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人世間】炊煙生處是家園(散文)
唐朝有個著名詩僧,叫貫休,他在一首題名為《春晚書山家屋壁》的詩中,描寫了春天的傍晚,炊煙里山村的景色。前幾句這樣寫道:“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今天再想起這首詩,眼前又會出現(xiàn)那熟悉的場面:柴門內(nèi)外,安靜悠然,仿佛世外桃源??|縷炊煙冉冉上升,金燦燦的黃米飯香味陣陣,撲鼻而來;一場春雨后,不違農(nóng)時的人們忙搶墑春耕……一派田園風光。這首詩,寄托了作者內(nèi)心對自給自足農(nóng)耕生活的理想和詩意情趣。人在疲憊或失意的時侯,真的好想家,好想回到無憂無慮的小時候,回到故鄉(xiāng)。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故鄉(xiāng)的清晨,是飄蕩的炊煙。中學時代的我,喜歡清早起床拿著書出門,到村頭的責任田頭去背英語單詞。靜謐的村莊中,偶爾會傳來一聲悠長的牛叫,幾聲清脆的犬吠和一陣嘹亮的雞鳴,給清晨的村莊帶來了無限人間煙火氣。這時候,每戶人家的廚房煙囪里也都會相繼飄出一柱柱炊煙,不斷升騰,在村莊上空連在一起??|縷炊煙掠過屋頂,伴隨著初升的太陽,如薄霧般隨風飄蕩于村莊周圍,連綿不絕,久久都舍不得散去。村村炊煙,托起浮云,西邊一帶遠處起伏的群山若隱若現(xiàn),好似一幅水墨丹青展現(xiàn)眼前,美得令人驚嘆。那變幻莫測、時聚時散的炊煙,總能觸動心靈深處柔美的詩行,勾起我對家鄉(xiāng)無限的憧憬。
村莊往北不遠,就是縣城南關的盤龍山,省建水泥廠的大煙囪也飄涌出了炊煙,浩浩蕩蕩直入藍天。它與火紅的朝陽,湛藍的天空,翠綠的小山,古樸的房屋,堤壩上的樹行,廣闊的麥浪,形成了妙不可言的一幅田園山水畫卷。這幅畫,至今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它也承載了我生命之初最真摯的溫暖。許多年后,越來越發(fā)現(xiàn),那個場景更凝結(jié)著我內(nèi)心深處最濃郁的鄉(xiāng)愁。從那時起,這幅畫已經(jīng)清晰地定格在了我的腦海,至今總不斷回味。家鄉(xiāng)雖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方鄉(xiāng)土給了我太多記憶和靈感,也是因有了家鄉(xiāng)的支撐,才讓我在文學道路上越走越遠。
炊煙生處是家園!小的時候,無論在村里玩耍,還是放學歸來,總有一個習慣,就是遠遠看向家的地方。低矮的土坯房看不見,只能看見廚房后面那兩棵與我同歲的大楊樹。只要看到炊煙彌漫在大樹上,就知道媽媽開始做飯了。不用媽媽費勁大聲喊吃飯了,就會告別玩伴往家跑。媽媽做好了飯,我們就會等著爸爸先吃。媽媽說爸爸是一家之主,這是家規(guī),我們都沒有問為什么,也聽話地把這一家規(guī)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
盡管那時生活水平不高,農(nóng)村尤其困難,飯菜也非常簡單。每戶人家吃的基本都是媽媽們蒸的饅頭。家家是炒蘿卜青菜,面條,疙瘩湯或面稀飯,但吃得還是很開心。如今想起那時家里的炊煙,想起那時媽媽做的飯,心里就會甜甜的、暖暖的。這種記憶,是媽媽的味道,是故鄉(xiāng)的味道,也是一生最珍貴的味道。而那炊煙,就是故鄉(xiāng)獨特的風景,也是農(nóng)家小院里生長出來的靚麗倩影,它宛如是和著媽媽哼唱的家鄉(xiāng)戲,能穿越時空,永久回旋于腦海。
那時的家鄉(xiāng),一天至少三次,炊煙總會從家家戶戶的煙囪里緩緩升起。呈現(xiàn)出綿柔的風情與圖景,在我看來也蘊含著無限詩意的想象。仔細觀察,早中晚的炊煙,似乎都有著不同的氣象。早上,天色清爽,炊煙會伴著微微晨風緩緩升起,異常清逸疏朗、悠然自得,然后會漸漸淡去。有種“草色遙看近卻無”的飄逸,讓人也倍感愜意;中午的炊煙絲絲縷縷、略顯茂盛,耀眼的陽光下苑如參天大樹要扶搖直上、直插云霄。又像是忙忙碌碌、火急火燎的青年人,英氣勃發(fā)。在連陰天里,柴火潮濕時,時而也會出現(xiàn)誰家黑煙滾滾;黃昏時分,夕陽西下,晚霞之中炊煙徐徐升起,緩緩蔓延,身姿婀娜多姿地彌漫開來。出外干活的人紛紛回村了,上學的孩子回村了,田野的人也回家了,人們在“炊煙裊裊牧人歸”中,忘了一天的勞累。
彩霞滿天,牛羊歸圈,倦鳥回巢,這一切都伴隨著黃昏的炊煙,展開畫卷。它寫意著鄉(xiāng)村生活粗糙中的細致,又會讓人心生許多美好的感慨與情愫!如果出門在外,或是外出勞作了一天,遠遠看見村莊旁圍繞的炊煙,心中不由得就會涌起一種對家的向往。如果是離家更遙遠,看到的是別的村莊,那種溫馨抑或還有一種歸心似箭的迫切。記不清了有多少個周五下午,我們騎自行車回家,鏈條都被蹬斷。
最美是夕陽下的愜意,看炊煙從屋頂?shù)?,悠閑的飄向云端,或充滿愛意地盤旋在人們周圍。它輕柔的像一層薄如蟬翼的白紗,又像看得見又抓不住的絲錦,慢慢又變成一層層的薄霧,在月亮升起的朦朧中把村莊裝扮得有種人間仙境之感,仿佛有些神秘而虛幻。農(nóng)村人都非常勤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日忙碌于田間地頭,一日三餐,最注重晚飯,可以吃到半夜,這時也最能感受到炊煙的溫暖。一家人老少圍坐在一起,燈火可親,尊老愛幼,大家吃著、說著、笑著,場面無比令人動容。
前幾年每次回老家,還能偶爾看到媽媽用灶臺做飯。還能有幸欣賞到煙囪里飄出一縷縷的炊煙。村莊里,年輕人已不多,因為沒有了柴火,老年人大多也都是用煤氣灶了。時而會爬到房頂遠眺,極目搜尋,看到村里有繚繞的炊煙,甚至看到周圍村莊飄浮的一片片炊煙,都覺得十分有年代感的親和力。而那些有關炊煙的記憶,更是一種對炊煙下灶臺旁媽媽的感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媽媽從青絲到白發(fā),對家總是無怨無悔的辛苦!
炊煙生處是家園,是對故鄉(xiāng)的特殊情感!那靜靜升騰的炊煙,如今已成為最令遠行之人倍感溫馨、并一生眷戀的符號!多少次在夢鄉(xiāng)的炊煙里,我似乎又聽見了媽媽站在大門口的溫柔呼喚;在炊煙里,我能聞得出在冬日做豆腐時,點鹵水的豆香;在炊煙里,我能看得見掛在房檐木窗上串串的紅辣椒;在炊煙里,我也仿佛看見了放在墻旮旯的鋤頭鐮刀……這炊煙,能穿透身體每個細胞,像冬日太陽的光環(huán)暖暖的彌漫全身以及心靈,也能讓人忘記了異鄉(xiāng)的寒冷與孤獨。
追根朔源,遠古時期炊煙燃起的地方,也是農(nóng)耕文明賡續(xù)的源頭活水。老祖宗生活過的千年熱土,是游子魂牽夢繞的心靈故園。那泛著草木灰香味的炊煙,無疑是萬家燈火的爐灶間燃燒的田園之光,更是興旺農(nóng)舍里綻放出的美麗云朵,它曾經(jīng)是山村呼吸的生命脈動,如今更是異鄉(xiāng)游子心中的濃濃鄉(xiāng)愁!也許,隨著歲月的流逝,炊煙會成為田園畫中的絕筆,現(xiàn)實中的限量版!
如今的家鄉(xiāng),大多數(shù)人已在城里買了房,村里人已有很多年見不到了。每次回鄉(xiāng),我習慣性地到處走走。那些熟悉的老房老院還在,房頂上青草叢生,隨風搖曳,仿佛在訴說著以往的故事。那些被雨水沖刷的老屋,也不敢再奢望它能夠有著曾經(jīng)的堅固,也不會再有著曾經(jīng)的明亮,然而它蘊藏著多少曾經(jīng)的溫暖!它們總是漫過我的心湖,沸騰起來,哪怕它就是再古老一點,再破舊一點、再低矮一點,也如同是老了的人們一樣,覺得無比親切。因為這里有我的根,和我的魂!
許多樹還在,因為它們的根系也已深深的扎在了這片土里,會永遠長在老地方,有的老態(tài)龍鐘,有的依然還是那樣枝繁葉茂。雖然老院子與老屋里,沒有了往日的快樂笑聲,但是故鄉(xiāng)與村莊還是會有新的模樣。曾經(jīng)的黃土村路,早已經(jīng)變成了水泥路,村村通公路修的四通八達,可以到每家每戶的門口,這就是村莊的變化之一。那些已多年不再冒炊煙的煙囪,孤獨寂寞地屹立著,仿佛在眺望著家人的回歸。它們和那些留守老人一樣,成了村莊的守望者。
我每次回家時,還總是喜歡用灶臺做幾次飯。仍然喜歡地鍋里柴火飯的香味兒,然而這也已經(jīng)成了一種奢侈,柴是弟弟買來的。有時我會天真地遐想,現(xiàn)在依然有炊煙升起的幾戶人家,是否能夠一直有炊煙飄飄灑灑的升起呢?所有離開故鄉(xiāng)的人們,還有再相聚的那一天嗎?然而我自己先否定了答案。但是我仍然期待著我們的后輩們能夠和我們一樣??梢韵袂拜厒円粯?,安靜地生活,與世無爭,從這塊地到那塊地,春種秋收,用機械化代替人工也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所有的大人們忙碌著,孩子們每天也都能夠睡到自然醒,玩的快樂,過得更幸福。
顯而易見,可以預判未來,隨著鄉(xiāng)村的持續(xù)振興,時代進步、社會發(fā)展,在日新月異的城鎮(zhèn)化浪潮中,一個個古樸的村莊會慢慢隕落,繚繞千年的炊煙會越來越稀少,甚至永遠消失,但炊煙作為一種千百年絢爛的煙火,會一直縈繞在無數(shù)人的記憶深處!
人生有很多回不去的歲月,故鄉(xiāng)在自己的心里,會永遠是最美的地方,回到那里我們便回到童真,一如故鄉(xiāng)的寧靜與純潔。