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靜之美(散文)
一
我喜歡安靜,可是喧鬧是城市的常態(tài)。人流集中,車流密集,高樓層層疊疊,商業(yè)氣息濃厚;家里,店里,樓上樓下,左鄰右舍,噪音隨時傾瀉而出,裝修聲經(jīng)常轟然炸響;街道,商場,公園總是人潮涌動。喧鬧,曾經(jīng)讓我一度煩躁,讓我感到一種美感和詩意的丟失,甚至是靈魂的缺席,曾經(jīng)也惱怒過,抱怨過,但是最終影響的是自己的心情,既然無法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我嘗試改變自己。
泡茶。燒水,洗杯,置茶,洗茶,看干枯的茶葉被滾水浸潤,如花般點點打開自己,仿佛春天奔赴至水杯,深嗅茶香,有草木的氣息,有花的香氣襲來,那股氣息會把人帶入空曠的山林,帶入一片浩蕩的花海中,無比的純美與安寧。品茶,清冽,醇厚,甘美,身心被茶香浸泡,被茶水滋潤,渾身舒坦,周圍的噪音似被茶香覆蓋,被茶水沖走,只有安靜和愜意同在。
聽古琴曲,聽《高山流水》,聽《春江花月夜》,聽《漁舟唱晚》,琴音悠遠,清揚,韻味無窮,讓靈魂墜入深山,墜入月夜下的春江邊,墜入夕陽下的漁舟上,聆聽到流水聲、花落聲、漁歌聲,感覺自己化作一滴水,在青山間流淌;化作一縷月色,流瀉在落花的渡口;化作夕陽下的一縷霞光,柔柔地鋪在一葉小舟上。心頓時安靜了,世間喧囂何懼?
寫一段想寫的文字。寫現(xiàn)世里的安穩(wěn)和靜好;寫春天,寫秋天,春秋里有盛大的美,有極致的浪漫;寫日月,寫華年,寫韶光,寫曾經(jīng)的愛與恨,悲與歡。在抒寫里,逝去的美好重新漫溢,消失的哀愁再次席卷。在這樣的抒寫里,遺忘周遭,遺忘現(xiàn)世,精神與文字相悅甚歡,現(xiàn)世成為虛擬和夢幻,文字構(gòu)筑的世界一片靜美,所有的噪音如煙縹緲,如霧消散。與文字為舞,世界澄澈,心清目明。
也經(jīng)?;冂睦霞?,那是一個小鎮(zhèn),比城市更容易獲得一份安靜。尤其是晚上,路上行人很少,小車和摩托車鮮見。推窗,一大片天空落入眼簾,月兒高掛,有過盡千帆的悠然,清清爽爽的,不像城市的月亮總是霧蒙蒙的,仿佛一顆染著哀愁的心,像孤兒迷離的眼神。能聆聽到蟲子的啁啾聲,溫柔而激越,平和而雄渾,仿佛大地深處發(fā)出的聲響,這種聲響不是加深喧鬧,而是加深安靜??諝饫飶浡唤z泥土的氣息,那是城市難以聞到的氣息。在這種氛圍里入夢,睡得更香,更沉,夢也是甜甜的。
二
鄉(xiāng)村,比小鎮(zhèn)更安靜。
巖溪小住時光,黃昏時,我喜歡去五里外的一個村莊。村莊邊有一大片田野,鋪天蓋地的玉米地,一株株玉米豪邁挺立,峭拔而沉穩(wěn),向天空步步緊逼,玉米接近成熟,翹首以盼的樣子,等待著一雙勤勞的手采摘,以完成它對土地的承諾。稻田方方正正,又古老又現(xiàn)代,又滄桑又年輕,它從詩經(jīng)里走來,從唐詩里走來,佇立成堅韌而優(yōu)美的姿態(tài),禾苗一幅羞澀而俏皮的模樣,不肯成熟,要與稻田纏綿到地老與天荒。成百上千棵柚子樹挨挨擠擠,不可一世,仿佛它們是田野的王。一段籬笆墻里,數(shù)十棵蘆柑樹落寞地挺立,如鎖在深閨的佳人,只能從籬笆的縫隙里幽怨地打量外面的世界。菜蔬們在田野里遺世而獨立,淡淡地面對藍天白云,淡淡地面對寸寸時光。田野間有人勞作,他們默然,低頭勞作的樣子真是動人,仿佛把人間所有的沉重與苦難都拋之腦后,眼里、心里只有腳下的那片土地。偶爾有鳥從天空徐徐飛過,有風從田野間緩緩掠過,有幾片落葉盈盈地飄來蕩去,那么空曠,透著深入骨髓的寂靜。
行走在田野間,心輕易就能抵達安靜,這份安靜像一塊橡皮泥,輕輕擦去了心靈的浮躁與焦慮,滋生出一股柔軟的情感,精神的霧霾瞬間消散,被明亮填充,一切變得豁然開朗,一切變得透徹萬分——世間名利、人世糾纏不過是流水,是浮云,是曇花,轉(zhuǎn)眼消失,何必為之煩惱。繁華與寂寞,榮耀與平淡,相聚與離別,都是規(guī)律,永遠不要去糾結(jié)為什么??梢詴簳r為某件不愉快的事影響心情,但是千萬不要因此消耗自己,不要去打劫自己的人生。過好當下,抓住眼前的時光,讓每一秒痛快,讓每一天有趣,你就掌控了一切,你就是人生的贏家。
大概唯有在這種安靜的氛圍里我才能有這樣的通透,這樣的思考,安靜就像一個智者,引領(lǐng)我走向清醒,走向冷靜,靠近深邃。
人生曾感受過一次刻骨銘心的安靜。
青春時,因為一次倔強和自以為是,一個雪夜里,我獨自行走在山里,與風雪相伴,天與地顯得無邊的神秘與幽遠,滿目的白茫茫,那份白給予人的不是歡喜,不是純潔,而是凄清,是荒涼。我趔趄踏在厚厚的雪地上,周圍沒有車子聲,沒有人聲,甚至連流水聲、鳥聲都沒有,只有雪花飄落的聲音,只有自己心跳的聲音和自己踩在雪地上的“沙沙”聲。夜色如鬼魅,在我周圍邪惡地笑;霧靄如妖精,對著我瘋狂地扭動腰肢,露出猙獰的笑,那是怎樣的靜呀,萬籟俱靜,靜得有點邪性,讓人無以復加的惶恐,無助,讓人奔赴到絕望的巔峰。我覺得自己似走在遠古的荒原里,被徹底孤立,被時代拋棄;又似被扔進一個魔幻的世界里,有一雙眼睛在打量我,有人在和我做游戲,看我如何掙扎,如何逃出他設(shè)計的陷阱。那晚像一個夢境,虛幻而模糊,可是又那么真實,每一個毫毛都如鋼針般豎起,心慌亂地跳個不停,隨時要躍出體外。
那次經(jīng)歷是一種打磨和歷練,此后莫名由膽小變得勇敢,那是安靜噴薄的力量所賜嗎。
三
《紅樓夢》里,安排姑娘們居住大觀園,林黛玉愛著瀟湘館里有幾竿翠竹隱著一道曲欄,比別處更顯幽靜,因而選擇居住于此。這是植物的安靜之美。但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此特性,過于鮮艷的花木,如桃花、鳳凰花、牡丹美得讓人驚嘆,卻難以讓人感到安靜,為何,因為它們過于鮮艷,美得一派燦爛,太燦爛的東西總是與安靜背道而馳的。而翠竹,蘆葦,枯草,落葉一點也不燦爛,而是非常樸素,有親和力,反而讓觀者收獲一份內(nèi)心的平靜,這就是植物的氣場吧。
幽靜的瀟湘館也適合林黛玉居住,因為她是一個安靜的女子,從性情到容顏,她喜靜不喜鬧,喜散不喜聚;她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其實她的生存姿態(tài)也是安靜的,她從不討好賈母和王夫人,也不參與賈府的事務(wù),更不勸寶玉考功名,不說寶玉討厭的“混賬話”,所以她才能進入寶玉的內(nèi)心。她過世前只有貼身丫鬟守在身邊,所有的人都去參加寶玉和寶釵的婚禮去了,那里的熱鬧反襯著她人生結(jié)局的凄涼,凄涼是一種讓人傷心的安靜。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傲世妒俗,才華和行為方式驚世,注定他無法過安靜的日子。他的死都是一個大熱鬧,三千太學生為他請愿,他死前彈奏一曲《廣陵散》,震撼世人。他藐視權(quán)貴,鐘會拜訪他,他不理不睬。他堅定拒絕司馬昭的邀請,不肯做官。他以安靜的人生姿態(tài)來宣示了他做人的原則和風骨。
讀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還有《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兩首詩讓人體會到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感,一種銷魂蝕骨的寧靜,讓人俗塵消失,如入深山,如入禪境,若無一顆真正安靜的心,如何能寫出這樣的詩。
王維的一生很完美的詮釋了這個“靜”字。年輕時他考中狀元,受王公貴族厚愛,卻處世低調(diào)。中年時他往返于終南山與長安之間,身在朝堂,心在山林,一心向禪,遠離朝堂紛爭。晚年隱居輞川,縱情山水,醉心自然。他在《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追求安靜是他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志向。他的安靜不是消沉,不是頽喪,而是生存的通透,對人生的一種睿智領(lǐng)悟,對世間的一種深刻洞察,他的安靜里跳躍著一顆多情的心,一顆滾燙的心,一種對生命的熱烈和激情。
我們大多數(shù)人無法做到像嵇康、王維那樣。因為現(xiàn)代人生存壓力太大,也背負著更多,競爭更為激烈,但是人們對安靜始終也是向往的。一個朋友,開著店,每日面對形形色色的人,身心俱疲,于是她在狐尾山租了一塊地,種些小菜,請一對老夫妻打理,她每天下午到狐尾山種菜,那是她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光,她很享受。琦的一個同學,放棄公司的高管職位,夫妻雙雙到文屏山租了一所民房,開起餐館,其實山上居民很少,游人更是寥寥,生意難免清淡,但是他們喜歡山中的清靜日子,覺得自在,有利身心健康,至于賺錢多少他們并不在意。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旅游,看山看水,傾心古城,其實也是渴望從中尋覓一份安靜,來化解職場的壓力,生活的煩惱。
用心捕捉,城市也可覓到安靜的。窗前的一方藍天,遠處的一抹山痕,月夜的一汪湖水,秋雨中的幾片落花,晚風中的數(shù)聲鳥鳴,黃昏下的一株枯荷,不失靜美。
只要心靜,處處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