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雪】我的母親(散文) ——之勤勞與善良篇
當我們還沉浸在凄愴心緒中不能自拔,時間卻悄無聲息地過去了四十九天,母親的“重七”祭日到了!霜降正濃,寰宇晦暗,山寒水瘦,冷風襲人。來到母親墳前,原本嶄新的泥土,已然有了風霜浸洇的痕跡,近處樹木枯萎的枝葉隨風飄蕩,四周靜悄悄一片。陰陽兩隔,母親“永歸于土”,世間再無“溫粥人”,觸景生情,悲從心來,瞬間,我心如刀絞!光陰不語,往事如昨,恍恍惚惚間,我似乎看見了母親慈祥善良的面容,以及操持家務(wù)的忙碌身影,老人家諄諄教誨的聲音言猶在耳……
——寫在前面的話
1.勤謹耐勞,成就平凡生命的懿德風范。
母親的日常生活總是忙碌的,從記事起,我發(fā)現(xiàn)母親不是在做著家務(wù),就是到田地里干活去了。那些年我在西安期間,偶然回家總能看到母親疲憊不堪的樣子,就說:“地里的活根本干不完,咱索性不干它,就拖著吧,最后也不都慢慢地熬過去了嘛。”母親卻說:“人哄地一時,地哄人一年,瞌睡不睡,——在眼睛里攢著呢!地里的活你不揍完(干完),它就在那兒放著呢,到最后影響的還是自家的收成。說一千道一萬,地里的活,靠的就是一個勤謹?!?br />
母親是閑不住的,農(nóng)忙有農(nóng)忙的活路,農(nóng)閑有農(nóng)閑的事情。我的家鄉(xiāng)屬于秦嶺北麓的淺山地貌,植被豐富,特別是野生的中藥材“金銀花”、“艾葉”等生長非常廣泛。阡陌交錯,峁梁橫亙,離我家不遠處有一個叫“大塄”的地方,那兒長滿了金銀花蔓,每年六七月份母親都要去采摘金銀花。這個地方屬于低洼處的陽坡,頭頂上是火辣的太陽,腳底下是密不透風的熱氣,母親卻毫不顧忌,為了摘取更多的“金花”(未開的花),常常忘記了吃飯和喝水。母親說得抓緊天氣晴好的機會,多摘些“金花”才能賣個好價錢,要是陰天摘的花,十有八九曬出來的顏色都是黯的。用金銀花換錢,實在不容易:摘回來的花先要晾曬,卻不能用大紅日頭曬;須要勤翻卻不能用手,而是用筷子夾住一點一點地翻;干后用簸箕簸掉花梗和雜質(zhì),最后用竹篾小篩子一點一點地旋才干凈。
每一道工序至關(guān)重要,母親不厭其煩,精益求精,總是把“金花”和“銀花”分得清清楚楚,還把里面的雜質(zhì)拾掇得干干凈凈。母親說這是做藥材救人性命的,必須貨真價實,地地道道。高質(zhì)量贏得了好口碑,誠信得到大家一致認可,那些中藥門店和藥販子聞訊趕來,上門爭著高價收購母親采摘的金銀花。人們嘖嘖稱贊,驚嘆于藥物的質(zhì)量,母親則毫不保留地說出了其中的“秘笈”:也沒啥絕竅,手腳放勤快些,不過是多旋篩幾遍的事情。
08年伊始,我們家族接二連三遭受了幾次比較大的禍事,家道岌岌可危,隨之而來的是經(jīng)濟上的嚴重拮據(jù)。幾個孩子年齡都很小,正在上小學階段,母親和父親都已年近七旬,看到這樣的實際情況,外人說三道四,家里內(nèi)部也是人心惶惶。夏末的一天母親給我說,過日子遇到困難是避免不了的,只要人勤謹,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末了,又說今年秋上她想跟去新疆拾棉花。新疆屬于氣候多變的地理環(huán)境,加之路途遙遠,母親羸弱的體質(zhì)能適應(yīng)得了嗎?我和父親竭力勸阻,母親說拾棉花憑的是勤和快,她思量著自己絕對沒問題。當時我們還以為只是說一說而已,沒想到母親卻主意既定,后來跟著村里其他拾棉花的年輕媳婦們,搭乘火車悄悄地去了新疆。那時候母親還沒有手機,只能從旁人那兒得到老人家一星半點的消息。他們都說我的母親老當益壯,手腳麻利,不但出工勤快,而且拾的棉花質(zhì)量也是一等一的好。萬幸的是母親在新疆那邊,平平安安地渡過了兩個多月,回家時高高興興,還帶了好多的新疆特產(chǎn),冰冷的家里頓時有了人間煙火的氣息。母親依靠勤勞不屈的性格,扛下了生活中所有的“苦”和“難”,重新點亮了我們家族年輕一代勇于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希望之光!
我的原籍戶口是一介農(nóng)民,為了生計早年進城打拼到現(xiàn)在,掐指算算大概有三十年了,長年累月混跡于市井之間,見識到太多不勞而獲的“投機”和“慵懶”。因為很少有機會去田野里勞作,缺失了吐故納新的地氣熏陶,故此根本就體諒不到老農(nóng)民繁重的體力消耗和苦澀的歲月煎熬。母親離世,悲切至極,令我頓悟,讓我反思。生活是體驗世道的一個過程,在我心里母親勤勞的懿德風范,升華定型成人在旅途的生命指南,總是在迷茫無助的時候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熠熠生輝,光芒萬丈……
2.仁善悲憫,積儲普通家門的恩澤福報。
在我與母親五十多年的陪伴中,感知到老人家善良悲憫的秉性根深蒂固,從來沒有聽到她說過一句憎恨人的話,更沒有貪念過別人家的貴重財物。恰恰相反,母親經(jīng)常給我說“家家有苦,人人不易。經(jīng)常把自己看得鄙賤些,最后往往就有福報了,這就是老人們口中常說的‘憋的剩下了’?!?br />
通往我家的泥土路烙印了三代人的足跡,是從老莊基延伸出來的一條回家之路,走了有半個世紀的光陰。原本是可以過去一輛大四輪車的,或許是因為經(jīng)年風蝕雨淋,亦或是路那邊的人掏挖路基的緣故,總之,路面逐漸坍塌并且越來越狹窄,到后來就是單人通過也得小心翼翼。我要修路的時候,不但受到了嚴厲地阻攔,而且還罵散了請來準備施工的匠人,更甚者,對我極盡人身攻擊之能事,這樣的齷齪卑鄙足以令人震怒。母親卻一點兒不生氣,事后反倒勸誡我說:“爭者不足,讓者有余。吃虧是福,人的福報,就是在吃虧中慢慢積攢起來的。”我家的路終究還是修好了,雖然在面積上回縮了一下,但并沒有影響到出行通暢。不久后那位離世了,母親再三督促要我摒棄前嫌,按照鄉(xiāng)俗禮儀去吊唁納禮。
上世紀八十年代分產(chǎn)到戶初期,我家的糧食喜獲豐收,除過交售公購糧、留足口糧、預備籽種以外,還有了大量節(jié)余。我的一位堂姐,嫁到了十幾里以外的村子,婆家人口多,勞力少,口糧欠缺。聽到這個令人傷感的消息,我的父親和母親憐憫同情,立刻搭梯上樓從麥包里裝了一大袋麥子,用架子車拉上,馬不停蹄地給我表姐送到了家里。
我見證了母親的善言、善心、善行的生命軌跡,我深刻感受到了來自母性的溫暖和力量。有一件事我不得不說,那已經(jīng)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當時女兒和兒子尚小,我去西安打工了。夏初回家的時候,從兒子口中得知,前一向正午時分院子里來了一名叫花子,母親把做好的飯端給吃飽,父親舀來一盆水給洗了頭,走的時候還給了兩元錢。兒子說他當時就在旁邊看著,見識到了爺爺奶奶的仁善之舉,表示以后也一定會學著去做好事。后來,鎮(zhèn)街上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大會開始了,父親領(lǐng)著兒子去跟會,走的時候我媳婦給了兒子五元錢作消費。不料兒子在街道,遇見了一位衣衫襤褸的乞討老人,就毫不猶豫地把他的零花錢捐獻了出去。
福往者福來,愛出者愛返;心懷善念,行為自善,生活因此而美好。母親去世了,但老人家一生秉持的仁善情懷,宛若涓涓流淌的甘泉,恩澤并護佑著兒孫后輩暢行在生命光彩綻放的道路上,不懼風雨,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