)的時候,草木嫩綠,燒紙不容易引燃什么;可過了秋天,到寒衣節(jié)上墳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墳墓四周的草木葉子已經干枯,一把火就能燒到山頂……萬一燒著人,燒著電線,引燃房子可咋辦?千萬要記著,要帶上幾個水壺,幾把掃帚,兩個泡沫滅火器,以防萬一喲!另外,別忘了帶上幾把鐮刀,先把供桌前的草給割了,騰出寬敞的地方燒紙錢。千萬不能引燃山火,水火無情喲……”
“為人喲,要經常捫心自問,問啥?問咱自己做的事情能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也是咱祖上留下來的家規(guī)!咱老李家祖祖輩輩都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還沒有誰會去昧著良心去做缺德的事……如果有族人膽敢做偷雞摸狗,打家劫舍,坑蒙拐騙,做傷天害理之事,辱沒祖先,玷污門庭,八叔我先把話放在這里,百年之后他即使天王老子,是絕不能進這個老墳的!”
如此語重心長的話語,李濤感覺似曾相識,回想起來大多是當年作為家族總管的六爺,囑咐或警告后生們的知心話。而今,六爺已經作古,作為家族公認的主心骨,八叔這樣的良苦用心和責任擔當,也讓李濤為之欣慰,也為之敬佩。
三
汽車疾馳在高速公路上,歸心似箭的李濤不時地查看著手機上的實時監(jiān)控畫面——八叔家的院子里依舊空無一人。幾只心神不定的鳥雀,在院內的一張石桌上嘰嘰喳喳,蹦來跳去,然后掠過甬道旁那片碧綠的菜畦,飛向藍天。此刻,李濤的心也在飛翔,飛過了千山萬水,飛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李濤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上山祭祖時的情景。出發(fā)前六爺就會帶著八叔在村口那棵老皂角樹下等著,一邊召喚著家族的后生們一起上山祭祖;一邊還要給年輕人安排任務——你挑一擔河水,你拿兩把鐮刀,你扛兩把掃帚……祭祖要緊,防火也不能放松。
那時,六爺走在最前面,八叔提著籃子在后面跟著,籃子里裝著祭品,同時還帶了八個酒盅;父親也緊跟在六爺的身后,自己則提著籃子在父親后面跟著,籃子里裝著祭品,同時還帶著一把酒壺。他們的身后還跟著家族里其他蹦蹦跳跳手舞足蹈的孩子們。聽到后面打鬧嬉戲的聲音,六爺停下了腳步,他慈祥的目光似乎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于是,后面的孩子們便立刻安靜了下來。然后,六爺就開始了他的諄諄教誨:“娃子們喲,每年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寒衣節(jié)、先祖的周年忌日,是不能忘記的……”
記憶中,六爺把祭品擺上先祖的供桌前,依次在先祖?zhèn)兊膲烆^禱告,焚香,燒紙(絕不允許同時在兩座以上的墳前燒紙),叩首。接著,他拿起酒瓶慢慢地向酒壺中倒酒,再拿出酒壺慢慢地把酒斟入8個酒杯里,然后輕聲地呼喚著先祖?zhèn)兊脑谔熘`,來這里共享美食,共品美酒,共分紙錢。
李濤第一次祭祖竟發(fā)現自家里的酒壺和八叔家的酒杯驚人的“相似”。自家的長頸酒壺,圓肩,鼓腹,淺圈足,細長嘴。壺壁外面,微微凸出幾道瓜棱形筋紋,肩部一側是一道扁平雙條形曲柄。通體來看,棗紅色的釉面,紅中泛紫,勻凈光亮,溫潤如玉,造型簡約,優(yōu)雅而沉穩(wěn)。
再看六爺家的高腳酒杯,上身呈喇叭形,口沿微撇,內外施釉,杯體自上而下微微凸出幾道瓜棱形筋紋,通體來看,同樣是棗紅色的釉面,紅中泛紫,勻凈光亮,溫潤如玉,造型簡約,優(yōu)雅而沉穩(wěn)。
一個酒壺與八個酒杯,除了造型上的差異外,無論是釉色、光亮,還是筋紋、風格竟是這樣的相似!直覺告訴李濤,這應該是一套“情侶”版的套裝酒具,也許先前它們本來就是一組套裝,是誰硬生生地把這套完整的酒具,拆分給了兩個家庭,弄得壺杯“骨肉分離”?李濤就問六爺。
祭祖歸來的路上,六爺就講到了這套酒壺和酒杯的來歷。
六爺說,小時候我爺爺就告訴我,咱們的祖上,不知道是高祖,或是天祖,或是烈祖了。他是一位陶瓷學徒,自小拜鈞瓷老工匠為師,從配料、注漿,拉坯、塑形、制模、成型、素燒、上釉等環(huán)節(jié)學起,起早貪黑,勤學苦練,終于在制作和煅燒工藝上有了自己的獨到之處,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陶瓷匠。本來“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就讓鈞瓷蜚聲瓷林,名揚四海,而出自祖上手中那些美妙絕倫的瓷器,不僅備受民間青睞,也讓皇帝一見傾心。后來祖上制作的部分鈞瓷珍品就成為皇家貢品。終于有一天,徽宗皇帝捧著鈞瓷,連聲贊嘆:“此乃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獨尊,宜彰其王者風范。”隨后便為之賜名“君王之瓷”,并下令“鈞不隨葬、民不得用”。后來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說,每年只選三十六件精品進貢,其余的全部就地粉碎,掘地掩埋,不得流入民間。就這樣,扈澗河對面的那座鈞窯就成了御用官窯。每次瓷品出窯的時候,官府就要派兩個查驗官親自監(jiān)視,然后選擇最好的鈞瓷獻給皇帝,其它的一律毀掉。
六爺說,后來不知道是御史巡查,還是皇帝微服私訪,朝廷發(fā)現竟有一些美妙絕倫的鈞瓷流落到民間!于是,皇上就立刻派御史府到官窯查辦,終于發(fā)現原來竟是官府里的兩個查驗官偷梁換柱私藏貢品。查驗官做夢也沒有想到,雨夜里他們在官窯附近的竹林中挖坑掩埋貢品的時候,正趕上咱們的祖上在竹林里面“方便”。就這樣祖上一直屏聲靜氣地在那里蹲著,熬過了兩個時辰,待檢驗官做好偽裝悄悄離去,他才躡手躡腳逃離了竹園。誰知道,天亮的時候,上百名官兵馬上包圍了鈞窯,而查驗官早已逃之夭夭。半年過后,風聲已過,掩埋在竹林里的貢品,就成了無主之寶,先祖便憑著自己的記憶,在竹林里挖出了這套自己親手制作的酒具。
六爺說,先祖臨終前,就把這把瓷壺和八個酒杯分作兩份,分別放在兩個盤子上,擺在堂屋的八仙桌上,讓兩個兒子各自去拿。弟弟讓兄長先拿,兄長讓弟弟先揀,兩個人相互謙讓,始終沒有人動手去拿。就在這時候,家里那只貓咪追趕著老鼠跳上了桌子,碰倒了這把酒壺,眼看著酒壺就要落在地上,你家先祖立馬上跑過去接住了這把酒壺,我家先祖才走過去,把盤子里的八個酒杯端了過去。躺在病床上的祖上是看著這些含笑離世的。
四
在李濤的記憶里,七十年代農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宴請賓客,把酒言歡似乎還是一件近乎奢侈的事情。家里的酒壺自然很少派上用場,而每年春節(jié)或者家里遇到紅白喜事,便是這套鈞瓷酒具“嶄露頭角”的時候。
春節(jié)前,父親就會把酒壺拿出來,用熱水清洗一下酒壺內外的塵埃和油漬,等待著客人們的光臨。仿佛與八叔家有著一種默契——李濤家來了客人,就使喚兒子到八叔家里去借酒杯,用過即還;八叔家需要宴請賓客,就安排女兒到李濤家去借酒壺,同樣用過即還。這種默契和習慣大約持續(xù)了十多年之久。
終于有一天,李濤家的客人送來了一盒貴重的禮物,禮品取出后,便留下一個精美的有機玻璃禮盒。禮盒中間有個隔斷,兩端與隔斷之上留有氣孔,一把酒壺和八個酒杯剛好能夠分裝在兩個精致的空間內,仿佛這禮盒就是專門為這套酒壺和酒杯量身定制似的。
那天,送走客人,李濤把就酒杯連同酒壺一起裝進禮品盒子,給八叔送了過去。他給八叔遞上一支香煙,試探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以后壺、杯別再分開了,誰家需要待客,就把這套酒具直接拿去,不要再單獨拿著酒壺或酒杯,來來回回借借送送了,那樣感覺挺繁瑣的……八叔,你看行不?”
八叔大笑著說:“早該這樣,這多么省事喲!本來都是自家爺們兒,何必較真呢?那樣真的是太麻煩,太繁瑣……”
二十多年前,李濤和八叔兩家早已厭煩了借送酒具的孩子們,不約而同為自家購置了一套精美的酒具。原來的這套鈞瓷酒具便自然退居二線,成為“替補隊員”,有時還會被八叔或李濤束之高閣;有時遇到紅白喜事,或者賓客超員,八叔或李濤還會把那套鈞瓷酒具拿出來以應急需。
五年前,李濤決定跟隨兒子一起到廣州工作生活。臨行前,李濤把那套裝著酒具的有機玻璃禮盒交給了八叔:“這套酒具,你只管在家里用!我在那里用不著這個。”
八叔微笑著接過酒具:“也行,那就先暫存在我這里,你盡管放心!”
五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著,路邊的農田里,偶爾有連片燃燒的秸稈升騰起琥鉑色的火焰,濃重的煙霧隨風從車窗前飄過。這火光,這煙霧,竟穿越時空,將李濤帶回了二十多年前,八叔背著自己沖出火海的那一幕……
那時,六爺已經駕鶴西去,長眠在他生前跪拜祖先的那片印痕之下。就在他離世第一年寒衣節(jié),本家墓地所在的青龍山竟意外的引燃了一場山火,李濤險些因此而葬身火海。
那天,八叔帶著十幾個族人上山祭祖。大風漸起,八叔特意囑咐十多個年輕人要倍加小心,每次只能在一個墳頭前焚燒紙錢。從山下扛上來的五六把掃帚和從河里挑上來的六桶清水,就放在墳前“隨時待命”。
李濤清理完墳前的野草,剛剛點燃紙錢,山腰處一股旋風裹挾著塵土和落葉便從墳地間掠過,直接將一疊燃燒的紙錢,拋撒在幾米外的枯草叢中,即刻便引燃了附近的幾片草叢。八叔趕忙帶著幾個年輕人輪番朝著燃燒的草叢潑水,終于撲滅了升騰的火焰,而從山下挑上來的幾桶河水已經全部告罄?;仡^看時,八叔竟為之一驚!對面幾十米遠的馬家墳上,也升騰起一團金色的火焰,在對面眾人的驚呼聲中,八叔帶著李濤等十幾個漢子跑了過去。他們手持掃帚不停地拍打著四處蔓延的大火。不料,大風勁吹,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迅速蔓延的大火直接堵住了他們逃跑的道路。滿身煙塵的李濤,竟被頻頻撲來的滾滾濃煙所窒息,暈倒在一片叢林之中,而魔鬼般的火舌正在舔食者李濤身邊茂密的草木。危急時刻,已經逃出火海的八叔,立刻又折返回來,他踏著地上的火苗,強忍著腳下火燒的劇痛,背起地上的李濤沖出了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