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憶】“非禮”與“廢虐”(隨筆)
一次沿京哈高速從東北返回河北,在唐山地區(qū)的一個服務(wù)區(qū)小息,一個賣陶瓷工藝品的攤位吸引了我,攤位上擺了不少小巧玲瓏、造型別致的陶瓷工藝品,尤為“非禮”系列更讓人忍俊不禁,不僅價格便宜,只有十幾塊錢,而且還能生發(fā)出很多聯(lián)想來:比如要時刻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比如一旦摔碎,如此便宜的東西也不至于心疼。于是我買了兩組:一組由后腿站立的小兔子組成,一組由蹲著的小猴子組成。每組三只,一只兩手蒙著眼,一只兩手捂著嘴,一只兩手掩著耳朵。一個個都淘氣頑皮,萌態(tài)可掬?;氐郊依?,把兔子擺在了電視柜上,把猴子擺進(jìn)了書櫥里。
一天兒子回來,看上了那一組稍大一點(diǎn)的兔子,便請求我送給他,他要把這一組兔子擺在自己小家的電視柜上。兒子從來不和我要東西,在我的面前總是循規(guī)蹈矩,小心翼翼,雖然是80后,但對父母孝順,對長輩的恭謹(jǐn),一點(diǎn)不亞于我這個60后。主動提出要一點(diǎn)東西,這是第一次。聽他的意思,看中的不是這小兔子的陶瓷工藝藝術(shù),而是看中了其中包含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的圣人格言。孩子索要圣人之言,這對父親來說,無論怎樣都是欣慰,至少這東西對孩子有“慎言慎行”的提示。但是,我倒是希望兒子更能夠明白“禮”與“非禮”的界限,不被閑聊而不合時宜的“禮教”束縛了生活,甚至束縛了幸福。
《論語》里有一章“顏淵問仁”,顏淵問孔子什么叫“仁”,孔子說:“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又問:“請問其目。”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br />
也許是陶瓷工藝品很難用形體塑造出“非禮勿動”的效果,所以表現(xiàn)圣人格言時,一般都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這“三非”,但意境卻是“四非”的意境。
這段話為世人所熟知,孔子對“仁”的解釋,大概意思就是,約束自己而合于禮教,這就是仁。只要有一天能做到約束自己而合于禮教,天下的人就會把你看作是仁人。實(shí)行仁德在于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的言行修養(yǎng),不在于別人的干預(yù)和教導(dǎo)。那么,人們怎樣修行仁德呢?孔子說,不合禮教的不看,不合禮教的不聽,不合禮教的不說,不合禮教的不做。
“禮教”是一種社會名分等級,是一種社會人倫秩序。比如“三綱五?!薄?鬃又蟮臍v朝歷代都將其尊奉為“圣典”,加以宣揚(yáng)灌輸和踐行,其實(shí)就是套在人們脖子上的枷鎖,以維護(hù)統(tǒng)治秩序和統(tǒng)治者的地位不被動搖。今天看來,君不可為臣綱,夫不可為妻綱,父也不可為子綱。所以,禮教這東西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今天看,法律、平等、自由、民主、奉獻(xiàn),才是人們應(yīng)當(dāng)追求的真禮教。
列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觀點(diǎn)和孔子的觀點(diǎn)有些不同?!读凶?朱楊》篇中,以晏子和管仲對話的形式,講述了一段話,這段話給我的映像至為深刻,大意是:
晏嬰向管仲詢問人生的意義,管仲說,肆意放縱自己的欲望而已,不要去堵塞欲望,不要去遏止欲望。晏嬰問具體怎么做?管仲說,放任耳朵想聽的,放任眼睛想看的,放任鼻子想聞的,放任嘴巴想說的,放任身體想安逸的,放任意念想思考的。耳朵想要聽的是悅耳的聲音,卻不讓聽,這就叫作遏止耳聰。眼睛想要看的是美好的姿色,卻不讓看,這就叫作遏止目明。鼻子想要聞的是椒蘭香味,卻不讓聞,這就叫作遏止嗅覺。嘴里想要說是非,卻不讓說,這就叫作遏止智慧。身體想要享受的是錦衣玉食,卻不讓享受,這就叫作遏止安樂。心里想要放縱的是舒服,卻不讓放縱,這就叫作遏止本性。凡此種種遏止,都是摧殘身心的根源。清除這些摧殘身心的根源,歡歡喜喜一直到死,即使只活上一天一月、一年、十年,這就是我所謂的人生意義。拘泥在這些摧殘身心的事情里,甘愿受束縛也不加以舍棄,悲悲戚戚地活上很久,即使活上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也不是我說的人生意義。
管仲和晏嬰不是同時期的人,自然不會在一起討論人生的意義。列子把這兩位古人拼湊到一起作為自己思想的鋪墊人,自然有烘托自己思想普遍性的意思,但所表達(dá)的道家思想也算到位:人活著,沒什么意義,開開心心就好,不要被“禮教”扼殺就好。
我們可以驚奇地看到,列子的觀點(diǎn)是對孔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觀點(diǎn)的否定。
但是,在否定之中似乎又有相同的東西存在,這想法和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竟有相同之處,不過孔子說的是七十歲以后,列子說的卻是整個人的一生??鬃舆€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的大前提,列子把這個大前提徹底拋棄了。
《列子》一書我是認(rèn)真讀過的,還做過全書的翻譯和注釋。新華出版社出版后,給我寄了兩套樣書,我立即送給兒子一套。我希望兒子不僅僅停留在孔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儒言”上,還要展眼列子“凡此諸閼,廢虐之主”的“道言”上?!皬U虐之主”,就是摧殘人本性的根源??鬃与m是圣人,但圣人也會有認(rèn)識的錯誤,也會說錯話,更重要的是,時過境遷,即便是他當(dāng)時說的對的,今天也早已過時。把孔子和列子結(jié)合起來,去看待中國哲學(xué)的脈絡(luò),會更有裨益。
兒子是否閱讀了《列子》我不知道,放在了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但我發(fā)現(xiàn),那三只“非禮”兔子是一直擺在他家的電視柜上的。
20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